理论
2008年 第 02 期
总第 465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谈资产支持证券信用风险控制机制中的信用评级

作  者
李 杨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2

摘  要

      【摘要】本文对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转移机制与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信用评级对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并对我国如何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资产支持证券   信用风险   信用评级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破产,随后多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的对冲基金出现巨亏,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于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进一步导致了全球股市和信贷市场的剧烈波动。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起源于住房按揭信贷市场,有其特定的宏观背景,但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却与其风险产生和转移的微观机制密不可分,而且这一微观机制正是使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的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
  一、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转移机制与成因
  1. 美国次级债危机与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美国的住房按揭信贷市场依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次级按揭是对房贷业务中高信用风险的承担,也是此次危机中风险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而次级债券是以次级按揭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经过结构化安排后形成的风险更大、更集中的高风险债券产品,是此次危机中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的核心内容。其中,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也叫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在按合同偿还本金和利息方面出现违约的风险,包括有关债务人根本不支付,或者不按时支付,或者支付时间与资产买方的债务到期和支付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风险。作为金融活动中最为基本的风险类型,信用风险具有综合性、传递性、扩散性、积累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所以对其的客观评价和量化处理都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