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05年 第 07 期
总第 372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内部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  者
钟 淼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摘要】 我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个层次,但理论界对前两个层次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比较集中,而忽视了审计监督的第一道屏障——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本文对内部审计期望差距予以研究,以期达到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 期望差距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自从1978年美国的科恩报告首次提出期望差距以来,审计期望差距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了由于公众的错误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一、内部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原因分析
  国外的实践表明,实务界在重视外部审计的同时,却十分轻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许多大公司因为内部审计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而将之外包出去。据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调查,美国和加拿大按照企业数量计算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比例分别为21.5%和31.5%,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的比例分别为10.5%和9.6%。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已经从查错纠弊演变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不仅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工具之一,而且是公司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缺乏内部审计功能的公司治理是有缺陷的。由于公司治理忽视内部审计,导致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几乎无立锥之地。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格局主要是存在以下认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