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10年 第 03 期
总第 535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研究综述

作  者
代 明1 牛 昕1 戴 毅2

作者单位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2 2. 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 深圳 518035

摘  要

      【摘要】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竞争能力,关乎民族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派、演化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学派、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及集群理论等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解释了财政政策干预创新活动的必要性。本文对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创新   财政政策   政府

      财政的职能取决于政府职能,即“政府要做的,就是财政要干的”(何盛明,1998)。15、16世纪英法德等国为了达到资本积累的目标,采用重商主义财政政策,利用关税、补贴和奖金、奖励出口、间接税等措施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我们可称之为资本积累导向型财政政策。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盛行,政府不干预市场,只有在封建政权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时期,采取了过渡期的财政政策和制度变革。20世纪资本主义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29 ~ 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凯恩斯理论,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体的“新政”被提到了挽救资本主义的高度,利用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应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等财政政策,我们称之为充分就业导向型财政政策。20世纪70 ~ 80年代的停滞膨胀为“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搭建了舞台。20世纪90年代,各国相继提出以技术促经济的发展战略,如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以技术促进增长”的策略,着力发展具有战略地位的新技术,该计划包括:大幅度增加民用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建设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等系列意在激励创新的措施,这些政策使克林顿任职期间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1995年,欧盟发表《创新绿皮书》,开启创新战略,并提出建立创新基金,对商业研究和开发进行税收补贴或直接补贴等财政政策来促进创新,使得欧盟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区域。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时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一系列激励创新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