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 11 期
总第 420 期
财会月刊(理论)
理论
浅探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作  者
杨春然 李晓梅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中共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委党校

摘  要

    【摘要】分析性复核程序、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估模式存在的严重缺陷、收入确认和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的缺陷以及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等都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效果,本文就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作一些探析。
  【关键词】 审计失败   分析性复核   注册会计师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将分析性复核结论作为“充分的审计证据”,是目前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做法。从理论上讲,最好的审计应当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客户)在审计期间的交易逐项进行审核,但是由于时间、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注册会计师往往更多的是利用分析性复核来进行审计,这种分析性复核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构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实际的调查则很少。分析性复核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多地使用专业判断,即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逐项审计时,首先会对客户未来一定时期的账目情况形成一种预期,然后再看该公司账目所反映的情况是否与预期相一致,如果一致,注册会计师则很快就会得出该公司的会计行为符合会计准则的结论,否则,则会怀疑客户的账目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可见,形成该预期所使用的资料的可靠性以及该预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效果。注册会计师仅进行分析性复核并过分信赖公司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是非常危险的,但为了节省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往往又不得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