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 29 期
总第 525 期
总第 525 期
财会月刊(中)
借鉴与参考
【作 者】
潘念萍 胡 阳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 南宁 530003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成都 610039
【摘 要】
【摘要】会计计量是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其实质是选择恰当的会计计量模式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以公允价值为目标导向。
【关键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 成本计量
一、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模式的核心
计量属性又称计量基础,是指被计量客体的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或者是必须定量或计量的某一经济交易与会计要素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客观存在的会计要素数量及其关系变动进行货币计量。比如从初始确认时计量即过去购买的价格、再次确认时计量即现时购买或出售的价格、未来可能发生时计量即未来交易的价格等。因此,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被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五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在实务中对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因不同的计量属性的计量结果不同其公允性也不同。五种计量属性使用的客观经济环境及计量效果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