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9 期
总第 671 期
财会月刊(上)
参考借鉴
持有至到期投资双方核算之比较分析

作  者
何 彦

作者单位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江苏常州 213164)

摘  要

      【摘要】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都基于实际利率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为例,对发行方与收购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大家理解透彻。
【关键词】应付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   会计处理

在发行债券的业务中,会涉及两方会计主体,一方是发行方,发行债券,形成“应付债券”,另一方是收购方,购买债券,形成金融资产(假定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都基于实际利率法,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下面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为例,对两方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相互关联,找出易于理解的途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对比分析
(一)会计处理对比
债券溢价发行时双方会计处理见表1。债券平价发行时会计处理对比见表2。债券折价发行时会计处理对比见表3。
(二)会计处理分析
1. 债券期初发行。
(1)对于收购方来说,购买债券意味着金融资产(假定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按债券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同时银行存款减少,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是溢价购买,借方金额小于贷方金额,差额在借方,则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如果是平价购买,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购买,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差额在贷方,则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2)对于发行方来说,发行债券意味着负债增加,按债券面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同时银行存款增加,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是溢价发行,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差额在贷方,则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如果是平价发行,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发行,借方金额小于贷方金额,差额在借方,则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 债券发行期间。债券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收购方需要计息,即计算应收的利息。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债券应收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同时,按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债券实际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如果是溢价购买,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应收利息大于实际利息,借贷方差额在贷方,则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如果是平价购买,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应收利息等于实际利息,借贷方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购买,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应收利息小于实际利息,借贷方差额在借方,则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债券发行期间,对于发行方来说,资产负债表日也需要计息,计算应付的利息。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债券应付的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同时,按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债券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如果是溢价发行,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应付利息小于实际利息,借贷方差额在借方,则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如果是平价发行,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应付利息等于实际利息,借贷方没有差额。如果是折价发行,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应收利息小于实际利息,借贷方差额在贷方,则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 债券到期。对于收购方来说,是收回投资本金和利息。按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减少的金融资产,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按收到的利息,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对于发行方来说,需要还本付息。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减少的负债,借记“应付债券”科目,按支付的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
二、结合“T”型账户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案例分析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丙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100 000份,债券面值每份10元,票面年利率为6%,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有意图也有能力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因而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丙公司发行该债券的实际价格为:
1 000 000×(P/S,5%,5)+1 000 000×6%×(P/A,5%,5)
=1 000 000×0.783 5+1 000 000×6%×4.329 5
=1 043 270
(一)收购方的会计处理
1. 2010年1月1日,购入债券,会计处理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000、——利息调整43 270;贷:银行存款1 043 270。

 

2. 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公司60 000;贷:投资收益52 163.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 836.5。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公司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0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1 043 270(元)。
2010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43 270×5%=52 163.5(元)。

 

3. 2011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1 771.68,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 228.32。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1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1 035 433.5(元)。
2011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35 433.5×5%=51 771.68(元)。

 

 

4. 2012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1 360.2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 639.74。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2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1 027 205.18(元)。
2012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27 205.18×5%=51 360.26(元)。

 

 

5. 2013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0 928.2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 071.73。借:银行存款60 000;贷: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3年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1 018 565.44(元)。2013年末的投资收益为:1 018 565.44×5%=50 928.27(元)。

 

 

 

6. 2014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回债券本金、利息。借:应收利息——丙60 000;贷:投资收益50 506.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493.71。借:银行存款1 06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000,应收利息——丙60 000。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4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为: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9 071.73=9 493.71(元)。2014年末的投资收益为:60 000-9 493.71=50 506.29(元)。

 

 

 


(二)发行方的会计处理
1. 2010年1月1日,发行债券,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 043 270;贷:应付债券——面值1 000 000、——利息调整43 270。

 

2. 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2 163.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 836.5;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0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1 043 270(元)。2010年实际利息费用为:1 043 270×5%=52 163.5(元)。

 


3. 2011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1 771.68,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 228.32;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成本”、“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1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1 035 433.5(元)。2011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1 035 433.5×5%=51 771.68(元)。

 

 

4. 2012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1 360.26,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 639.74;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成本”、“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2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1 027 205.18(元)。2012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1 027 205.18×5%=51 360.26(元)。

 

 

5. 2013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支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50 928.27,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 071.73;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成本”、“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2013年债券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 000+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1 018 565.44(元)。
2013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1 018 565.44×5%=50 928.27(元)。

 

 


6. 2014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实际利息费用,还本付息。借:财务费用50 506.29,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 493.71;贷:应付利息——甲60 000。借:应付债券——面值1 000 000,应付利息——甲60 000;贷:银行存款1 060 000。
根据“应付债券——利息调整”T型账户可知:
2014年“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为:43 270-7 836.5-8 228.32-8 639.74-9 071.73=9 493.71(元)。
2014年的实际利息费用为:60 000-9 493.71=50 506.29(元)。

 

 

 

三、结语
在同一债券业务中,发行方和收购方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中有共通之处。
对于发行方来说,发行债券,形成“应付债券”,票面利息形成“应付利息”,实际利息费用形成“财务费用”,对于收购方来说,购买债券,可以形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利息形成“应收利息”,实际利息收入形成“投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