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2011年 第 15 期
总第 583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
投资体制改革对国有经济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张桂玲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15

摘  要

      【摘要】 本文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体制改革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投资体制改革对固有经济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了国有经济投资效率的衡量框架,运用数据对国有经济投资效率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国有经济投资效率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投资体制改革   国有经济   投资效率   产出效率   配置效率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投资除了影响国有资产的形成和产出外,还因其占有的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影响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因国家宏观调控工具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性,决定了国家需要更多地运用国有经济配置资源调节经济。
  一、投资体制改革对国有经济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机理
  我国的投资体制在改革期间发生了四个显著的变化。一是投资主体的多样化与分散化,由国家投资为主转向了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投资的混合模式。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权限的逐步下放,地方政府从中央政府中分裂出来,成为单独的投资主体;“拨改贷”的实行使企业以投资主体的身份从政府母体中分离出来,第二步利改税和“拨改贷”的全面推行,加重了企业作为投资资金使用主体的份量,企业初步成为市场投资主体。“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投资体制改革方向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投资主体的地位,企业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