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26期)
金融·保险
基于中国寿险经营的VAIC模型拓展

作  者
杨晓敏(博士)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  要

     【摘要】在探析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公司类型的智力资本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得出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的特点;依据VAIC(智力增值系数)模型构成,结合中国寿险业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对VAIC模型进行拓展,实现了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从二元论向三元论的转变。研究发现,拓展后的VAIC模型不仅更符合寿险经营主要依靠“人”这一特点,更能科学地量化中国寿险业的智力资本,为后期进行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管理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力资本;VAIC;物质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中图分类号】F84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6-0100-4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的价值增值中,50% ~ 90%来源于对智力资本的管理。同时,知识工人在企业员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如Peter Pawlowsky(2001)研究发现,1995 ~ 1999年企业知识工人所占的比重是1982 ~ 1995年的近4倍。随着新经济时代企业基础生产要素的显著转变,对公司而言,逐渐认识智力资本对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现有文献从不同的行业入手,发现智力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存在着行业差异,由于金融保险业的经营特殊性,研究特定行业智力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历入世三年的过渡期后,进入国际化的加速期,相对于财险、健康险等,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平均占行业保费收入总额的近66.33%。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人寿保险公司从1996年的4家增至2013年的73家。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人身保险的盈利能力也从2007年的20%回落至2011年的15%以内。
国外学者以保险业为研究对象,对智力资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Mohammad Alipour(2012)、Lu et al.(2014)等学者研究发现,智力资本对提升公司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保险公司对智力资本的投资越大,就越会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尽管智力资本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在过去的20年中,许多组织的管理者仍因智力资本的测量困难而对如何管理它显得无所适从。许多学者认为,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来源,虽然它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不能全面地反映公司的新价值,因而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向信息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公司新价值的信息。过去几十年,学术界研究出许多方法来测量和估计智力资本。然而,关于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结合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特殊性,对智力资本增值模型进行拓展,以期为学者进行寿险业智力资本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智力资本的测量作为估计企业无形资产的方法已被学术界认可,文献梳理显示,当前对智力资本测量的研究日渐增多。然而,智力资本测量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智力资本测量方法和测量理论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会计学、经济学、财务学、战略学、人力资源和心理学等学科运用不同的理论对智力资本计量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Seviby(1988)最早试图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Celemi et al.(1998)首次系统地向外部人士报告和测量公司智力资本的股票。20世纪90年代是智力资本研究的高速发展时期,它逐渐成为论文、学术会议、工作底稿以及其他出版物的研究主题。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有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它的计量方法也可以按照开发时的理论导向分为三类:基于传统的智力资本思想、基于结果导向和基于构成导向。不同的计量理论基础,派生出不同类别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测量和估计模型其优缺点也不同。
Edvinsson et al.(1997)提出的斯堪迪亚导航器(The Skandia Navigator)是智力资本测量模型中最早的一个。该模型提出了智力资本的三个构成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同时把创新和发展资本作为独立要素识别出来。Bontis(2004)在斯堪迪亚导航器概念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智力资本系数(a National IC Index)。Pulic(1998)以斯堪迪亚导航器为基础,形成了价值创造效率分析指数,即智力增值系数(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VAIC),这个指数可以从财务报告中获取数据。该模型同时确定了智力资本的规模和效率,而不仅仅是数量和价格。Pulic(2004)也因其他智力资本模型缺乏可比性和适用范围窄而提出了质疑。Fire et al.(2003)和Andriessen(2004)指出,尽管智力增值系数有局限性,但由于它采用的输入数据来自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因而仍得到广泛应用。Jamal A.和Nazari(2007)以斯堪迪亚导航器的概念模型为基础,对VAIC模型进行了拓展,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随着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增强,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模型在实践中被研究者广泛使用。尽管智力资本增值模型有很多优点,学者仍然相信其在某些特定行业运用时也具有局限性。为了提升智力增值系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结合中国寿险业经营业务的特点,运用斯堪迪亚模型作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对智力资本构成要素进行分解测量,实现对智力增值系数模型的拓展。
三、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特殊性及智力资本
(一)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特殊性
寿险公司的经营主要包括销售、服务和投资三个体系。其中:销售涵盖保险产品和销售渠道两个部分;服务涵盖寿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服务(核保、保全、核赔)、非约定而附加提供的服务等;投资则是将企业自身及业务收入获取的现金流进行科学配置,以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寿险公司的经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 经营复杂性:先销售后生产。寿险经营的 “先销售后生产”,是指消费者对寿险产品的实际消费在销售之后,这决定了寿险公司实际成本的确定晚于收入确定。只有保险责任期满,保单的实际利润才能被准确核算出来。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寿险公司通常先根据一定的假设和经验计算利润。“先销售后生产”的特性表明:第一,销售处于寿险公司经营链中的“龙头”地位,销售带动公司的整体发展。第二,销售对“生产”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且决定公司的业务管理质量。第三,由于寿险产品的无形性,在销售过程中容易产生销售误导。
2. 服务长期性:增加了经营的复杂性,延长了风险的潜伏期。寿险的业务周期远长于其他行业,寿险产品多为长期性业务,一份保险合同从生效到保险责任完结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寿险的长期性决定了寿险经营的复杂性,延长了经营风险的潜伏期,使风险前期难以察觉。长期性特征对于寿险经营来说非常重要,它的影响体现在寿险经营的方方面面。服务长期性特点体现在寿险公司的保费分为首年保费和续期保费。续期保费是衡量寿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寿险公司有没有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看续期保费。续期保费是形成寿险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对保单进行长期管理。
3. 盈亏依赖于预计成本。寿险产品的价格完全是依据预计成本确定的,预计成本的确定因素主要包括预计死亡率、预定利率、预定附加费用率、预定利润等,因此,寿险公司只有在保单保险责任终止后,才能确定是否有利润。“盈亏依赖于预计成本”的特性表明:第一,寿险产品在销售环节完成后并不能确定是否盈利,其经营风险是潜在的。第二,寿险公司需要先期预计各项成本,因此经营中的成本控制十分重要。第三,寿险公司盈亏依赖于预计成本,而预计成本是通过精算确定的,因此精算部门和精算师在寿险公司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
4. 负债性:准备金是对客户的负债。负债是寿险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熟的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率往往超过90%。高负债性是由保费收入和实际承担的保险责任不同步决定的。在寿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最大的负债项是准备金,而准备金是由客户交纳的保费累积而成的,是寿险公司对客户的负债,寿险公司的高负债性决定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
5.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会使交易一方利用其在信息上的优势提高自身利益而损害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从而引起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保险业被认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频发。多数情况下,信息不对称会使低风险群体最终退出保险市场,从而导致高风险群体充斥市场。同时,投保人对信息的隐瞒,可能使保险公司将其划分在较低的风险级别中,结果是投保人以较低的价格投保而保险人承担了额外的保险风险。从上述对寿险业经营特征的分析可知,寿险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除了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寿险公司的经营主要包括销售、服务、投资三个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在产品设计、销售服务、风险控制、查勘理赔等各方面,保险都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特征。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寿险产业的特征,本文按照寿险行业经营的主要环节逐一分析出各环节需要的智力资本要素,具体如表1所示:

 

 

 

 

 

 

 


(二)中国寿险业的智力资本
如前所述,学者们针对不同行业智力资本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同类型的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要点也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表2中的资料来源于帕特里克·沙利文(2006)《智力资本管理——企业价值萃取的核心能力》。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提供连续服务的保险行业而言,智力资本管理是其唯一所需的管理体系;所需少量技术是与产品型公司相比而言,就其技术特征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笔者从价值萃取的角度把公司的管理分为以下三种:知识产权管理、智力资本管理和智力资产管理。本文主要研究保险行业涉及的智力资本管理。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我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的特点,笔者以智力资本要素的内容为基础,结合中国寿险业经营特征,总结出寿险业智力资本的特点,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的三个要素中,关系资本地位尤其重要,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当,智力资本整体在寿险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四、VAIC模型的拓展
智力增值系数最早由Pulic(1998)提出,他认为企业价值包括物质资本和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包括结构资本和人力资本。公司的价值增加包括营业利润、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和财务费用。他的思想是用智力资本的各部分构成来衡量企业的价值增值,即先计算其价值增值VA,再计算各项资本的效率,该方法运用三个相互独立的变量构建智力资本的计量基础,即物质资本增值系数(CEE)、人力资本增值系数(HCE)、结构资本增值系数(SCE),用公式表述为:
VAIC=CEE+HCE+SCE
CEE=VA/CE
HCE=VA/HC
SCE=(VA-HC)/VA
其中:VA表示企业当期创造的价值增值;CE表示企业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HC表示企业的全部工资和薪金支出;CEE、HCE、SCE衡量每单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投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增值。智力增值系数越大,表明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贡献越大,说明企业的智力资本含量越高。
如前所述,VAIC模型假设的结构资本并不包含人力资本,根据三元论对智力资本的分类,结合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的特点,结构资本可以分为组织资本和关系(客户)资本,即:SC=CC+OC。
因此,SCE=SC/VA=(OC+CC)/VA=OC/VA+CC/VA=OCE+CCE,即:VAIC=CEE+HCE+OCE+CCE。
其中,销售成本指企业开发和管理客户关系而发生的支出,因而CC可以用销售费用衡量。依据Bosworth et al.(2001)的研究成果,研究与开发支出被广泛替代创新资本,而创新资本与过程资本一起构成了企业的组织资本,企业可以用研究与开发支出和管理费用衡量组织资本。
五、结论
如前所述,随着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企业“软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如何更加准确地衡量智力资本、探讨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成为近期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数衡量智力资本的模型以非公开的主观数据为基础,因而存在着诸如数据难以获取、数据不客观等弊端。与以往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相比,智力增值系数模型则以斯堪迪亚导航器为理论,数据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比较客观,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均可使用。但是这种方法以二元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为基础,与目前广为接受的三元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不吻合。图2显示了结合中国寿险业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对智力资本模型拓展的过程和结果。
对于中国寿险业而言,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关系(客户)资本的重要性。拓展后的VAIC模型从结构资本出发,以三元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寿险业经营业务的特殊性,把结构资本分为组织资本和客户资本。这不仅更符合寿险经营主要依靠“人”这一特点,更能科学地量化中国寿险业的智力资本,为后期学者们进行中国寿险业智力资本管理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李冬琴,黄晓春.智力资本:概念、结构和计量述评[J].科学学管理,2003(1).
罗忠敏,王力.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 ~ 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Mohammad Alipour. The effe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firm performance: an investigation of Iran insurance companies[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2012(1).
Wen-Min Lu, Wei-Kang Wang, Qian Long Kweh.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hines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Omega,2014(42).
Richard Petty. Intellectual capital literature review 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1998(2).
Bornemann M., Knapp A., Schneider U., et al..Holistic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J].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Experiences, Issues, and Prospects, OECD,1999(3).
Bontis N..Nat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 index: a United Nations initiative for the Arab region[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