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宋 平(教授),蒋怡心,杨琦峰(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
【摘要】供应链金融在订单农业中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生产环节资金需求问题,而我国现有的订单融资模式由于自然灾害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导致订单履约率低,抑制了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本文以龙海市订单农业为例,分析其产业链的运作特征及需求特征,借助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的金融保障功能,设计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订单融资模式,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者的资金约束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订单融资;农业保险;期货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6-0086-4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绿色、无污染的高品质鲜活农产品需求增加,将生产指向高价值的鲜活农产品领域也能为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更多利益。而要实现鲜活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规范化、规模化,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农民自有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外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成为主要方式。然而,由于农民信用基础薄弱、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且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造成其信贷风险大而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结合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特征及需求特征,设计新的融资模式非常必要。
订单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迅速发展,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实施订单融资加大了金融机构向农业领域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农民生产过程的资金约束问题,同时,农民按照订单进行生产,能避免因生产过量而遭受损失,降低了生产的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已经将订单融资作为农业金融支持的主要方式,在借鉴国外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我国依据农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实施了不同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例如:龙江银行实施了以中粮集团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融资模式(关喜华,2011);中国农业银行峨眉山支行开展了“农业银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蔬菜价值链融资模式(马九杰,2011);栖霞地区通过对安德利果汁公司的分析探讨苹果价值链的融资模式(王晓甜,2015)。
随着订单融资模式在我国农业中的迅速发展,其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暴露。例如,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天然弱质性使银行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导致订单履约率低。这些问题均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意愿,阻碍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针对订单农业发展中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完备的保险制度转移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自然风险(Glauber,2002);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有效规避订单农业的市场风险,提高合约的履约率(Zant W.,2001)。国外学者已经对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作用进行过充分研究,但对两者如何提高订单合约的信用度、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意愿、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研究却非常缺乏,我国订单融资中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成熟发展,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鉴于此,本文将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订单农业的经验,以龙海市订单农业为例,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以及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运营状况,构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体系,创新性地引入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提高订单合约的信用度,以订单合约和农业保单共同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
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营运流程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扩散
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营运流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从生产材料的购买、生产、农产品的收购、包装加工、保鲜流通、市场销售直至零售终端的整个流程,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整合。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两种形式:生产者驱动模式和购买者驱动模式。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多是以加工企业为购买者的驱动模式,即订单农业。如图1所示,即生产前由加工企业与农村合作组织签订订单合约,承诺以一定价格收购农产品,同时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交货时间进行严格限定。到生产季节时,农村合作组织根据订单组织农民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并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结束到销售季节时,加工企业按照订单的规定收购农民生产的所有农产品,并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如清洗、包装等处理后运往零售市场,按一定的价格进行销售,至此完成一个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周期。
2. 核心企业的信用扩散。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中,选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企业,如图2所示,加工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且处于流通体系的中心位置,是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与农村合作组织的贸易行为将其信用进行扩散,使得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的信用等级提高到与核心企业相同的水平。核心企业的信用扩散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层面:①首先,银行与发出订单的核心企业协商开展基于订单的融资服务,得到核心企业的确认,同时核心企业向银行推荐熟悉的农村合作组织。②农村合作组织获得核心企业的订单后,将订单及相关材料呈递给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在核心企业的协助下审核订单的有效性、可实现性。③银行确认发放贷款后,与核心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签订合约。合约将确定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并将授信偿还与核心企业进行责任捆绑。④生产完成交付订单后,核心企业直接将货款打入贷款银行。以核心企业的预期货款作为还款来源,确保了资金的可获得性。
因此,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打破传统的信用评级模式,转而考察订单的真实性和可实现性、核心企业的规模和信誉度以及所在供应链的运营状况。
三、现有订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订单融资模式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生产环节资金不足的问题。但通过实践发现,我国鲜活农产品订单融资模式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联系不紧密,信息流通滞后,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首先,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参与成员各自为政、缺乏整合,成员之间大多呈现产销分离状态,合作化水平低。其次,国内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总体信息化程度低,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流通环节信息滞后、失真问题严重,缺乏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
2. 鲜活农产品生产过程存在风险。首先,市场上对绿色、无污染的高品质鲜活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使产品的质量、数量不达标。其次,农产品生产过程具有天然弱质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销售环节存在违约行为。首先,农民有逐利心态,农产品完成生产时,市场上若出现更高的价格其便有可能违约。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有可能是违约主体,不少企业未能充分预测到市场前景,在农产品价格大跌时若仍以合同定价收购,必然亏损,从而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违约。由此可以看出,农业订单普遍失范,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综上可见,目前订单融资模式组织化程度低,存在生产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严重影响了订单合约的信用度,使得农民凭借订单合约向银行借贷依然十分困难,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此,根据我国订单农业的运作特征与资金需求,设计新的融资模式以提高订单合约信用度非常必要。
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设计——以龙海市订单农业为例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设计核心是构建供应链信息管理体系,选取现代化的核心企业,借助农业保险与期货市场的金融保障功能提高订单合约的信用度,形成组织化程度高、信息流通迅速的订单融资模式。近年来,龙海市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为订单融资模式的实施建立了基础。下面选取龙海市的明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展开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的设计。其融资基本构架如图3所示。
供应链上除了主要参与主体农业银行、农民、农村合作组织、加工企业以及下游的经销商,还增加了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机构、期货市场、政府财政补贴环节,缓解了农产品市场风险、自然风险。
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参与主体。
(1)核心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龙海市明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指导、果蔬加工、运输包装和销售。公司创建于2009年3月,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拥有占地面积达7600平方米的工厂,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及流态化单体速冻机,年产量可达8000吨以上。其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要职能有:对鲜活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无偿技术指导,从而保证订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提供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与农村合作组织签订订单合约,同时向银行推荐长期合作的农村合作组织;拥有专业的销售和后勤服务团队、长期合作的物流和快递公司,使得农产品的运输过程更安全迅速;对收购的鲜活农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并进行加工包装,负责产品销售和渠道扩展。
(2)农村合作组织。分散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弱质性催生了农村合作组织,它能代表小农与核心企业谈判,签订契约,根据核心企业的订单组织小农有秩序地开展生产,并且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农村合作组织大大提升了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为其争取到更大利益,同时也降低了贷款交易成本,优化了鲜活农产品供应链。
(3)农民,鲜活农产品生产者,资金需求主体。大部分农民因生产规模小、生产风险大且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组织后,自愿签订“联保协议”,以3 ~ 5户农民为单位成立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对其他成员贷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当农民获得银行贷款时,需要缴纳10%的贷款保证金,若农民发生违约行为,在冻结贷款保证金的同时向小组成员追索剩余款项,保证了该笔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4)农业银行,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生产环节提供金融支持。农业银行对农村合作组织提交的农业订单进行审核,通过后银行将根据订单大小为农村合作组织发放贷款,同时委托核心企业监督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农业银行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负责与政府、农村合作组织、核心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的沟通交流,对资金流进行监管控制,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新加入的环节。在传统的“银行+核心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我们加入了新的环节来防范市场风险、生产风险、违约风险,并构建信息化体系,使得从农户到零售终端各流通环节农产品信息能够迅速采集、整理和发布。
(1)增加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核心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保证了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鲜活农产品生产前,核心企业与农村合作组织签订收购订单,从而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核心加工企业,供应链的封闭性导致订单履约率低。因此,核心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通过购买相应的农产品期货转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前锁定订单利润,有效提高了订单合约的信用度,增加了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核心企业将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制定订单合约价格,农村合作组织将根据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信息预估未来价格走势,指导农民的生产决策,避免生产过程的盲目性,保障了核心企业和农民生产的利润。
(2)增加了农业保险机构与再保险机构。农业保险是专为生产者在从事鲜活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遭受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等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政策性保险。农业保险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提高了订单合约的信用度。农业再保险是指农业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过大威胁到其自身经营稳定时,通过订立再保险合同,将其承担的风险责任在其他保险公司之间转移、分散。2014年11月21日,中国农业再保险共同体成立,填补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行业层面空白,为农业再保险业务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3)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方面,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生产。财政补贴方面,发展了政策性银行并引导其提供低息贷款,差额部分由政府提供利息补贴;委托保险公司设计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并成立保险共同体,将单个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在体系内转移、分散。
(4)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参与主体越来越多、环节越来越复杂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构建信息化体系非常有必要。信息化体系构建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透明化和集成化。①构建高效、协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将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以及零售市场的价格信息、需求信息等进行整合。信息进行处理后一方面用来指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决定订单量和订单价格,并预测未来农产品的价格走势以及需求量,以合理安排生产加工。②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使互联网技术覆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在提高各环节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采购、交易以及贷款成本,实现了供应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透明化和可视化,保障了交易过程的安全进行。③构建规范的运营模式,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将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操作环节进行编程,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软件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管理,实现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智能化操作、程序化决策,使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联系更紧密。
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业务流程。龙海市订单农业经过多年发展,核心企业明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与农村合作组织、农户建立了长期、信任、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银行+核心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期货市场+农业保险+政府”的多环节多组织的融资模式。
我们将订单融资业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贷款发放阶段、购买原材料生产阶段以及贷款收回阶段。
(1)贷款发放阶段。首先,银行与发出订单的核心企业协商展开基于订单的融资服务,得到核心企业的确认与支持,同时核心企业向银行推荐长期合作的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组织在获得核心企业订单时,购买农业保险和再保险防范生产过程自然风险,然后将订单及农业保单呈递给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与核心企业合作审核订单和农业保单的真实性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的生产能力后,银行将与核心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签订贷款合约,合约将考虑订单产品大小以及生产特点,确定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同时建立封闭账户,根据合约规定的授信额度拨付资金,其贷款为低息贷款,差额部分由政府提供利息补贴。
(2)购买原材料生产阶段。农村合作组织在封闭账户内可以使用贷款进行针对该订单的原材料采购,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核心企业为合作组织成员农户提供优良的农产品种子、农药化肥,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同时银行将派出专员对生产过程进行中期检查。
(3)贷款收回阶段。农村合作组织组织农户生产完成后,核心企业将派出物流配送人员收购农产品,并直接将货款打入银行为农村合作组织贷款时开立的专项账户;贷款银行收到货款后,扣除贷款本息,剩余款项解冻,农村合作组织可以自由支配。这笔基于核心企业的订单融资业务结束。
4. 订单融资模式风险控制。从贷款的发放、订单的实施到货款的收回,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途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保证银行贷款顺利收回,我们将从订单融资业务的三个阶段进行风险控制。
(1)发放贷款阶段,强化封闭式账户管理是该环节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农村合作组织在融资银行开立专项账户,严格遵守和执行“双签”制度,即要有农村合作组织和银行双方的签字才能使用贷款,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要求款项支付对象即原材料供应商也在本行开立账户,以保证该笔贷款在银行可监管范围内流转,防止资金用于其他场合。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银行对订单生产过程信息真实性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了贷款资金的安全并减少了贷款风险。
(2)购买原材料生产阶段,可能存在产品的质量、数量不达标问题以及较高的自然灾害风险。农村合作组织在接到核心企业的订单时,将购买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来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核心企业预期支付的货款为还款来源,对农产品生产具有担保责任,因此有动力为合作组织成员农户提供优良的农产品种子、农药化肥,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贷款银行也将派出专员定期考察鲜活农产品生产情况,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3)贷款收回阶段,存在两种违约行为,即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违约和下游加工企业的违约。当农民不愿意按照合约交货时,农村联保小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银行将冻结联保小组缴纳的保证金以及订单涉及的物流和资金流,并向联保小组成员追索其余货款;当下游核心企业不履行收购农产品的合约时,银行首先采取措施迫使企业履行合约,否则将处置订单产品,如果订单产品无法弥补贷款,银行将有权追索核心企业的责任,并将核心企业的违约行为记录到诚信档案中。
五、总结与展望
随着订单农业的迅速发展,生产环节的资金需求增加,而现有的订单融资模式面临自然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农民)的融资需求。为此,本文在传统的“银行+核心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订单融资模式中,引入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借助其金融保障功能保证订单融资有效运营,并以订单合约和农业保单共同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贷款意愿,彻底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融资难问题。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模式在解决农民融资问题的同时能为核心企业稳定高质量的货源,为农业银行扩展了信贷范围,实现了多方甚至三方共赢。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农户对期货的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意识到期货市场对订单融资模式的积极作用。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险赔付水平低抑制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因此,想要实现订单融资模式的顺利发展,需要政府构建良好的期货市场,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强农民、农业企业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马九杰,张永升,佘春来.基于订单农业发展的农业价值链金融创新策略与案例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7).
王晓甜.我国苹果产业价值链融资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5.
吕栋.大金融视角下订单农业的融资模式设计[J].金融与经济,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