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财会月刊(22期)
参考借鉴
企业财务柔性研究综述

作  者
张 涛,刘 冲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摘  要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深化,以及国内外经济结构体制、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运营环境存在着巨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了协调适应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胜出,企业的各种决策信息以及决策行为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就财务决策来说,各种不确定性的加强,使得企业进行财务决策行为活动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务柔性,从而应对企业在日常运营时所遇到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柔性;财务杠杆;柔性获取;代理成本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中外学者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在多变的财务环境条件下,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已经不再是依靠以往较为固定的模式,而是更多地依赖一种逐渐趋于常态的企业柔性化的能力。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绩效水平的大小和柔性能力的强弱是成一定正比关系的。而企业财务柔性作为财务系统的一种系统综合能力,不仅是企业财务主体在财务行为活动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内在特性,也是其应对财务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处理系统不确定性、驾驭财务风险以及确保财务决策能够高效实行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在当今全球化及信息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应对多变的财务环境和系统不确定性的一种崭新的模式。所以,对于企业财务柔性的强化研究,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拓宽和丰富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行为,还可以使财务主体在实践方面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系统内外部的突发情况,实现企业财务资源和能力的优化配置。因此,在如今这种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持续深入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企业财务柔性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有关统计表明,大多数夭折企业共通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财务柔性,导致资金链断裂。另外,财务柔性充足的企业在这场挑战中不仅进行了大翻身,而且还迅速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地位。在对这场危机中企业变化与调整的研究与观察中,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财务柔性的关注度愈来愈高。但是对于现存状况来说,企业财务柔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很多基本研究需要不断深入。笔者对国内外财务柔性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以期为深化我国财务柔性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对财务柔性定义的界定
Heath(1978)认为,财务柔性较高的企业能够快速调整因现金流量不协调而造成的困境,且其调整行为不会对企业中长期的盈余能力和股票市场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199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借鉴Heath观点的基础上,定义财务柔性为平衡企业现金收支的一种能力。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1984)在定义财务柔性时较为直接地突出了财务柔性作为企业抵抗不确定性的一种能力,即“对非预期需求和机会做出反应的能力”。综合上述定义,都指出了企业对于现金流量的调控,但都没有明确表明进行这一操作的具体行径;同时,虽然对不确定性反应和预防进行了阐述,但却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关于财务柔性定义更多的是从筹资的角度来进行的, Warner(1997)认为,企业财务柔性是以较低的交易和机会成本为企业活动提供资金的能力。Graham等(2001)则认为,财务柔性是企业能够在日后的经营活动中提高竞争力而进行负债融资能力筹备的一种经济业务。Byoun(2008)认为,财务柔性是企业能够充分有效地调动相关财务资源来防御后期面临的诸多未知事项,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种能力。Deangelo和Deangelo(2007)认为,财务柔性是使得企业能够更方便进入资本市场,以满足未来出乎意料的盈余下降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遇出现时所引发的资金需求。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晚的国内研究对于财务柔性的定义仍然有较大争议。一种观点是参考西方的研究文献进行定义,侧重于资金需求和融资的角度。例如,葛家澍等(2008)认为,财务柔性是及时有效的财务行动,能够使得企业具有充足的时间对资金结构进行调整,并可以以此来权衡和把握企业有利投融资机会的一种能力。曾爱民(2011)也认为,财务柔性是企业能够以理想的价位或者是尽可能低的成本调动相关财务资源,尤其是协调处理资金流量和结构,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能力。而国内另一种观点则更侧重于研究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战略财务管理以及整个财务系统与财务柔性的关系。例如,于凌峰(2008)就认为,财务柔性是企业在应对整个财务系统风险和内外部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时,对财务决策活动进行灵活应变处理,从而确保财务系统能够经济有效地处理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能力。
综合上述定义来看,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是为了便于实证研究而展开分析的,主要从资金保有量和负债能力也即财务杠杆的角度来说明企业财务柔性,侧重于强调财务柔性通过调整资金保有的量大小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属性,以及通过负债能力的冗余和紧缩来协调利用财务杠杆的属性。这种定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利用,在实践层面来说更具有实证可行性。而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着眼于理论分析,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柔性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作用的理论分析。这样的研究定义,使得理论界的思维口径更具发散性和包容性,而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却很难进行实证检验。但从总体来说,国内外不同角度的定义具有相互补充作用,可以进行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的优势互补,为我们今后进行企业财务柔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国外财务柔性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相较于国内对财务柔性的研究,国外涉足这一领域相对较早,而且已经具有相对完善和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根据国外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国外学者对财务柔性的研究主要是从财务柔性的获取以及财务柔性对企业业绩和价值的影响方面来分析的。
(一)关于财务柔性获取的研究
大多数国外学者对企业获取财务柔性方式的研究一般都是比较保守的,而且都是以适应财务稳健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的,其中主要以资金保有量的优化调整和在资本结构中突出财务杠杆的灵活运用为重点来进行财务柔性研究分析。
1. 现金政策和财务柔性。早在1936年,Keynes就认为企业持有现金(货币)一般具有三大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Myers(1984)在其筹资优序理论中也认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适量的现金能够有效规避企业因股票等金融工具被低估时造成的风险。Opler等(1999)也认为,企业持有适当的现金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未知风险,而且还能在筹资活动中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成本。Ferreira和Vilela(2004)认为,在面临特殊情况时,企业持有的适量现金可以满足其突发性资金需求,故而可以大大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或者保证企业在融资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其财务政策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企业价值。由此可见,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或者增加企业财务柔性,即通过持有现金获得财务柔性。
2. 财务杠杆和财务柔性。在西方国家,财务柔性的研究最早是基于财务结构问题的探讨,而财务杠杆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是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负债经营,这种定义特别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采取低财务杠杆政策使得公司保留了未来通过提高杠杆比率来为投资或增长机会筹集资金的能力,而这本身就是财务柔性的一种变现形式。Byoun(2008)研究指出,当企业产生正的盈余时,会偿还债务以降低债务水平,其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借款能力,以此来拥有和保持财务柔性,为未来的投资或增长机会筹集资金。信息的不对称和相关协议问题可能会迫使企业财务决策放弃有利的投资机会,但保持较低财务杠杆所具有的财务柔性能让其把握住未来投资机会。也就是说,企业可能采取保持低财务杠杆政策来自觉维持“大量尚未使用的借款能力”(Modigliani 和Miller,1963),前期适当低财务杠杆的企业保存了后期增大负债比率的选择权。
3. 股利政策和财务柔性。根据DeAngelo(2009)所提出的DD理论,企业在储备和扩大负债融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权益性支付,减少和控制对自由现金的过度运用,从而避免管理层对企业相关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也就是说扩大范围地减少代理成本。针对权益性支付,企业内部又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且不同的选择对企业所获取的财务柔性也有不同的影响作用。Oded(2012)在建立分析模型对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股利支付使得一部分现金流出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部分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但是,如果这部分现金恰好是企业后期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投资资金,或者是在保有适度现金中为了防范相关风险的必要现金,这都将会给企业在后续持续经营的环节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损失。Daniel(2010)也认为,保持合适的股利政策,是保证企业经营流量持续性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不断强化企业财务柔性的必要流程。
(二)关于财务柔性和企业业绩和价值的研究
Gamba等(2008)认为,财务柔性对于企业应对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的常态化具有极强的应对能力,同时可以使得企业在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具有更优的选择空间,所以企业财务柔性拥有极高的价值。而国外现有研究主要是从获取财务柔性主要方式的角度展开的,即按较低的财务杠杆和适度的现金保有量这两条线路进行研究。Mikkelson等(2008)对美国众多保有适量或者足量现金的大型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样本企业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研发费用,而这促使其能够拥有更多的四、国内外财务柔性研究尚存的问题及未来方向
(一)企业财务柔性尚存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现有的关于企业财务柔性的研究资料,财务柔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在现如今已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诸多较为明显的不足。第一,现存的大部分文献资料都并没有明确以财务柔性为主题来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研究,而要么只是浅尝辄止抑或是作为企业其他研究的一个分支方向来进行的;第二,缺少对财务柔性实施因素、决策模型和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大部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都明确表示,适度的财务柔性对于企业强化业绩水平以及增加企业价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都没有具体说明这个适度是多少、该如何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就算是最优等一系列问题;第三,谈到企业,大多数研究就只是讲财务柔性,或者财务系统柔性,而并没有去探索是否具有其他柔性(如生产柔性、经营柔性等)以及这些其他柔性和财务柔性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第四,现有的文献资料基本都谈及财务柔性对企业的业绩和价值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鲜有提到这个促进作用是如何在企业中发生效应的,这有待进一步探讨;第五,财务柔性在不同的跨度期间应对财务环境的变化以及系统的不确定性等风险时是如何反应并有效处理的;第六,就国内的诸多研究来说,主要是跟随性的进行而并没有自己独到的分析,严重缺乏依据我国国情和体制的中国特色的财务柔性研究等。
(二)企业财务柔性的未来方向
依据上述问题描述,本文对企业财务柔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阐述。
1. 对财务柔性进行优化配置研究。在前一部分问题的论述中所提到的财务柔性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企业整体产生效应,所以,对企业的财务柔性就应该更多地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其自身整体的一种财务战略体系。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中,应在充分考虑外部财务环境的多边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和综合实力,充分有效地协调统筹企业的其他柔性,如经营柔性和生产柔性等。这对财务柔性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际财务管理活动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积极加强对企业财务柔性整体实力发挥与内在功能协调的研究。财务柔性是对企业整体实力和内在功能之间协同调动性的有机评估,所以未来研究需要更加系统性地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以及风险防御的决策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3. 积极深入地进行风险研究。在不考虑正常持续性经营的情况下,分别细致地研究企业在面临风险或危机时、处在风险或危机中时以及风险或危机过后财务柔性对企业的影响,尤其是注重研究其对企业业绩和价值的影响,在具有跨期情况以及动态环境下强化对财务柔性的研究。
4. 对企业财务柔性度量进行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经逐步跟进,如以DD理论(2009)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已研究如何通过综合的财务政策使得企业获取并保持财务柔性,曾爱民(2010)指出财务柔性的度量应该同时从状态、时间以及成本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对于度量的研究与分析,如果仅从个别方面进行可能会有失偏颇,但如果面面俱到又难以抓住主次顺序。所以,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度量研究,无论是作为实操层面的关键问题,还是作为理论层面的基础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都是一个重要方向。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柔性既是企业构建财务战略系统趋势下一种必要行径,也是在高度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在如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持续高度深入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多变的财务环境以及财务系统的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企业要进行价值创造不应该再按照以往的旧思路拼人力、拼资金、拼投入以及拼价格和广告,更多的应该是探索构建属于自身特色的财务战略体系,实现真正的“智勇双全”,而不再是勇气可嘉,柔性不足。所以,企业财务柔性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分析中要确保将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的措施都落到实处,才能最终保证柔性效用的真正发挥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邓明然.企业理财系统柔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李垣,赵强.企业柔性战略的内涵及其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1999(12).
刘仲英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与环境的战略匹配[J].同济大学学报,2004(6).
万伦来,达庆利.企业柔性的本质及其构建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03(2).
赵华,张鼎祖.企业财务柔性本原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10(6).
汪应洛等.企业柔性战略——跨时代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
曾爱民,张纯,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管理世界,2013(4).
戴鸢,武亚红.企业财务柔性特征与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8(2).
鲍绪军.企业财务柔性本源属性研究[J].财经界,2013(13).
王广立.基于柔性视角下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外资,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