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姚翠红
【作者单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 要】
【摘要】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与环境约束刚性的两难困境,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下,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应重点反映以生产端为主的内部管理要求,并强调环保创新能力。在此思路下,本文首先构建以生产部门、研发部门、环保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主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和赋权,得到含权重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境绩效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因子分析法;钢铁行业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02-0040-7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流程长、规模大、产能高的特点,不仅自身能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钢铁行业又是一个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另一特点使得钢铁行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监控对象。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实行按日计罚、治污可查封和扣押等措施,使得企业排污成本大大增加,钢铁、化工医药等领域成为环保“高压区”,钢铁行业更是首当其冲,环保改造已经迫在眉睫。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方向,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我国钢铁行业正面临着产能阶段性过剩和环境约束刚性等问题,毫无疑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产能过剩和环境约束刚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企业唯有从内部改革并实行绿色发展道路,方能求得生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对评价双重压力下钢铁行业环境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们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国内外组织或机构纷纷通过制定标准体系来进行环境绩效的评价,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31、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理事会的《衡量生态效率:报告企业绩效指南》、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环境绩效报告》(1994)以及我国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03年5月颁布的《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活动的通知》及《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国内外学者们分别从价值链理论(陈璇、淳伟德,2009)、生态效益理念(桂萍、王怡,2011)、EBM理论(姚翠红,2014)、低碳经济的角度(庄希勍、卢静,2012;张素蓉等,2014)以及社会责任角度(赵茜,2012)多角度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二是通过建立模型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李苏,2013)、模糊综合评价法(田金玉,2011)、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唐建荣,2006)和实物期权模型(Cortazar等,1998)等。三是采用相关数据直接进行替代评价。如直接采用废物循环使用百分比(Al-Tuwaijri等,2004)或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的环境绩效指数得分来度量环境绩效(Hughes等,2001)等。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虽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环境绩效是与特定行业相关的,行业不同污染源也不同,但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很少针对具体行业设置,即使设置了相关行业的评价体系,其接受度也不强,既导致企业对环境绩效的评价存在困难,又使得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较差。第二,目前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多是从政府、环保部门等外部相关者角度来设计的,较少考虑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使得环境绩效评价不利于企业改善与环境有关的运营管理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本文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与方法引入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角度构建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找出内部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环境绩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将环境绩效指标分配到各个部门,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考评,激励企业全员参与环保,提高全员环保意识。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思想及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需求侧而言的,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与新动力的新思路。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会导致产出下降,所以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来提高总需求。供给侧管理则认为,市场需求不需要通过刺激来达到,应从改善企业潜在的产出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提高生产能力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激发潜在市场与潜在产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以前的需求侧管理转为供给侧管理:从国家宏观政策来讲,即“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企业微观运营来讲,则要求企业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来强化管理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它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应增加环境管理会计的内容,使环境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环境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环境绩效评价也应更多地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服务,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点:
1. 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环境绩效评价若只是为了满足外部需求而评价,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通过“印象管理”进行环境绩效的评价只会让企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唯有真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方能在困境中生存。因此,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最终达到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的目的,所以设计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应便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与考核,便于内部管理。
2. 以生产端为主。以往认为企业排污太多,排污不合格是环保部门的事,环保部门管理与环境相关的一切事宜,现在应转变这一观念,环保和企业所有部门都相关,排污少的关键是实施清洁生产,生产部门应承担节能减排的重任。
3. 反映企业环保创新能力。企业环保支出、研发支出是反映企业创新投入的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能产生相应的环保投资效率,带来环保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将企业环保支出、环保收益以及企业的环保创新能力共同作为绩效评价指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企业内部出发,笔者以职能部门为单位分层次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做一方面便于下达绩效指标,有利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查找企业环境绩效的薄弱环节,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一般制造企业主要职能部门包括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研发部门、质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环保部门和行政事务部等,但与环境绩效相关性较强的主要有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研发部门和环保部门,其他各部门与环境绩效的相关性相对较小,因此本文按生产部门、研发部门、财务部门和环保部门四个部门来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构建思路如下:
1. 生产部门。企业生产过程是消耗资源和产生“三废”的主要阶段,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生产端的指导思想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将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放在生产部门(如表1所示指标X1至X8)。再者,企业制定的清洁生产制度、措施或技术如节水节能措施、开发的去污技术或是购买的环保设备,若是在生产部门得不到正确、科学的运用,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生产部门指标还应包保设备运行率。
2. 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承担企业环保技术创新的重任,应将研发支出比作为技术创新的投入量指标,将环保技术成果奖项数作为技术创新的产出量指标,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来衡量研发部门的绩效。
3. 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设置企业整体的环保投资方案,包括环保投资规模和方向,其投资规模是否最优,环保投资方向是否正确,最终应以企业的排污费来衡量,因此,将环保投资比与排污费作为财务部门的环境绩效指标。
4. 环保部门。这里的环保部门是指企业具体负责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的二级部门,包括环保管理体系的制定、认证及配套制度的完善、职业病的防治、环境信息公开与交流制度以及绿色产业链的管理等都应作为其环保绩效衡量标准,环保奖项个数应作为其环保绩效产出的衡量标准。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及分析
(一)样本选取
根据广发证券金管家对上市公司的分类,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有56家,本文以这56家钢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2013 ~ 201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环境绩效评价。为了保证研究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数据明显异常的公司及ST公司,最终选定44家钢铁上市公司为样本。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研究样本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网易财经中上市公司年报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环境报告书,由于这56家上市公司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仅有16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等方式取得相关数据,最终得到44个比较完整的样本数据。
为保证数据结果的科学性,本文对数据做了以下处理:①由于环保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具有滞后性,若是以当年投资额评价当年环境绩效显然不科学,因此本文的数据均采用三年的平均数值。②对于综合性强的指标,如环保技术成果项数和环保管理体系,是由多名专家根据公司近三年资料进行打分确定的最终得分,得分采取的是10分制。③原始指标体系的标准有所不同,原材料占比以百分率表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以标准煤千克为单位表示,万元产值水能耗和其他排放量以千克为单位,排污费以元表示,环保管理体系以10分制表示。若以原始指标直接求综合得分,很难给予比较合理的解释,因此在运用因子分析法前,需要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的原始指标既有正向指标也有负向指标,因此采用EXCEL对指标进行正向和负向标准化。
(三)评价指标的修正与赋权
目前关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方法颇多,本文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相关经验设置了指标体系,但相关经验并不能替代该行业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指标体系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数据进行修订与完善。再者,该指标体系尚未赋权。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指标体系的设置和权重赋值的确定更为科学。
因子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降维方法,也就是说因子分析法能根据所有指标之间的数据关系,在保证数据丢失最少的情况下将指标分成少数几类,每一类指标称为一个公因子,公因子即是对原指标的重新分类与修订,由于它是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统计做出的分类,因此相对科学。同时,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的另一目的是为了避免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引起的权重偏倚,从而可增强权重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1. 检验样本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需要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指标进行分类,这就要求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代表各指标特征的公因子数目会增多并且解释能力会较弱,就失去进行因子分析的意义,因此因子分析法前应先检验是否适用该方法。本文采用Bartlett"s球形检验和KMO统计量来判断原指标是否适用因子分析法。一般认为Bartlett"s统计值越大,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相应的sig值应小于0.01;KMO值越接近1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值小于0.5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样本的Bartlett"s统计值为1008.954,相应的sig值为0,KMO值为0.737,说明样本适用因子分析法。
2. 构造因子变量。因子分析法最重要的是可以从众多原始变量中提取少数几个公因子,并且这些公因子的具体含义要明确,这样便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为使公因子更易理解,采用方差最大化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旋转。本文根据旋转后的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了4个公因子,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提取的4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7.615、2.068、1.308和1.01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020%,说明前4个公因子综合蕴含了原始数据15个评价指标所能表达的80.020%的足够信息,可以通过评价这4个公因子来评价原样本的环境绩效。
3. 解释公因子。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反映出公因子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指标来讲,载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代表这个因子。按照这一观点,通过表3可以解释4个公因子,分别为生产部门环境绩效因子(变量X1至 X9载荷较大)、研发部门环境绩效因子(变量X11和X12载荷较大)、环保部门环境绩效因子(变量X13、X14和X15载荷较大)和财务部门环境绩效因子(变量X10载荷较大)。
4. 指标的修正与赋权。通过表1和表3的对比可知,因子分析法通过变量的重新组合对初始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将环保投资比作为研发部门评价指标。从因子载荷矩阵可看出环保技术成果项数与环保投资比在公因子2上的载荷值分别为0.771和0.854,载荷值较大,而研发支出在公因子2上的载荷值较小,仅为0.078,与初步构建思路设想的不同,主要原因是“环保投资额”包括环保技术投资和环保设备投资,与技术创新更直接相关。②财务部门以研发支出比作为其评价指标。说明环保绩效中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制定整个企业的研发支出即创新投资规模,提供创新环境。③将排污费作为环保部门的绩效。环保部门除了应制定相关制度,还具有监督实施的职责,将排污费作为监督的产出指标也是比较合理的。
以每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例作为各因子的权重,公式为:
Wi=ui/TC (1)
其中:ui是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TC是所有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将ui(i=1,2,3,4)和TC的值代入公式(1)中计算可得各公因子权重:W1=0.610,W2=0.154,W3=0.122,W4=0.114。至此,通过经验和客观数理分析相结合得到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及权重如表4所示。四)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评价
根据SPSS 16.0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对于每个公因子,将系数和对应的变量相乘后再求和,可以得到最终的公因子得分公式,利用该公式就能够对所有企业进行因子评分了。
F1j=-0.121X1-0.127X2+0.129X3-0.153X4+0.149X5-0.091X6+0.122X7+0.130X8+0.124X9+0.024X10-0.056X11-0.069X12-0.014X13 +0.036X14
+0.007X15 (2)
同理可求得F2j、F3j和F4j。F1j、F2j、F3j和F4j反映的是每个企业的生产部门、研发部门、环保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环境绩效得分。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综合环境绩效,可根据下列公式(3)计算。
EPj=[i=14WkFij] (3)
将公式(1)和公式(2)的结果代入公式(3)即可得到各企业环境绩效综合得分。企业各部门(公因子)绩效得分和综合得分结果如表6所示。
(五)评价结果分析
1. 整体环境绩效较好,但各样本水平参差不齐。从表6中整体得分来看,样本企业环境综合绩效水平较高。由于笔者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即假定整个样本企业环境绩效水平为零,若得分大于零则表明高于平均水平,得分小于零则表明低于平均水平。从样本企业评价结果来看,最高为0.540,最低为-0.250,均值为0.215,综合得分为正值的共计37家,占样本总数的84.09%,说明样本企业环境绩效水平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钢铁行业环境管制日益加强,环境违法成本加大,并且钢铁上市公司受到的证监会、行业和社会的环境监管更为严格,使得钢铁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对环境绩效的管理。另外,通过图5可以看出,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居多,但程度参差不齐,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典型代表激励较落后企业,使其提高环境绩效水平。
2. 各部门环境绩效水平分散程度不同。通过比较不同企业同一部门环境绩效履行情况,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影响行业环境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分为0.580,最低分为-0.480,极差为1.060,相对极差较大,分散程度较大,中位数为0.358,得分为正的有35家企业,占总数的79.54%,说明生产部门绩效整体较高。但从图1可知,生产部门偏度绝对值为0.947,说明不同企业的生产部门得分差距较大,而且得分较高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在平均值左侧,说明多数企业生产部门的绩效小于均值0.222,因此可以判断,样本企业生产部门环境绩效大多数只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只有少数样本企业的生产部门环境绩效水平较高。
(2)研发部门环境绩效。在所有部门中,研发部门环境绩效是最差的,均值为0.101,只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表6和图2可知,样本企业中研发部门环境绩效的最大值为0.540,最小值为-0.220,极业离散程度不大。偏度为0.796,说明大于均值的企业较多。样本企业中大于零的企业有34个,占总数的77.27%。以上分析说明,样本企业对研发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总体上水平一般,没有特别优秀的企业,原因可能是企业近几年才开始重视自主研发环保技术,研发资金虽较多,但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和人员,环保投资效率还不是很高,提高技术和引进优秀人才将成为研发部门日后的管理重点。
(3)环保部门环境绩效。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样本企业环保部门环境绩效均值为0.579,中位数为0.601,是所有部门中均值和中位数最大的,说明环保部门的环境绩效水平是最高的。其最大值为1.300,最小值为-0.180,极差为1.480,是极差最大的部门,说明离散程度最大。从图3中偏度和峰度来看,环保部门也是最接近正态分布的。从以上统计量分析可知,样本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做得较好,说明大多企业意识到环保体系的重要性,环保体系及相关制度建立得比较完善。
(4)财务部门环境绩效。财务部门的环境绩效仅高于研发部门,均值为0.149,由图4可知,大多数企业环境绩效完成得较好,说明研发资金比较充足。
综上所述,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综合环境绩效整体水平较好。从部门来看,环保部门环境绩效最好,说明环保管理体系较完善;其次是生产部门,但多数企业生产部门环境绩效一般,少数环境绩效较高,企业之间差距最明显,企业应注重生产部门的环境绩效;环境绩效最差的是研发部门,说明我国企业环保创新技术能力较差,应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环保投资效率。
五、研究结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企业转移,运用市场机制倒逼高污染的钢铁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或者退出,作为绿色转型的标志之一,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在此背景下积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本文首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想下构建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绩效应关注的关键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和赋权;然后利用收集的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对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可从企业职能部门入手来设计,企业应加大对生产端的治理,并且提高环保投入及创新成果。由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体系,仅凭经验是难以全面科学地设计的,还应通过实践检验。本文结合所收集的数据对指标进行修正,使得指标体系更为科学全面。
本文基本结论表明,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综合环境绩效较高但企业之间差距较大。从具体部门来看,环保部门环境绩效最好,说明环保管理体系较完善;环境绩效最差的是研发部门,说明企业应提高自主研发环保技术的能力;生产部门环境绩效虽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企业之间差距较大,这也是造成企业间综合环境绩效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国家应多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并以典型企业成功案例引导落后企业共同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WBCSD.Measuring eco-efficiency: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R].ISBN,2000.
桂萍,王怡.基于生态效益理念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23).
姚翠红.基于EBM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4(28).
庄希勍,卢静.基于低碳经济的水泥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2(26).
Hughes, S. B., A. Anderson, and S. Golde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are they useful in 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1(3).
李苏,邱国玉.环境绩效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分析研究[J].生态经济,2013(2).
田金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1(1).
Gonzalo Cortazar, Eduardo S. Schwartz, Andrés Löwener.Optimal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and the value of the firm[J].Review of
Derivatives Research,1998(1).
张友棠,刘帅,Don Stenay.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计量模式新探[J].财会月刊,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