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433 期
【作 者】
周 翔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南京 210004
【摘 要】
【摘要】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人民银行 绩效审计 建议
根据审计署2003 ~ 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提高绩效审计比重的要求,人民银行确定“加强绩效审计,促进银行提高工作效率”的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绩效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为了推进人民银行的绩效审计,本文特就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和内容、绩效审计工作难点及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些探讨。
一、有关绩效审计的理论
1. 委托代理理论。西蒙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即人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有理性。一个具有有限理性的人总是试图最大化其效用,然而他只具备有限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有限的能力导致“私人信息”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委托人总是期望通过各种方式监督和激励代理人,促使其努力工作,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完成受托任务;而代理人总是努力规避各种责任和风险,并希望从委托人手中获得更多的回报。由于代理人的真实行为不能被完全观测到,因而代理人主观上就存在着背离委托人目标函数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于是产生了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可以看出,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是完全有必要的。在人民银行内部,不仅在上下级银行之间,而且在同一级银行内部行长、分管副行长、部门负责人与普通员工之间均存在着广泛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努力减少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地抑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