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21期)
改革探索
产能过剩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子实证检验——以钢铁行业为例

作  者
郭晓蓓(博士)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  要

    【摘要】近两年来,我国政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方针。作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典型代表,钢铁行业的转型显得尤为紧迫和棘手。基于此,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钢铁行业的经营绩效问题,得到以下结论:公司规模与绩效有较弱的正相关性;股权集中程度和绩效有较弱的正相关性;资本结构和绩效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营运能力和绩效有较弱的正相关性;盈利能力和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因子分析;经营绩效;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21-0039-6一、导言
钢铁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工业,也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钢铁产品具有涉及面广、关联产业多、上下游产业覆盖面大、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等特点,整个钢铁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着无法替代的绝对支柱作用。然而,多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几乎所有的大型钢铁企业近年来都面临着经营状况迅速恶化的问题。经营问题主要是由结构失衡引起的,其共有特征体现在产品库存量高企、钢铁产品生产成本徘徊高位、钢铁产品产量过高、钢铁产品销售利润率极低上,该特征被媒体总结为“三高一低”。
现阶段,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转向精细化发展已然成为共识。度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和粗放规模化发展阶段,就需要通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基于此形势,钢铁行业更需要通过转型寻找机遇。在被重重危机和历史包袱的环绕牵制下,转型对于钢铁行业公司的治理层和经营层而言是一场空前巨大的考验。因此,本文从公司规模、股权集中程度、资本结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维度来研究这些主要因素与钢铁行业A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建议,供相关管理层和经营层参考。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
(一)国内外绩效评价理论发展历史回顾
绩效评价理论在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标准成本制度阶段,该阶段属于起步时期,评价方法相对单一落后。第二个阶段被称为财务绩效评价阶段,该阶段的代表性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经常被采用的杜邦分析方法,另一个方法是早期比较知名的沃尔评分体系。第三个阶段即现阶段,是整个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性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方法被分为财务指标类和非财务指标类两类,前者以EVA经济附加值为代表,后者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
国内的绩效评价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前,该阶段被称为单一指标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即只采用单一指标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当时主要采用的是企业规模、生产产品总量和企业生产总值等数据。这种评价方法的运用与当时国内百废待兴、只能粗放式发展重工业有关。因此,其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尤为突出,即因其评估忽略了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造成了企业只注重短期成效而忽略长期发展的现象。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国内绩效评价体系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从单一指标转变为体系化、数量化,评价更加注重效益和长效果,而不是单纯以量取胜。国家层面也通过颁布各种评价办法和评价方法操作实施细则,保障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之后,财政部联合国家相关工作五部委,根据前述准则在现实中应用的问题和企业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出台了《公司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操作细则在修订后更加合理,也更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
(二)企业绩效与关键因素的关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更加关注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从中笔者发现对企业综合绩效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公司规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之间竞争不断加剧,而竞争的结果往往表现为一些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普遍发展目标是做大和做强,但是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单纯的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绩效会得到改善。Dhawan(2001)采用1970 ~ 1989年面板数据进行分组,将美国上市公司分为三组: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并计算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的平均利润率。研究表明,小型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最高,公司绩效也最好。石建中(2014)同样发现国内小公司的绩效优于大公司,而且小公司往往属于新兴行业领域,大公司往往存在于传统行业。
2. 股权集中程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股权集中程度在本文中特指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关于股权集中程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Berle和Means(1932)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公司股权分散时,往往会增加公司股东的监管成本,同时,管理层更容易获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管理层很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决策。
国内关于股权集中程度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徐莉萍等(2006)的研究。其以4800多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1999 ~ 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并且,控股股东的股权性质并不对这种关系有影响,即无论控股股东是国企还是民企,相对集中的股权都能带来更优的经营绩效。但是,当控股股东的股权占比过高时,会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
3. 资本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资本结构就是杠杆比例。资本结构是公司创立以来一系列的筹资活动的结果和体现,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有着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资本结构会对公司股东与管理层及与债权人的关系起到关键影响作用。
MM理论指出,公司无法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即调整债权资本的占比)来提升公司的价值和改善公司的绩效,也就是说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完全无关。但也有国内学者认为,杠杆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 营运能力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公司的营运能力,是指公司调用资产的能力。Titman等(1988)的研究表明,营运能力是公司绩效提升的关键。黄德红和李彤(2014)的研究也表明,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和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5. 盈利能力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公司绩效优异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公司绩效的全部,因此,不同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本文将盈利能力作为一个关键因素,分析盈利能力是否会显著影响公司经营绩效。
(三)研究视角与假设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学术界中有很多公司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众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在绩效评价的方法上选择因子分析法,并提出如下五个研究假设:
假设一: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二: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三: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四:营运能力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五:盈利能力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本文运用WIND数据库,从2013 ~ 2015年钢铁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选取了105个样本数据。
(二)定义变量和影响因子
1.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前述内容,本文选取了11项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表1为这些指标的详细定义。

 

 

 

 

 

 

 

 

 


2. 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有三方面:①宏观上,国际与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②中观上,行业景气程度与产业政策;③微观上,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与经营战略,企业要想改善经营绩效,只能从微观层面的治理结构与经营战略进行调整。本文选取了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和营运能力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各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三)构建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和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1. 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可观测到的显在变量的数据,去评测无法直接观测到的潜在变量,即通过具体的指标去分析抽样指标。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验证因子分析法是否能反映这些财务指标。
其次,依据因子得分系数,得到因子得分函数:
Fi=βi1X1+βi2X2+βi3X3+βi4X4+βi5X5+
βi6X6+βi7X7+βi8X8+βi9X9+βi10X10+βi11X11
其中,i表示第i个公共因子,i=1,2,…,n。
最后,总结公共因子的得分,结合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F=(α1F1+α2F2+α3F3+…+αiFi)/(α1+α2+α3+…+αi)
其中,F代表样本公司的绩效综合得分,αi表示第i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2. 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如下:
F=C+β1Z1+β2Z2+β3Z3+β4Z4+β5Z5+β6Z6+β7Z7+ε
四、实证分析
(一)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模型
1. 因子分析可行性判断。因子分析法的原理是:一般选取的指标相互之间相关性比较强,因此,需要提取公共因子,降低维度。所以,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因子分析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子分析可行性判断就是判断因子的相关性。本文首先利用SPSS 1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可以看到,大部分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并且单边检验值都比较小,这说明这些指标相关性程度较高,可以提取公共因子,因此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
巴特利球体检验判别是通过观察统计量的值来判定样本数据是否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一般只有统计值比较小,才能使用因子分析法。
KMO检验则更为直观,通过检验得到因子分析检验指标值,如果KMO的值小于0.5,表示不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如果KMO的值在0.5 ~ 1之间,表示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
利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由表4可知,KMO统计量为0.618,大于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取的样本数据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2. 确定公共因子数量。碎石图清晰地展示出只有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较大,后面的很小,因此,应该选择4个因子。 提取公共因子、获得绩效综合评分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同时提取公共因子。样本数据总方差解释矩阵如表5所示。

 

 

 

 

 

 

 

根据总方差解释矩阵,得到绩效综合得分函数:
F=(0.3495F1+0.16399F2+0.12493F3+
0.09437F4)/0.7328
根据选定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出因子得分函数,如表6所示。

 

 

 

 

 

 

 


依据上面矩阵的值,得到4个因子公式,计算公式分别为:
F1=-0.136X1-0.092X2-0.18X3+0.07X4+0.132X5+0.225X6+0.182X7+0.2X8+0.195X9+0.096X10+0.086X11
F2=0.33X1+0.264X2+0.089X3+0.313X4+0.257X5+0.159X6+0.175X7+0.192X8-0.246X9-0.188X10-0.121X11
F3=0.284X1+0.413X2-0.272X3+0.087X4+0.046X5-0.093X6-0.192X7-0.11X8+0.302X9+0.476X10-0.132X11
F4=-0.142X1+0.287X2+0.037X3+0.253X4+0.132X5-0.135X6-0.298X7+0.021X8+0.006X9-0.124X10+0.809X11
(二)我国钢铁行业A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1. 描述性统计。从表7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所选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均值为0.55951,中位数为0.53645,说明钢铁产业经营绩效普遍较差;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是52.58%,说明钢铁产业公司股权集中现象较为普遍;资产负债率均值大于60%,表明钢铁产业负债占比高,处于高杠杆经营;从样本公司的营运能力来看,总资产周转率的均值为1.0895,表明钢铁行业的总资产周转速度普遍较慢。
2. 回归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前面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
通过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
(1)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较低,假设一未得到验证。这一结论表明,我国钢铁行业规模效应已经不太显著,且整个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继续盲目扩张规模并不能使公司经营绩效变好。
(2)股权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较低,假设二未得到验证。这一结论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大股东占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大,股权集中程度不是明显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
(3)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三得到验证。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目前钢铁产业的经营现状,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进一步举债,加大杠杆,只会继续加大财务风险,而不能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解决实质问题。
(4)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公司的营运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不够显著,假设四未得到验证。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果继续简单地提高运营速度而不关注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并不能够改善公司经营绩效。
(5)盈利能力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五得到验证。因为盈利结果是经营绩效最重要的部分,当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提升时,会使整个产业经营绩效走高。五、政策建议
基于前文结论,笔者对钢铁行业发展转型给出以下建议:
1. 抢占价值链高端,延伸产业链条。整合上下游产业,有助于公司节约交易成本。尤其是通过对下游产业的整合,可以让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增强对消费者需求反应的敏感性。在行业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单纯依赖规模扩张和单一化产品经营,不仅不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还会进一步导致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在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适当延伸产业链条、抢占价值链高端、适应市场为上策。
2. 保持合理资本结构,防范财务风险。学界和业内认为通过加大债务融资会为公司带来税盾效应,但是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钢铁行业目前通过加大杠杆很难提升公司绩效。因此,在目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进一步举债,同时,应注意建立财务状况监测系统,防范潜在的重大财务风险。
3. 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公司绩效。目前,钢铁行业缺乏盈利能力和业务增长点,钢铁生产仍然以粗钢为主,但市场对粗钢需求匮乏,所以该类产品无法继续提升盈利能力。而技术含量较高、盈利性较好的钢材国内上市公司生产得较少,所以,国内钢铁行业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改变生产产品结构,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主营业务的增长、盈利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公司经营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石建中.关于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5).
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领[J].中国金融,2016(1).
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2).
王新红,张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探究[J].财会通讯,2016(31).
于泽,章潇萌,刘凤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
党晨鹭.供给侧结构分类及其对经济动能的贡献率测定[J].决策与统计,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