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高利芳(副教授),李庆华,张丽英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摘 要】
【摘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实施在即,本文参考AACSB会计教育项目的国际认证标准,就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对AACSB认证标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使命愿景、预期成果评价和资源配置这些要素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发展的主要战略缺陷,并从战略的内在一致性角度对这三者的设定和评价机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AACSB;认证标准;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12-0073-6一、引言
为了监管和提升高校本科专业的办学质量,规范专业的准入、建设和评价,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并于2013年启动了各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而国际上有关会计学专业建设有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AACSB)认证标准,它是由美国管理商学院联合会于1980年发布的世界上第一套会计学教育项目的认证标准。两项标准的区别在于国家标准的关注点是教学质量,侧重评价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而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关注的是会计教学单位整体的建设目标,侧重评价其使命导向、教学影响和创新发展。AACSB将会计教学单位定义为以会计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实体,通过学位项目、研究和其他活动致力于培养从事会计职业或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其实质相当于国内通称的会计学专业。
笔者认为,对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的了解学习有助于把握国际前沿和理解国家特色,做好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完善与实施工作,也能为全国会计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即将开展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奠定基础。此外,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强调从战略高度来配置资源,这是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路径。而战略观的缺乏是目前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建设的高层次发展。本文对AACSB认证标准的解读,结合对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战略缺陷的分析,有助于为高校会计学乃至其他专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发展提供相关信息。
二、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发展战略的评价标准
AACSB认为一个高质量的会计教学单位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使命,依据使命行动,将使命转化为预期成果,并发展战略来获取这些成果。当会计教学单位清楚它的首要任务,且它的使命、预期成果和战略一致,并在行动中予以执行时,它才是最成功的。
1. 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评价的核心价值和使命要求。AACSB在评价会计教学单位整体时有三条反映其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一是道德行为,会教学单位必须规范学生和各类教职员工的道德行为。二是学院环境,会计教学单位应维持一种学院环境,促进学生、教职员工、管理人员、学术团队和实务从业者的相互交流合作,以支持教学、学术和社区责任的履行。三是致力于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教学单位必须致力于研究当前不断涌现的公司社会责任问题,通过政策、程序、课程、研究及其他延伸活动予以关注、参与和回应。AACSB认为,使命是阐释会计教学单位的核心目标,表达愿景、描述特色,并作为会计教学单位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指南。关于会计教学单位使命的评价,AACSB又有三个标准:第一,使命对其成员来说必须是正确的、可描述的和透明的;第二,使命必须给教学单位提供一个整体的决策方向;第三,使命必须与教学单位的战略和行动相一致。
2. 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预期成果的评价标准。预期成果用来表达会计教学单位通过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其他完成使命的过程中,预期对服务的会计、商业和学术团体所产生的广泛或高水平的影响。AACSB特别强调会计教学单位应做出高质量的智力贡献。所谓智力贡献,就是推动会计、商业和管理理论、实务和教学的原创性工作。智力贡献是创新的基础,包括基本或发现型成果、应用或综合型成果以及教学和学习型成果,表现为论文专著的发表出版、学术或专业会议的交流情况、取得的学术奖励、教材和案例及其他教学资料的编写等。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智力贡献的评价,不只是看数量,还要看智力贡献的质量,判断其是否与使命、预期成果和战略相吻合,分析教职员工对智力贡献的参与广度,需要会计教学单位提供智力贡献产生影响的证明。而智力贡献的影响是指由智力贡献所产生的不同或推动的创新,即什么被改变、完成或改进。
除了做出智力贡献,实现教学目标也是会计教学单位与使命相关的重要预期成果。教学目标是会计教学单位学位项目的教育预期,明确毕业生完成学业取得相应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AACSB认为教学目标和课程应反映新知识和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开发学生对会计信息职业怀疑和鉴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处理能力,提供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学生应对真实世界的商业战略、复杂决策、技术驱动的实务变化、隐私与安全、道德问题等。
3. 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的资源配置战略的阐述。战略通常用来描述会计教学单位如何完成其使命和实现其预期成果。战略实施要有必要的资源,AACSB主要从以下方面评价会计教学单位是否有充足且合适的资源:
(1)财务资源及战略。充足的财务资源对于支持高质量的教学是必需的,例如:提供基础设施、维持教学活动需要、对学生服务的支持,以及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做出智力贡献的技术支持。AACSB认为会计教学单位应有合理的财务模式来识别财务资源的现实来源,认真分析与使命相关的行动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有必要的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
(2)人力资源及战略。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人力资源的配置有充裕性和恰当性两个标准。充裕性是指会计教学单位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恰当且合格的教职员工的指导,教职员工的数量也足以确保完成其他与使命相关的行动,如智力贡献和社会服务等。恰当性是指会计教学单位教职员工的配置应能保证使命的完成。
(3)教学资源及战略。AACSB认为会计教学单位应该使用完备、系统的教学管理和保障措施,用来决定和修订学位项目的教学目标;设计、开发和改进学位课程以实现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并识别缺陷进而加以改进。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表、教学保障和课程管理等。
如下图所示,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的主要评价标准以发展使命为核心,高度重视建设目标、预期成果和资源配置的内在一致性,具有高度的战略观和全局观,有助于推动会计教学单位的战略发展。
三、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战略缺陷
依据AACSB官网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有761所商学院通过了AACSB商学院认证,而通过AACSB会计项目认证的只有183个机构,国内仅有3所香港高校和1所台湾高校通过该项认证。没有申请AACSB会计项目认证,除了成本的考虑,也反映出国内高校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上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缺乏自信。就会计学专业战略管理和发展的角度而言,本文认为这些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专业建设目标表达不充分,特色不显著。依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15 ~ 2016年中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排行榜的前20强名单”,目前国内(不含港澳台)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457所。排名前20的有综合性大学11所,财经类高校9所。笔者通过查阅其官方网站, 将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共有55%的高校(11所)披露了建设使命,其中30%的高校(6所)完全披露了三项战略目标信息。而通常将会计学专业视为重点学科的财经类高校,前20强的9所中仅有2所披露了使命信息(含1所三项战略目标信息披露完全的西南财经大学)。可见目前国内高校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上尚缺乏清晰的战略观。排名前20的高校尚且如此,其余普通高校的情况可想而知。不排除个别国内知名大学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规划,但是没有在官网上传达这一信息至少表明其对形象树立与公众沟通不够重视,信息透明度较低。
20所高校有关使命的11项表达,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依次是:“精英/领袖/领军/人才”(11次)、“社会”(8次)、“创新/创造”(7次)、“管理”(7次)、“智慧/学问/知识”(5次)、“中国/中华”(3次)。这些关键词反映出会计学专业的建设使命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符合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要求,把人才培养、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作为其共同目标。这些使命的表达也与AACSB对会计教学单位评价时秉持的保持学院环境和致力于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明确指向了做出智力贡献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成果。“管理”一词体现出会计的专业属性和会计人才的主要服务领域,而“中国/中华”一词表明高校意识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立足国情的战略导向。20所高校有关愿景的8项表达,基本是围绕会计学专业所在学院的整体建设目标而用一句话简要阐述的,如“最具影响力”、“最受尊敬”、“国内一流(领先)”、“世界知名”等。6项有关价值观的表达,各高校基本采用了多组的两字或四字短语,与其校训既呼应又有所差别。笔者又查找了这20所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介绍,发现其有关专业建设目标或人才培养目标描述出现得最多的词汇是 “国际”、“创新”和 “高素质”。这些词汇固然符合时代形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却也显得“千校一面”,没有辨识度,不能反映出各高校的会计教育特色。
2. 对专业建设预期成果缺乏恰当的评价机制。会计学专业建设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教学工作所培养的毕业生和研究工作所形成的智力贡献。各高校的会计高等教育是否实现了其使命和目标,应该有必要的评价、反馈和修正机制。以国际化为例,李靠队等(2011)认为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表现为职业国际化、工作国际化、语言国际化和标准国际化。而就职业国际化和工作国际化而言,应改变只关注就业率而不重视就业结构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评价更为精细化。如果学生就业领域很难体现国际化,高校就应思考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加语言国际化和标准国家化的授课,从而改进学生的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职业国际化和工作国际化的几率。
然而,对于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使命和预期目标的完成和实现情况,目前内部数据难以获取,很难有独立的第三方予以评价考核,各高校自身也很少发布公开信息来自我证明其成果是否与使命和目标相匹配。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各高校对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设计较为简单化和短期化。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评价工作较为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将发展重点从教学转向科研,从而使得本就不容易评价的人才培养成果更因重视程度不够而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就智力贡献而言,在建设“研究型大学”旗帜的引领下,各高校大多重视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奖励,以致难免矫枉过正,形成“论文崇拜症”。没有学术研究成果,教师无法得到晋升,研究生难以拿到学位。然而智力贡献还可以是推动实务和教学的原创性工作,诸如教材案例等其他教学资料的编写,以及被实务界推广应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这些方面的智力贡献对教学和实务的积极影响并不弱于理论研究,但是其在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的考核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公允评价。这一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务脱节严重,也影响到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3. 专业建设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专业建设使命的实现。任何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笔者认为目前在资源的配置应用上,会计学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配置效率较低。
首先,就财务资源而言,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经费以上级财政拨款为主,其次是学校资助、院(系)配套经费。各高校的专业建设经费来源通常较单一,且多受到上级主管机构的牵制,专业负责人的自主权较低,审批使用不方便,从而影响了专业建设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财务信息作为高校信息的“敏感点”之一普遍不透明,很少有高校公布每年的财务报告,更不要说关于专业建设经费使用信息的披露,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外界对高校财务资源配置情况的了解,也不便于评价其财务资源配置情况是否匹配其发展目标并支持使命和愿景的完成和实现。
其次,就人力资源配置而言,与评价智力贡献偏重学术成果的导向相一致,国内各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基本要求博士学历,看重海外背景。因此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率指标在不断改进,而教师队伍缺乏实践背景的情况鲜有好转。对于会计这样一个技能性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说,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AACSB认为会计学专业的教职人员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包括足够数量的有专业证书、资格、技能的个人。目前在师资招聘和晋升方面,拥有专业证书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由此可以想象国内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结构上重学历轻实践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期必将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就教学资源而言,财务资源的使用不透明,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教学资源情况也很难从公开渠道获得全面了解,知名大学和普通院校财务资源不均衡,这些都造成了高校间教学资源的建设差异。但从教学资源的技术化手段来看,国内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基本都建立了会计实验室,购置了商业化的财务软件或者会计实验软件。这种技术辅助手段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但在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显得较为落后。譬如全球著名大学都使用的教育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根据其合作公司的网站信息,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前20强的高校使用的仅有8所,占比40%。而高校基数总体小很多的中国台湾和香港,使用Blackboard的高校用户分别是11所和7所。由此不难看出,仅就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国际化”的目标而言,并没有足够的“国际化”技术手段与之相匹配。
四、AACSB认证标准指导下的会计学专业战略规划建议
AACSB的认证标准对于国内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高但并非遥不可及的标准。已经通过AACSB商学院认证的国内高校,相信只要再做一些补充工作,完全可以具备AACSB会计项目认证资格。而其他国内普通高校,也可以将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作为一个标杆,反思其在会计学专业建设问题上的不足,查漏补缺,缩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在会计学专业建设水平上的差距,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措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更美好的发展愿景。针对前述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战略性思考会计学的专业发展规划:
1. 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确定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战略发展重点。首先,各会计教学单位必须制定会计学专业建设的使命和愿景。这是专业建设的必需工作,而非可有可无。因为明晰的使命和愿景,是引导会计学专业发展方向与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其作为精神力量的源泉,能够凝聚广大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士气,也对吸引优质生源、培养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极大的感召和鼓舞作用,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各会计教学单位应拟定专业建设的使命及愿景,并审时度势加以修正完善,将其作为会计学专业建设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从思想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
其次,各会计教学单位的会计学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必须个性化。各教学单位需要立足历史与现实,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其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通常一项完整的会计学专业建设使命,涵盖学术、教学和服务三方面的内容,侧重点可以不同。当前各高校雷同地使用“国际”、“创新”和“精英”这样的关键词表达其使命或目标,只能说是正确而不准确的选择,即建设方向是正确的,却不一定适合各高校自身实际。而且如果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使命和愿景趋同,那么使命和愿景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譬如对于知名高校,其将教学方面的使命定位于培养全球性的、国际化的精英人才,可能是有足够资源支持的;而对于一般本科院校,其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使命应更为客观一些,定位于服务某区域、某行业的专门化人才培养是更为现实和更具有特色的选择。会计教学单位可以借助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工具,科学评估其内外部优劣势、机会和威胁,合理定位其发展使命。对于建设愿景,也应与建设使命相匹配,特别是在影响范围的表达上。
最后,明确会计学专业建设的使命和愿景,使其与战略发展重点具有内在一致性。如某普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区域性会计学专业人才,成为区域性的会计教育领导机构,那么就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挖掘和投入区域资源,实施人才培养的地域倾斜战略。具体做法有:①加强对区域经济实体的深入调研,开发本地企业的商业案例,丰富课堂教学资料;②聘请当地实务经验丰富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队伍中有实务背景的人员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的授课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的了解;③与当地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密切合作,鼓励教师社会兼职,开辟学生实习基地,发展横向企业课题和政府咨询报告的智力成果,资助学生在本地就业。这样,该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最终在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体现出了地域特色,师资队伍、智力成果和学生培养都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很好地支持了专业建设的使命和愿景。
2. 三维导向完善专业建设预期成果的评价机制,关注预期成果的战略匹配度。依据AACSB认证标准,对于专业建设的预期成果是否有助于实现使命和愿景,笔者认为应从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分别是预期成果的数量、质量和方向。鉴于数量维度容易理解,同时也是高校出于各种利益考虑而积极重视的维度,这里重点阐述质量和方向维度。
就质量维度而言,智力成果的质量相对容易评价,因为成果发表的载体层次、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的社会影响相对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而学生培养质量是较难评价的,特别是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的培养质量需要重点考查道德素质。这是因为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使得会计工作的职业判断增加,从而提高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各会计教学单位应完善学生的电子化档案管理,运用数据库信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全面引导。如建立学生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可以分设学业成绩、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三大模块,通过学生填写信息及上传凭证,教师审核、学校学分认定的方式予以管理完善。其中,专业技能登记学生的科研成果和职业技能竞赛成绩,道德操守主要反映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公益活动参与情况,如献血、捐赠、支教等助人为乐与见义勇为的志愿者行为。对于已毕业的学生,教学单位可以内部开放校友信息库,设立“红榜”和“黑榜”两种名录。“红榜”记录本专业毕业的知名校友在职业影响和贡献社会方面取得的成绩。“黑榜”记录因违法犯罪行为而受到法律制裁、影响恶劣且被公开报道的校友。两种榜单对学生分别有鼓舞和警诫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建立在校生和毕业校友两个信息系统,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为教学单位评价其学生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使命是否完成提供了客观依据。
方向维度与质量维度二者并不等同,它是指专业建设的预期成果与使命目标的战略匹配度或契合度,高质量的预期成果并不一定就对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的贡献大。比如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若是突出了“国际”二字,在预期成果方面就应体现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和智力成果影响的国际化。特别是学生个人信息系统设计,应对学生生源的国际性、在校参与国际性竞赛和交流活动,以及毕业后出国深造和就业的信息有必要的统计和分析功能,作为对内自我评价和对外认证评估的数据来源。倘若智力成果和学生培养的国际性不显著,哪怕在国内是质量领先的,也是与使命、愿景相左的。教学单位就应考虑是否采取必要措施促进教学方向的调整,或改变使命、愿景的表达使其贴合实际情况。
此外,目前高校在教学和研究这两项主要使命上的优势和实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才有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之分。相应的会计学专业建设使命和预期成果评价也应和高校本身的定位保持一致。如果是以研究见长,那么就在智力贡献和学生培养上加大对师生科研活动参与情况和成果质量的考核权重,关注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否则就应加大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侧重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3. 服务于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制度创新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为了促进会计学专业的发展,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财务制度,解决好上下级教学单位之间财务资源使用的权力分配问题。给予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一定的财务自由,使其能够减少约束,及时、自如地运用手中的财务资源分配权,给予教师们合理的财务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也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涉,更不该过度盘剥克扣,挫伤其筹集财务资源的积极性。总之,“不卡”和“不抢”是财务资源支配权下放的基本原则。
二是通过组织健全和情感投资,吸引校友捐赠以改善财务来源结构。世界知名大学都有着健全的校友组织,校友捐赠是大学日常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校近几年也愈来愈重视对校友的情感关怀与关系管理,知名大学也得到了相当多的来自校友的捐赠支持。对于杰出校友资源相对稀缺的普通高校,更需在校友资源管理方面积极行动。其中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金融管理类工作,是校友资源中财富集聚相对较快的人群,更应予以充分重视。可以专业为单位,健全校友组织机构,建立以情感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实施科学的组织策略是校友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吸引校友捐赠,优化会计学专业发展的财务来源结构。
三是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发布财务资源配置的评价分析报告。尽管教育部多次发文推进国内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但是相比于国外大学财务报告每年网上公开的做法,国内高校的财务信息透明度极低,近几年屡屡发生的高校官员贪腐案件更是印证了高校的财务黑洞问题。而信息不透明直接影响到公众的信任,打击校友的捐赠热情,也不利于社会评价监督高校的财务资源分配效果。笔者认为需立法强制要求各高校编制年度财务报告,附管理层的财务分析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向社会公开。各专业编制自身的财务报告,对内公开,既可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的知情权要求,又可作为校级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在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改变师资结构“重学历学术、轻实践经验”的根本是专业建设使命合理定位,由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师资结构的调整。在教师的职称晋升上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师资引入上对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不再唯学历论,在师资培训上依据不同教师背景和特质,提供学术型、教学型、实务型等多种培训机会,这样就能均衡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巩固发展其优势能力,将教师的优势能力汇聚成专业的优势,从而形成专业发展特色,与专业发展使命相呼应。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课上课下全方位的网络教学组织活动,是改善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迫切需求。鉴于现在国内高校使用的教学管理软件更多地侧重管理功能而不是教学功能,从专业发展长远来看应促进对教学管理软件产品的更新升级,如引入国际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Moodle等,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性。除了这些大型的教学管理平台,教师在课堂上还可运用TopHat、kahoot等小型的课堂响应交互平台,利用其移动端登陆的便捷性,组织课堂调查、小测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五、结语
AACSB的会计认证标准为会计学专业建设树立了一个标杆。作为一种高质量的认证,它可以促进认证单位的持续改进和会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开展之际,了解这一国际认证标准,有助于做好国内标准实施和认证工作,明确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而从战略角度规划会计学专业的建设使命和愿景,紧密围绕建设使命调整配置资源结构和科学评价预期成果,既符合不同标准对会计学专业认证评估的内在要求,也符合高校会计学专业发展的根本利益要求。建设使命作为专业战略规划的核心要素,是资源配置和预期成果的评价依据,三者在战略导向上应具有内在一致性。如何提出既切合实际又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使命,本文在对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现实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做了较多讨论,并就资源配置和预期成果评价如何完成使命指出了各自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本文的研究只能提供原则性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也对其他专业的战略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李靠队,孔玉生,朱乃平.高校会计学专业国家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9).
熊庆年.高校信息透明度折射高等教育治理成熟度[N].社会科学报,2015-04-25.
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4(5).
张继华,滕明兰.美国大学校友捐赠长盛不衰的组织要素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12(1).
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会计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