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5期)
工作研究
现金流受限条件下供应链短期融资决策剖析

作  者
张蕾蕾

作者单位
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济南250199

摘  要

      【摘要】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投资回报不足、资金运作不畅、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风险,融资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利用报童模型,参照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分别研究面向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融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融资策略银行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能够提升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利润水平。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短期融资;二级供应链;报童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05-0063-5、引言
从企业的角度看,中小企业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的主要对象,供应链金融通过增强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信贷可得性并降低其融资成本,力图弥补中小企业广泛存在的融资缺口。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将良好的企业信用向中小企业转移,将动产、权利等作为担保物的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一种新的尝试。从社会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了供应链成员的协作关系和交易机制,提升了供应链上的整体运作绩效。
中小企业在现金流不足的财务状况下运转是不能达到绩效最优的。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如果因现金流不足而降低自己的产能,将会损失掉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小企业往往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这些环节中金融资源的匮乏必定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降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益,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是令人扼腕的损失。因此,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使银行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尽管银行会通过审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备抵账户等方法去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企业偿债能力的不确定,银行在放贷后依然会面临一定的收款风险。因此,银行在放贷前需要对放贷对象的信用进行评估,以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在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过程中,银行通过对供应链上的经营主体贷款,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并分享一定的收益。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使制造商、零售商和银行三者能够统一合作,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
从运作流程看,供应链金融包含的范围更小一些,它是一种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银行通过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评估,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财务情景,为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针对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通过在信贷市场上寻找其他参与者来建立一种特殊的运作机制,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和融资方案设计,从而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强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
银行在深入研究产业物流、资金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金融服务把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零售商紧密结合起来,并对供应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为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提供以货物、服务销售回款为风险控制基础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不单单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全局看更是对整个供应链运作的优化,提升了各供应链成员的盈利能力。针对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在某个环节进行融资不仅优化了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周转,还推动了信息流、物流的流动,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经营效率的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了供应链上信息流和物流的流动,实现了参与方共赢的局面。
二、文献综述
1. 报童模型。报童问题首次由Whitin在1955年提出,之后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不同行业领域和不同形式下的报童模型。经典报童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在不确定的需求下如何做出产品的最优订货决策。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导致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研究思路,通过设计不同的库存策略和定价策略获得最优的经济收益。几乎在所有这类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将产品的市场需求作为一个随机变量,并确定了最优的订货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如生产运作成本、预期利润、公司的市场价值。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基于特殊考虑,例如产品销售周期长、波动性强、随机性需求等,已经扩展了经典的报童模型。目前扩展的报童模型主要有:考虑缺货惩罚的报童模型、众多约束条件下的报童模型、可追加订货的报童模型。
Chen等(2003)将CVaR(条件风险价值)风险度量准则引入报童模型研究报童的风险偏好问题,获得了在不同风险偏好下报童的最优订货量。Ji等(2006)研究了模糊需求下的二层报童模型,该模型由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构成,他们在基于多个假设的前提下构建了多方决策模型,并通过演化算法得出最优的决策结果。Abdel-Malek等(2007)提出了利用严格的、近似迭代算法的方法解决能力约束下的多产品报童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在本质上是通用的,能够处理各种随机需求的密度函数。Brent等(2013)通过认知行为理论研究了报童的订货决策,结果表明零售商的认知反应是造成报童决策偏见的一个因素。Xu Xinsheng等(2015)在CVaR条件下,通过引入风险厌恶系数模拟了报童对于风险厌恶的偏好程度,调整后的最优订货量不仅与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有关,也和风险厌恶系数相关,所以通过调整风险厌恶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的最优订货量。   
在国内,研究报童模型的学者相对较少,主要是参照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刘丽华等(2006)考虑了多变量模糊环境下的报童模型,假定顾客需求为随机变量,同时假定零售商可追加订购,可追加订购的价格、产品残值及缺货成本均为模糊变量,通过混合智能算法求得了资金受限条件下和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最优订购量和追加的订购量。马长伟、李川昭(2007)认为在实际预测存在偏差的情形下,零售商对缺货水平尤为重视,由此构建了以订货时间、订货数量为决策变量的报童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求对缺货水平进行控制的关键因素。周树民、王涛(2009)研究了CVaR准则下的二层报童模型,假定零售商没有缺货惩罚,提出供应链为风险中性、零售商为风险厌恶下的最优订货决策。徐志春(2013)研究了行为偏好下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假定制造商、零售商分别为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借用报童模型探讨了引起零售商订货量降低的原因,发现风险厌恶型的零售商会偏离自己的最优订货决策,并通过设计实物期权契约进行供应链协调。
目前,报童模型已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其普遍的适用性和多样化的扩展形式,报童模型也逐渐在其他研究领域发挥作用。报童模型解决了市场需求随机下的订货决策问题,在考虑多周期、行为特征、财务状况等因素后,报童模型能够将原本复杂、动态、多层次的决策问题简单化,方便学者们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到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
2. 供应链金融。19世纪初期,荷兰一家银行开办的仓储质押融资业务可视为供应链金融的开端。在国外,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Cedric Read等(2003)指出,在现金、物料、信息流动的各个阶段供应链金融都进行了协调优化。Allen N. Berger等(2004)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和总结相关成功案例后,在理论层面上首次提出了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进行融资的思想及框架。N. Krisnaveni和V. P. Nalla Swamy(2005)共同论述了在供应链中运用企业存货与营运资本是未来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发展领域。Leora Klapper (2006)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运用存货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在分析和总结欧美等发达国家运用存货质押融资后,提出了利用存货融资可以降低供应链的财务成本和供应链上融资缺口的压力。Gonzalo Guillen等(2006)认为在短期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可通过设计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融资效率。William Atkinson(2008)提出解决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实际运用问题才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目标。April Terreri(2008)阐述了在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协调十分重要,是保障整个供应链收益的基本前提。
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银行。2000年,复旦大学的朱道立教授首次提出“融通仓”的概念,随后罗齐、朱道立、陈伯铭分别从 “融通仓”的含义、服务功能及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物流金融”的定义由浙江大学的邹小芫、唐元琦(2004)首次提出。杨绍辉(2005)从银行角度出发,指出了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对具体操作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阐述。王灵彬(2006)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面临各种信贷风险,并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框架下从信贷业务的共性阐述了信息共享影响了各种信贷风险,最后提出了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杨双、王玉冬(2006)以高新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和一系列数据论证了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的价值和可行性。
李莉等(2007)认为,将资金流以合理的途径注入供应链中,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也为供应链不同节点上的各个企业提供了商业贸易融资服务。严广乐(2011)研究了一个由中小企业、 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分析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方法理论分析比较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系统的两种融资模式的结果。李善良(2012) 通过对供应链金融概念、运作模式、优势特征的梳理以及对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研究了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邵娴(2013)提出了一种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将农业生产中的利益向农民传导。
2000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在设计理念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探索。而本文也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报童模型,重点讨论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尝试通过供应链金融决策模型来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资金分配不均衡、运作风险较大的难题。
三、假设及模型建立
1. 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基于以下假设:
假设1:在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一家银行组成的供应链融资决策模型中,制造商或零售商任何一方出现财务问题,就不能实现供应链的最优运作,需要以超过无风险收益率α的借款利率向银行借款。
假设2:零售商的情况符合报童模型,产品的市场需求为一随机变量,未销售完的产品可以一定的价格退给制造商。
假设3:制造商和零售商在整个过程中的现金流均不能为负,除了银行不存在其他融资机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现金流只能来自供应链金融内部。
2. 建立模型。本文主要研究中小企业在现金流受限条件下的短期融资问题。在由单个制造商、单个零售商和单个银行组成的供应链金融决策模型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因面临财务受限问题而得不到最优的产量或订单量,因此其管理层有向银行借款的动机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本文研究的问题可以描述为:在一个季度初,制造商和零售商拥有初始资金m0和r0,假定零售商的经营现状符合报童模型,零售商依据历史经验进行需求预测,然后制订销售计划并向制造商订货,制造商依据订单进行生产的产量为q1,制造商或零售商由于财务问题以一定的利率向银行融资,在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获得最优的利润。本文需要用到的符号有:q0表示零售商面临的真实市场需求,为随机变量;q1、q2分别表示制造商的产量、零售商的订货量;m0、m1、m2分别表示制造商的初始现金流、融资额度、季末现金流;c0表示产品的生产成本;c1、c2分别表示产品的批发成本和剩余价值;r0、r1、r2分别表示零售商的初始现金流、融资额度、季末现金流;p1、p2分别表示零售商的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β1、β2分别表示单位时间内制造商、零售商的借款利率;R1、R2分别表示制造商、零售商的利润;S表示剩余产品的回收价值;L表示银行的收益函数;T表示整个季度时间。
在经典的报童模型中,寻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订货量。在本文中首先不考虑向银行借款的情况,季度末零售商的剩余产品以价格c2回收。零售商追求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得到的最优订货量为:
q∗=F-1([p2-c1p2-c2])  (1)
四、模型分析
在由银行、制造商、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金融模型中,制造商、零售商分别以自己的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根据自己的现金流运转情况制定分散决策下的融资策略。在现实中,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并非总是健康的,现金流不足是中小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在生产能力和生产利润最优的目标下,制造商和零售均有强烈动机进行融资,银行通过对资本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实施有效的放贷策略获取收益。下面基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供应链中资金受限的两种情形,分别研究这两种情形下的短期融资策略。
1. 面向制造商的融资策略。在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财务状况不好,需要对整个季度的现金流水平进行评估。因此,在决定一个季度的产量之前,制造商需决定是否需要向银行贷款及贷款的额度。本文研究制造商现金流受限下的生产决策,因此假定制造商在季度初向银行借款的现金流量为m1,制造商用于生产的现金为c1q1。那么,制造商进行生产后的剩余现金为:
m2=m0+m1-c1q1  (2)
制造商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取最优的预期生产利润,贷款利率为β1,显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是花完所有借款额度。假定银行贷款利率β1满足p1>c1(1+β1k),只有这样制造商才能通过生产产品获得收益。在满足最优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可得:
m0=m1-c1q1=0     (3)
在银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中,制造商向银行支付利息的同时获得零售商支付的销售款项。因此,制造商的生产利润为:
R1=p1min(q0,q1)-c1max(q1-q0,0)-
m1(1+β1k)    (4)
本文研究中小企业在短期内的融资决策,因此假定借款利率是固定的。同时可以得到,在R1<0的情况下,制造商是不会向银行进行融资的。在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供应链中,零售商通过预测市场需求以一定的价格向制造商订货。因此,零售商的利润函数为:
R2=min[m1(1+β1k),p1min(q0,q1)+c1max(q1-q0,0)]-m1(1+αk) (5)
制造商和银行需要预测该产品市场上的实际需求和零售商的订货量。在零售商的销售情况服从报童模型时,制造商通过融资能够实现资金限制下的最优产量,如果制造商收益较低甚至为负,银行则会面临一定的放贷风险。由此可知,不仅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会受到订货量的影响,银行的收益也会受到订货量的影响。因此,银行关于订货量q1的收益函数为:
L1=              
 (6)
由于零售商是基于市场预测做出订货决策的,因此银行需要考虑两种情况下的融资额度。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制造商进行融资的前提条件是其现金流情况不能满足最优的产量,即有m0<c1q1;同时,另外一个条件则是季度末制造商的现金流量不能为负,即有M0≥0。这两个条件均符合制造商实际的经营情况,因此得到制造商现金流的约束条件为:
m0<[1k]β1[p1(1-[λ1+αT])-c1] (7)
由式(7)可以得到仅有制造商向银行借款情形下的最优产量为:
    (8)
同时有:
Q0=[1k]c1β1[p1(1-[λ1+αT])-c1]
D=(c1-c0-β1km0)2+4β1kc1[(p1-c0)q0-m0([p1c1]-1)-[p1λ1+αT](q0-[m0c1])] (9)
在式(8)中,当零售商的订货量小于市场的实际相关需求时,制造商的最优产量与银行的借款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银行的借款利率越大,制造商的最优产量就会越大;相反,当零售商的订货量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时,制造商的最优产量与银行的借款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银行的借款利率越大,制造商的最优产量越小。因此,制造商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同时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和银行借款利率的大小,即制造商只有兼顾两者的共同利益才能做出最优的融资决策和生产决策。
2. 面向零售商的融资策略。在由银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制造商的财务状况良好,而零售商现金流不足,所以此时单独考虑零售商向银行贷款的情形。零售商直接面对产品市场,从制造商采购产品,在承担一定市场风险的条件下做出最优的订货决策。在季度末,零售商需要支付制造商的产品费用并偿还银行的贷款,此时零售商的现金流量为:
r2=p2min[q0",q0(1-λ)]+c2max[q0(1-λ)-q0",0]+S-(1+αT)(p1q0-r0)              (10)
和制造商贷款面临的情形类似,假定p2>c2(1+β2T),即零售商出售产品的利益至少能抵掉向制造商采购的产品成本和银行的贷款。在分散的决策条件下,假定零售商满足市场需求后剩余的产品能够按产品的成本价格回收,即有S=p1λq0。同样,零售商由于需要向银行支付借款利息,因此只有花完所有的借款才能得到最优的订货决策。银行的收益取决于零售商的借款额度和借款利率水平,其中银行对零售商的贷款利率为β2,贷款额度r1=p1q0-r0,因此银行的收益函数为:
L2=min{r1(1+β2),p2min[q0",q0(1-λ)]+
c2max[q2(1-λ)-q0",0]+S}-r1(1+β2T) (11)
零售商只有一直保持正的现金流水平才能够避免破产的可能,因此在每个销售阶段均有rx≥0。满足零售商现金流为正且能够盈利的订货量为:
q2"=        (12)
由式(12)得到的订货量是零售商向银行贷款制定订货决策一个边界值,对于零售商制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零售商在面对顾客市场时,假定零售商的情况符合报童模型,区别在于零售商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来提高自己的现金流转能力,提高企业的资产灵活性和盈利能力。银行的收益取决于零售商的借款额度和借款利率,而借款额度是与零售商的财务状况和订货量直接相关的,因此银行的收益函数可进一步表述为:
[L2=]           (13)
由式(12)、(13)可知,零售商的订货量与产品的销售价格、银行的借款利率成反比关系,与零售商的初始现金流成正比关系。即当产品的销售价格、银行的借款利率较高且零售商的初始现金流较低时,零售商的订货量较低,反之亦然。同时,银行的收益受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借款利率的影响。当市场的实际需求大于或小于零售商的边界订货量时,银行的收益与零售商的借款利率为正向关系,与零售商的初始现金流为反向关系。
五、结论
在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出现了供应链金融这类新的金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通过利用一些新的风险控制技术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降低是能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丰厚回报的。注重中小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是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之一,同时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多赢”格局的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实现供应链金融多方参与主体的共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供应链金融强调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关系特征,根据不同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行业特征、风险控制、行业地位等衍生出多种融资解决方案。
本文研究中小企业资金受限情况下的短期融资决策问题,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很好地协调了中小企业产品供应链中的生产流通问题。制造商和零售商在现金流不足时有很强烈的动机进行融资,以获得更大的产量或订单量,提升各自的利润。制造商的产量和零售商的订单量受到市场需求和借款利率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的借款利率越低,制造商的最优产量和零售商的最优订单量则会越高。由于零售商的需求满足报童模型,所以银行的收益与借款利率存在相关关系,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市场环境的设定较为简单,忽略了现实中的竞争情况。由于供应链金融属于创新融资模式,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需要各个供应链主体共同努力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周树民,王涛.基于CVaR准则下二层报童问题模型及其解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马长伟,李川昭.控制缺货下的报童模型扩展[J].商场现代化,2007(21).
徐志春.零售商风险厌恶情形下的契约协调[J].管理学报,2013(12).
王灵彬.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
杨双,王玉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融资的优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
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业务[J].物流技术,2005(10).
Al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 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7).
April Terreri.Strengthen Your Financial Supply Chain[J].Inside Supply Management,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