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3期)
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基于面板DEA的动态评价与地区差异研究

作  者
李 瑞,曾国华(副教授)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

     【摘要】提升高校科研效率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9 ~ 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变化趋势进行动态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多数地区高校科研活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科研效率不高;不同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存在较大差异,2009 ~ 2014年间各地区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波动较大。因此,应加大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根据其科研投入产出特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效率。
【关键词】高校;科研效率;DEA;地区差异;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03-0056-5一、引言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力量,提升高校科研效率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大幅度增加高校科研投入对我国科技创新及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率并不高(冯光娣等,2012;辛督强,2014)。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及科研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是我国政府及高校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效率测度理论方法的发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多数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取部分高校所属院系及医院为研究对象,评价其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李晓斌(2013)选取某医科院校14个院系2009 ~ 2011年科研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方法评价比较各二级院系的科研效率。辛督强(2014)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其2003 ~ 2010年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原因。②以教育部直属高校(985、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评价其科研效率。王晓红和陈浩(2009)选取2000 ~ 2002年我国57所“211工程”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评价。段庆锋(2013)选取2001 ~ 2009年我国985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 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重点高校的科研效率特征及动因。③以不同地区高校或不同类型高校为研究对象,评价高校科研效率。刘兴凯和左小娟(2015)选取我国2010 ~ 2012年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高校科研效率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效率的对策建议。沈立宏和赵怡(2016)选取2013年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其科研效率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地方高校科研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以往大部分研究仅使用截面数据或者几年的平均数据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静态评价,无法反映连续时间段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此外,目前的实证研究对各地区高校科研绩效的关注度不够,数据更新方面有待改进,且大多数学者注重于高校科研效率评价准确性的提高,忽视了对地区高校科研质量及能力的分析,提升高校科研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更是匮乏。基于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高校2009 ~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对不同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及产出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DEA方法从区域维度和时间跨度两方面对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地区差异进行动态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科研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及产出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2010 ~ 201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出2009 ~ 2014年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情况,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产出具有以下特征:
1. 我国高校投入产出不断增加,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总量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及产出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及产出最低。由此说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效率亟待提高。
2. 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高校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较为平缓,区域高校论文产出差距较为明显。2009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科技论文数分别为519808篇、281555篇和204627篇,2014年分别达到584943篇、309621篇和242785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9%、1.92%和3.48%。
(2)地区高校课题数量增长较快,各地区年均增长比例均约为10%,但是区域高校课题产出差距较大。2009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课题数量分别为258545项、119573项和95723项,2014年分别达到412317项、188541项和158071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8%、9.54%和10.55%。
(3)在所有投入产出指标中,地区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增长最快。其中,中部地区高校增长远高于东西部地区高校,西部次之,东部地区高校增长最缓慢。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分别为39801件、9110件和7650件,2014年分别达到92543件、34415件和22664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38%、30.45%和24.26%。
(4)各地区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各地区年均增长比例较为接近,且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009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分别为2773593万元、1102991万元和792256万元,2014年分别达到5621027万元、1947505万元和1376638万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7%、12.04%和11.68%。
(5)地区高校科研人员变化较小,各地区高校科研人员年均增长率均低于5%。2009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员分别为144200人、73350人和55055人,2014年分别达到180117人、87698人和62937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5%、3.64%和2.71%,东部地区高校增长高于中部地区高校,西部地区增长最缓慢,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吸引力有关。
三、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的定量分析
1. DEA模型选择。DEA是一种多投入多产出模式下评价决策单元之间相对有效性的效率测度方法。一般来说,高校科研活动包括多种投入指标和多种产出指标,其往往注重通过增加投入来提高产出,达到产出最大化,进而提高科研效率。因此,高校生产规模状况是制约高校科研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BCC模型则是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来评价决策单元有效性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来分析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
BCC模型设定如下: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个类型的输入以及s个类型的输出,第i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向量为xij,产出向量为yir,引入剩余变量s+ 和松弛变量s-,则投入导向下的BCC模型的具体目标和约束条件为:

 

 

 


 
其中:xij(i=1,2,…,m)>0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的第j个投入要素;yir(r=1,2,…,s)>0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的第r项产出;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θ为决策单元DMU的有效值(θ,λ,j=1,2,…, n)。
2. 高校投入产出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1)指标选取。高校科学研究活动是典型的投入产出活动,参考以往文献并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及可获得性,确定投入指标包括科研人员投入(高校科研人员全时当量)和经费投入(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支出);产出指标包括高校发表的论文数量、高校科研课题数、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
(2)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自2010 ~ 201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由于西藏及新疆高校多项指标数据缺失,因此本文数据不包括西藏、新疆两个地区。同时,本文统计的数据均不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最终测算我国29个省份的2009 ~ 2014年高校投入产出效率。
3. 地区高校科研效率变化趋势分析。根据MaxDEA 6软件,得到2009 ~ 2014年高校投入产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TE,Technical Efficiency)、纯技术效率(PTE,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和规模效率(SE,Scale Efficiency)。
通过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效率不断增长。如表2所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逐年增长,而纯技术效率保持在0.85左右。同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科研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近年来我国主要通过增加高校科研投入规模来提高高校科研效率,而不是依靠高校科研质量来提升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整体上来说,我国高校的科研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科研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部分高校科研资源浪费,高校科研纯技术效率增长缓慢,高校科研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技术效率平均值快速增长,2009年为0.659,2014年达到0.780;从DEA有效地区数所占的比例来看,2014年DEA有效地区为6个,占地区总数的20.69%,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10.34%。说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高。
从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高校科研纯技术效率平均值变化不大,在0.85左右波动。2009年地区高校科研纯技术效率为1的地区数量为8个,占被评价地区总数的比例为27.59%,而2014年上升到37.93%。整体而言,我国地区高校的科研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提升较慢。
从我国高校科研规模效率来看,2009年地区高校科研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780,2014年达到0.904。2009年地区高校科研规模效率为1的地区数量为3个,占被评价地区总数的10.34%,而2014年上升到20.69%。说明近年来,我国政府较为重视高校的科研投入,地区高校科研规模效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4. 高校科研效率的地区差异。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科研效率不够理想,多数地区高校科研活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及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地区数量较少。从东中西部地区看,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低于东西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低于东西部地区高校。具体来说,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的排序均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而规模效率的排序则呈现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略高于中部(由于本文保留三位小数,导致东中部规模效率一样)。DEA有效省份中,既有浙江、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也有河南、江西、湖北等中部地区,同时也有贵州、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而非DEA有效省份也分布于三个不同区域。这说明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并非单纯受区域经济的影响,还可能受到高校科研实力、管理水平、外部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 ~ 2014年间我国多数地区高校科研活动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存在较大波动。具体来说,2009 ~ 2014年地区高校的技术效率年平均值仅为0.716,最高为海南高校0.993,最低为吉林高校0.402,高于平均值的地区高校有12个,占总数的41.38%;纯技术效率年平均值为0.851,最高为海南高校0.998,最低为山西高校0.516,高于平均值的地区高校有19个,占总数的65.52%;规模效率年平均值为0.842,最高为海南高校0.995,最低为北京高校0.669,高于平均值的地区高校有15个,占总数的51.72%。
从技术效率的分解结果可知,天津、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重庆、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12个地区高校技术效率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非有效,即这些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应该提高这些地区高校的科研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而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辽宁、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广西、内蒙古等17个地区的技术效率非DEA有效均由规模效率主导。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山东、湖北、陕西等地区高校表现得更为显著,纯技术效率远大于规模效率,这些地区高校数量众多,属于教育资源大省,需要扩大科研投入规模。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通过对我国29个地区高校2009 ~ 2014年的科研效率进行评价,本文得出如下结论:①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总量不断增加,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高校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及产出远远大于其他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及产出最低;②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关指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③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科研效率不够理想,多数地区高校科研活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及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地区高校数量较少,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④不同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2009 ~ 2014年间各地区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波动较大。从地区差异来看,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低于东西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低于东西部地区高校。
2. 政策建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为提高我国高校的科研效率,高校及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我国高校应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管理职能,将高校学科建设、研究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动地区高校科研产出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及地区差异,优化高校学科结构,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突出重点学科建设,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为科研人员搭建科研平台,组建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团队,提升高校整体科研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注重高校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兼顾市场导向和社会效益,打造高校“产学研”一体化。
第二,着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人才的质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制度。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人员数量有限,高校科研人员的投入与产出不协调,很多地方高校科研人员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薪酬待遇较差,在高校的地位较低,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不高,高校科研人员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凸显,致使部分高校科研产出效率较低。为增加高校科研产出,高校应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从多方面激励科研人员,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挖掘其潜能,提高科研人员效率,进而增加高校科研的投入与产出。
第三,政府要简政放权,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更大的自主权,加大财政科研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建立公开透明的课题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重点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使科研资金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从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强化资金监管,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四,优化地区高校的科研资源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地区高校之间的差距。根据DEA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地区高校科研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西部高校的政策支持,优化区域高校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和促进区域高校的交流和合作,进而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
第五,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地区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同时根据地区高校自身科研投入产出特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高校科研效率。对于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重庆、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高等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增加科研投入的同时,着重优化高校科研资源投入结构,通过改善硬件设施、科研环境、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果转化制度等方面来提高地区高校科研效率;对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等教育大省(市),在目前高校科研结构的基础上,扩大高校科研投入规模,进而提高地区高校科研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冯光娣,陈佩佩,田金方.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中国高校科研效率分析______来自30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现代财经,2012(9).
辛督强.基于DEA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
李晓斌.基于DEA的高校二级院系科研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3).
段庆锋.我国“985工程”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DEA-Malmquist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刘兴凯,左小娟.我国高校科研效率的区域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_____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
沈立宏,赵怡.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
沈洪涛.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