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尚 颖(副教授),贾士彬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
【摘要】随着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河北省2012 ~ 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造成河北省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的低下,造成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迟缓,并且不同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的各种效率值及变化的差异也很大。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DEA;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35-0061-5一、引言
河北省“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96.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四个领域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0.9%、11.8%、13.8%、19.7%。另外,河北省建设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8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重点实验室105家;组织实施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17项;专利申请受理量4.4万余件,授权量3万余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6.9%和50.0%;有效发明专利1.23万件,比上年增长了35.4%。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河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距离发达国家和地区70%以上的水平差距很大,并且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虽然各项引进技术比重有所下降,比上年降低26.9%,但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高达50%以上,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制约河北省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新技术行业的高投入特征,只有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完成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可达到传统企业的10 ~ 20倍,而研发费用又不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资产,研究成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导致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会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障碍。但仅凭企业内源融资方式以及市场自主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可谓“力不从心”,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可或缺,各地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已成为科技投入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规模较小、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仅为1.11%左右(如表1所示),并且整体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财政科技资源条件下实现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
关于河北省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及对比的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1. 关于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研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评价体系,有助于政府正确地审视财政科技投入效果,审慎地选择财政科技资金投向,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配置效率(马少强,2011)。Kerssens和Cook(1997)指出评价财政科技投入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用平衡计分卡改进模型来测度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当然,为了准确地评估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指标的选取也至关重要。余振乾等(2005)、袁志明等(2004)均按照层级和类别方式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此外,Brown和Avension(1998)、Gregory(2004)、黄科舫(2014)、李升泽等(2013)很多学者又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客观赋权法等不同的效率评价方法,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王立岩(2010)搜集了河北省1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比较,并对各项产出指标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李红英(2016)同样以河北省为对象,运用VAR模型和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动态影响研究,认为当前二者间存在挤出效应。
2. 关于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式的研究。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投入方式,包括政府采购、政府拨款、税收优惠等,李济广(2008)认为直接投入方式对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和资助效果不佳;二是间接投入方式,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其他政策(例如金融政策)的扶持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间接投入(徐镱菲等,2012)。Stulz(2000)、Ang(2010)等运用实证方法分别指出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等金融活动可以对科技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金融建设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加速推进。此外,很多学者对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的优化进行了研究(沈虹,2013;秦佩,2013),认为科技金融(朱大玮,2012)、科技金融网络(李乐,2012)等的应用将会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率,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曹东勃等,2009;郑慧等,2015)。
现有的学术研究文献在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以及创新路径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对效率本身或创新路径单方面的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且分析样本很少涉及河北省各个地区。因此,本文在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河北省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提升方式,试图为河北省不同地区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向提供参考。
三、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方法介绍与指标选取
(一)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方法介绍
DEA分析法最早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三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DEA分析法无须事先假设投入产出间的函数关系,应用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且能够提供效率改进的具体方向。但由于早期的CCR模型只能得到总体效率值,即不变规模报酬(CRS)下的效率值,无法对效率值进行细化,因此,1984年Charnes和Cooper又提出了BCC模型,同时可以得到CRS下的总效率值、可变规模报酬(VRS)下的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本文综合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分析。另外,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是投入效率问题,最终采用的是基于投入角度的DEA效率评估方法,以评价既定产出水平下投入要素的最优状态。同时,为了更精确地测度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本文选择了DEA分析方法中的多阶段模式,以分别得到径向松弛性测度和松弛的变化。此外,上述模型只能基于静态样本进行分析,为了更加清楚地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各项要素的动态变化情况,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又引入了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析。
为了准确地评价近些年河北省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本文选取2012 ~ 2014年河北省1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DEA相对效率的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连续性,选取样本时剔除了辛集市和定州市两个城市。按照模型设定的前提条件,样本容量大于投入、产出指标的总个数,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可以进行模型设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2013 ~ 2015年)、《河北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2 ~ 2014年)、河北省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 ~ 2014年)。
(二)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要准确评价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选择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是关键。本文在指标选取上借鉴其他学者的做法,并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择了2项投入指标和3项产出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 投入指标的选择。本文以财政科技支出(FTE)、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两个变量作为投入指标。
FTE:指财政科技支出总额,反映的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既包括以无偿拨付科技经费为主的直接财政科技支出,又包括以贷款风险补偿金、保证保险补偿资金、股权投资引导等为主的间接财政科技支出。
R&D:指省内各个地区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环节,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阶段所投入的科技经费总量,既包括企业的经费投入,也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由于财政科技支出只是整体科技投入的一部分,单纯以FTE作为投入指标不科学,因此,本文又设定了R&D指标。
2. 产出指标的选择。本文以科技成果数(TAQ)、专利申请数(PAN)和专利授权数(PUN)三个变量作为产出指标,它们均能够直接地反映财政科技产出情况。
TAQ: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所取得的,具有创造性、先进性、社会价值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科技成果,反映的是某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统计的是所取得的各级科技成果的总量。
PAN:各地区申请专利的总量。
PUN:专利机构通过对专利申请进行审查,做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并颁发专利证书的专利数量,PUN与PAN均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统计的是各地区所登记和公告的专利授权总量。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解释
(一)基于投入导向的DEA分析
1. 整体效率及分解效率分析。本文运用DEAP 2.1效率分析软件,分析DEA模型下的相对效率问题,得到河北省11个城市的财政科技投入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即CRS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即VRS下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在此重点对2014年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情况进行介绍,测评结果如表2所示。
从整体效率来看,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技术效率整体不高,2014年仅为0.723,且石家庄、承德、张家口、唐山、邯郸五个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低于平均水平。从分解效率来看,总体上纯技术效率较高,均值为0.934,而规模效率较低,均值为0.788,因此,造成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规模效率的低下。其中,有四个城市的规模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并且纯技术效率均为1),包括石家庄、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其规模效率分别只有0.473、0.301、0.649和0.303。另外,地区间差异较大,秦皇岛、廊坊、保定、衡水四个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最佳,综合技术效率值处于生产前沿面,为1,而承德和唐山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最低,仅为0.301和0.303。
2. 规模报酬分析。从规模报酬来看,可以将河北省11个城市分为三类:第一类,承德、张家口、沧州、邢台、邯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第二类,石家庄、唐山,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第三类,秦皇岛、廊坊、保定、衡水,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因此,第一梯队的三个地区可以通过R&D和财政科技投入的继续增加来实现更大的收益,而第二梯队的城市则需要通过缩小投入规模来提升规模效率,降低收益的损失程度。
3. 冗余(松弛变量)分析。从投入和产出角度来看,2014年,造成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科技投入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和专利授权数较少,在CRS模型下,有四个城市的财政科技投入总额存在冗余现象,分别是承德、张家口、沧州、邯郸;有六个城市的专利授权数未达到目标值,分别是石家庄、承德、张家口、沧州、邢台、邯郸。可见,在该效率评价模型下,承德、张家口、沧州、邯郸四地应被列为重点调整对象。
造成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纯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财政科技投入资金未得到有效利用和专利授权数不足,在VRS模型下,同样是承德、张家口、沧州、邯郸这四个城市的财政科技投入总额存在冗余现象;而也有四个城市的专利授权数未达到目标值,分别是石家庄、张家口、沧州、邢台。可见,在该效率评价模型下,张家口、沧州两地应被列为重点调整对象。
综上所述,河北省很多地区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浪费和错配问题,其未能有效地将财政资金运用于科技创新过程中,最终导致产能不足:第一,投入结构失衡、投入方式单一,政府投入资金的杠杆作用欠佳,政府的引导机制不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与社会大量闲散资金并存;第二,财政科技投入持续性不强,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存在总量约束,可能会引发财政投入的“短视”行为;第三,财政资金审核门槛高、手续繁琐,虽然近几年河北省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科技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就能够轻易地获取这些政策性发展资金。
4. 河北省各地区投入、产出参考目标分析。河北省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原值与目标值的对比、R&D投入原值与目标值的对比见图1、图2所示。
由于本文的研究基于投入导向,因此,产出的各项指标原值与目标值差距不大,大部分数据标签重合。从投入角度看,很多地区冗余较大,财政科技投入冗余最大的地区是唐山,为5.691亿元,然后依次是石家庄、邯郸、承德、张家口、沧州、邢台,冗余分别为3.814亿元、3.494亿元、1.216亿元、34亿元、0.350亿元、0.297亿元,可见,这些地区应重点实现财政科技资金的精准化投向,以减少冗余,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其他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不存在冗余。另外,R&D投入冗余最大的也是唐山,为5.0489亿元,然后依次是石家庄、邯郸、承德、邢台、沧州,冗余分别为43.937亿元、14.060亿元、3.092亿元、1.919亿元、1.262亿元,其他地区的R&D不存在冗余。
(二)基于投入导向的Malmquist DEA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刻画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进一步采用Malmquist DEA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数据区间为2012 ~ 2014年,分别测评了2013年和2014年财政科技投入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effch)、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规模效率变化(sech)、技术变化(techch)、全要素生产率变化(tfpch)五项指标,结果如表3所示:
可见,2012 ~ 2014年三年间,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变化情况不容乐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指数变化的贡献最大,下降了10.4%;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却增加了10.2%(9.9%源于纯技术效率指数增加,0.3%源于规模效率指数增加)。因此,从总体上看,河北省政府下一步应在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引领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提高效率。
从河北省各地区来看,财政科技投入的Malmquist测评结果如表4所示。
2012 ~ 2014年三年间,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优化的地区包括石家庄、张家口、邢台、邯郸,分别提升了9.6%、6.4%、6.3%、10.6%,其中邯郸地区的增速最快。其他地区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秦皇岛和衡水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13.4%和12.3%,可见,这两个地区相对效率虽然处于生产前沿面,综合技术效率值为1,但由于技术进步速度较慢,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11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为负值,因此,技术进步在财政科技支出方面的影响困扰着河北省每一个地区。
从财政科技投入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情况来看,2012 ~ 2014年,秦皇岛、保定、衡水三个地区并未发生变化,其他地区均实现了优化,特别是邯郸地区,在既有资源下,财政科技投入综合技术效率提高了28.5个百分点,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从分解效率变化来看,除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衡水未发生变化外,其他地区纯技术效率均实现了优化,以承德地区为最,纯技术效率增加了24.9%,但规模效率调整却是全省最慢的,下降了11.2%,其次是沧州,下降了1.6%,规模效率提升最快的是邯郸,以14.9%的增速位居榜首。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从财政科技投入综合技术效率及冗余情况来看。2014年,唐山、石家庄、邯郸应作出更大的改进,虽然三个地区经济实力较强,财政科技投入额度较高,位居全省前列,但有效利用率却不高,效率值分别仅有0.303、0.473、0.484,排名依次为10、9、8,可见,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若运作模式单一、运用渠道不畅通、引导功能乏力,就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2. 从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来看。基于2014年投入产出优化标准,承德、张家口、沧州、邢台、邯郸等地区可以通过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实现规模效率水平的提升和规模收益的最大化。另外,从财政科技投入的纯技术效率来看,邢台、邯郸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邯郸地区,虽然2012 ~ 2014年财政科技投入各种效率提升较快,但还应进一步从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投入方式、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进行改善。
3. 从动态变化来看。2012 ~ 2014年,河北省大部分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滑,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程度较低,政府对财政科技支出的管理较为粗放、低级。而技术效率,包括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政策建议
1. 转变和优化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改变政府过多依赖直接拨款的粗放式财政投入方式,由“直接投钱”转向“间接投入”、由“无偿拨付”转向“股权引导”、由“零碎分散”转向“重点扶持”,建立一种以“政府间接科技投入为主、直接科技投入为辅”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通过政府、银行、创投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评级机构、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合作机制。尤其各种金融机构作为连接政府与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桥梁”,在放大财政科技资金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依靠“财政+金融”的双引擎机制,借助科技金融,实现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以财政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本,实现财政科技投入资金运用效率的提升,促使政府与各个金融主体在一个链条上发挥作用,相互促进。充分利用科技金融平台,构建“1+N”服务框架,通过不断完善风险投资、信贷、担保、保险、征信等领域的发展,最终完成“河北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升级。
2.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效率。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财政、高新技术企业、金融资源的整合,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亦即通过技术进步带动财政科技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高新技术企业与金融机构相关运营信息进行整合,通过电子平台统一管理,构建统一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识别机制、金融机构科技贷款补贴机制、科技保险风险转移机制等,促进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识别机制,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数据信息,全面地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预警,并实行信用评级,对于资质较差的企业加大检查力度或不予以资金支持。其次,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数据测评,严格筛选政府支持的科技贷款金融机构,并实行差别化的补贴政策,或直接通过互联网金融完成与高新企业的对接。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完善科技保险制度,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整合所有信息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科技保险产品,尤其是推进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的落实。
3. 各地区因地制宜,适当扩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虽然河北省很多地区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投入冗余,致使财政科技投入效率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政科技资金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例如承德、张家口、沧州、邯郸),在实现了科技进步、投入产出合理调配后,河北省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均应继续扩大。当然,承德、张家口、沧州、邢台、邯郸等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地区增加幅度应更大些,而其他地区也应适当扩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加大政府对金融机构、创投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奖励措施和提高奖励额度,针对科技创新获得较大成就的主体,设立财政科技资金补助、偿还性资助科技奖励等。只有将规模做大,才更有利于实现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马少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J].开放导报,2011(2).
余振乾,余小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中国软科学,2005(4).
袁志明,虞锡君.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财政,2004(4).
黄利潮,张毕西.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的价值工程分析及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8).
李升泽,贺定修,范明明.基于客观赋权法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软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11).
王立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李红英,杜宝苍.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R&D投入的动态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财会月刊,2016(6).
李济广.国家对企业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的改革与优化[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
徐镱菲,张明喜.赶超阶段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构建——以韩国和我国台湾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2).
Stulz R. M..Financial structure, corporate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00(1).
Ang J. B..Research,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J].Journal of Macro Economics,2010(1).
沈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地方政府支持科技金融发展差异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秦佩,池昭梅,李小琦.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创新探析——基于广西科技金融平台构建的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