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高凡雅1,王 喜2(教授)
【作者单位】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2.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 要】
公司、电商合作,将三方在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优势整合;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建立虚拟现金池,平衡产业集群内部净应收额,集合集群整体信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三流一池”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模式。同时,可运用“区块链”技术、P2P平台控制分散风险。
【关键词】“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三流一池;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0-0096-4“块状经济”主要是指乡村小工业的集聚,或是城市边缘的新兴产业群落的快速崛起(如工业园区)。例如浙江诸暨大唐镇的袜业、浙江海宁皮革城、广东惠州吉隆镇的女鞋业、青海循化县的羊绒业等,都是围绕某一特定产业集聚而成的块状经济。块状分布的中小企业集群,劳动力成本较低,规模化生产,分工细化。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这些企业集群很快互联网化,成为一种新型“线上产业集群”。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推动了新型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园区的诞生,这些电商园区很多是依托传统产业集群转型而来,如福建莆田的安福电商产业园,依托当地的鞋业产业集群而生。这些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但上下游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个体融资难度较大。
供应链融资借助核心企业信用,以整个供应链为主体,利用中小企业集群信用叠加、信用链接、信用支持的特点,通过批量授信,可以使中小企业依靠创新的信贷模式获得资金,是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手段。供应链金融一方面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易与银行授信相融合,有利于中小企业积极与核心企业长期合作,增强供应链的稳定和提高商业信用;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可以有效流入融资难、处于上下游的弱势中小企业,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但在缺乏核心企业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与供应链融资对接过程中,出于信用风险和风险传染的考虑,金融机构往往退避三舍。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前提下,这种瓶颈有望利用物流和互联网平台得到突破。
一、理论探讨与综述
在缺少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拥有更为准确的市场知识和进行信用风险评估,需要花费成本搜集买方和卖方信息(Soufani,2001)。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买卖双方的信息沟通转变为即时通讯,比如买方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与任何一个供应商接洽,这种方式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从而增加了盈利(Oliver,1982)。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它不仅是端对端的商业活动,而且是多个企业参与的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它将所有参与各方相关活动纳入其中(Waters,2007)。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能够优化与整合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有利于协作各方密切关系,实现多方共赢(云蕾,2013)。网上供应链金融能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加强各方协同运作(郭菊娥等,2014)。
物流企业的蓬勃兴起和飞速发展,催生了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融合的“融通仓”这一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产品(罗齐等,2002)。目前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物流金融和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银行信贷成为供应链融资的两种主要模式(徐欣,2007)。邓哲锋等(2009)提出基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融资模式。刘兆国(2010)对“中储”物流与深圳发展银行合作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提出通过物流金融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四者有效匹配与协作能够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流程(吴杰等,2014)。白桦、蔡玉文(2014)分析了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杠杆价值和运作模式,同时指出供应链金融也促进了物流企业业务的拓展。
所以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整合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
二、基于“三流”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内在机理
1. 缺乏核心企业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供应链金融对接具有耦合性。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强调的是供应链整体信用,即整条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否足够紧密,交易真实、连续,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融资运作具有自偿性和封闭性,企业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完成贸易,该交易的销售收入能够为自己还清银行贷款。另一方面,缺少核心企业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一般由关联产业在空间上聚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严重依赖产业集群专业化的市场和分工协作的配套厂商,具有地缘接近性,增强了集群内部信息透明度,为企业间的融资信用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个体企业在信用合作时违约可能受到整个集群的联合孤立,因此,中小企业集群一般具有“整体信誉机制”,不允许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整个集群的利益和信誉,否则,行业自律组织将号召集群对其进行制裁。中小企业集群内众多行业关联企业形成供应链网状结构,彼此存在的产品贸易联系和资金往来,发挥着整合价值链,聚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作用,成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条件。因此,供应链金融与“块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对接具有耦合性。
2. 物流与“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对接实现价值增值。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单纯依靠提供运输服务已经缺乏竞争力,只有拓宽业务种类和范围,提供独具特色的增值业务,才能在物流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中实现价值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供应链环节中的物流企业而言,寻找商机,并结合行业和自身优势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UPS在物流与金融混业获得成功说明物流业与供应链金融具有价值和利益上的契合点。物流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起了桥梁纽带作用,掌握着海量客户收发物流信息。同时,在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中,面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可能为每一笔业务寻找合适的质物监管或仓储管理人,同时也不愿质物分散存放在各企业自己的仓库中。因此,在动产质押担保模式中引入物流企业能够有效地完善银行在监管方面的薄弱环节。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参与该项服务,拓展了物流企业的服务领域,赢得了市场份额。这一增值服务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提供所加工的信息产品等形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3. 互联网与“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融合契合风险控制。以阿里小额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固有格局。银行凭借渠道、资金躺着做生意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随着金融改革带来的直接融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迫使商业银行将战略重点由大企业市场转移到中小企业市场。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积累了海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所得到的逻辑与规律信息,比现实中发布的中小企业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以阿里金融为例,“大数据”涵盖了电子商务平台所有以往交易数据、消费者反馈评价信息、信用优劣记录,有望改变银企信息不对称的传统局面。运用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违约概率,利于对贷款进行动态监控。信用评级也可以通过量化模型生成,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信息结构的不断更新使得银行较为准确地甄别企业资质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依托的供应链信息整合优势,成为银行奋起的借力途径。
相比以往金融机构传统评估中小企业资信难的问题,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更匹配。中小企业群体一直是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客户。互联网在掌握中小企业交易信息方面更具优势,生成“大数据”的成本也更低。因此,长期挣扎于违约风险难以控制的中小企业贷款,借助互联网有望获得突破。
供应链金融是集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平台化实现了银行、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在线整合和供应链客户无缝对接、信息实时共享。在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化的前景下,银行业发展与业务创新问题获得了阶段性的破解。
三、基于“三流一池”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模式
1. “三流一池”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内涵。“三流”指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
物流是基础,涵盖货物仓储、实物流动和资金支付;资金流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而信息流是整个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信息的收集、整理决定着物资和资金的流动方向与流动策略。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基础就是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信息决定着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风险管理方式。
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积累了交易过程、物流、资金流的海量数据,物流在监管交易动产和票据方面具有专业经验。因此,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通过联合大型的物流企业、电商,组成融资平台,将原有的抵押放款服务(例如客账贷款)和结算服务相结合,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基于动产抵押、票据质押或让受的融资服务。
“一池”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建立虚拟现金池。中小企业集群中不同企业间信息交流频繁,内部交易导致成员之间存在不必要的资金占用。所以产业集群可以建立现金池,汇总成员间交易产生的应收款和应付款,建立交换矩阵以确定净应收额,将信息传递给相关企业,由现金池管理机构平衡这些净应收额。现金池是简化和增加产业集群日常现金流动有效性的重要工具。由于汇集了不同主体积累的持有资金,信用资本成本和贷款资金成本被优化,一些高利率的往来账在短期内可预知。产业集群内所需增加的现金流随着分散个体与代理管理机构的信息流传递而变得易于控制和预知。
当然,这种现金池是虚拟的现金池,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动,只是对流动资金信息的汇总,也就是“影子账户”。从产业集群层面上来讲,虚拟现金池管理会降低利息负担、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因此集群内融资成本便会下降。现金池要尽可能信息透明,信用标准需要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不过虚拟现金池管理需要成员间保持长期合作,会产生管理和信息传递成本。
2. 基于“三流一池”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模式运作流程。该模式(如图2所示)的核心在于“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缺乏核心企业的情况下,银行借助物流公司监控动产和票据,通过与互联网电商合作获得信息,发现并切入客户群,拓展业务空间。银行主导资金流,互联网电商主导信息流,物流公司主导实物流。中小企业集群内设虚拟现金池,最大限度地加速集群内成员间现金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产业集群内所需要增加的现金流以整个企业集群信用与“三流”融合。具体运作如图3所示。
“三流一池”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运作流程的运作流程为:①买方向集群现金池中心提交购货单据;②卖方向集群现金池中心提供销售发票,确认需要提前收到现金;③银行利用电商综合大数据提供买卖方相关信用信息;④银行委托物流公司管理抵押的仓单或实物;⑤银行接受集群现金池中心申请,贷款给买方;⑥银行接受应收款抵押,借款给卖方,获得高于现金折扣的收益;⑦买方到期时足额向银行还款。
供应链金融引入电商平台和物流监管两个合作方,对中小企业集群现金流实行虚拟网络性绑定,会使信贷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为改善;通过对物流、信息流控制的结构化操作模式设计,即物流公司对动产提供自有库监管、在途监管和输出监管,电商提供被授信者的交易和信用记录,银行与物流公司、电商合作,通过物流监管或信用保证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授信。中小企业集群虚拟现金池管理的信用捆绑,信用风险得以有效隔离和缓释。供应链金融信贷封闭自偿化,有效地控制了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从而影响资金安全的问题。银行可以从中小企业集群虚拟现金池和互联网平台出发成片开发客户,获得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
四、基于“三流一池”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模式风险控制
“三流一池”融合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模式最突出的风险体现在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信用体系,企业集群中的惩罚机制更多的是基于口碑和情感的,其脆弱性也是必然的。链条上交易伙伴之间对于稳定和强化供应链的现金流往往难以达成共识,资金透明度和诚信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同节点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使“虚拟现金池”管理面临挑战。
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如果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会节省交易成本。在“三流一池”融合模式下,先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实现信息增值,引入P2P平台供应链金融会拓宽资金支持,分散风险,全程的预警和监控可以防止风险的爆发和扩散。
1.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强化和重塑信用体系。互联网可以提供海量信息,但这些大数据有被篡改的、虚假的成分。“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是信用重塑,其应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比特币,上线七年来,没有专门机构维护,但从未出现过危机。以网上交易为例,从产品生产开始,之后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物流,最终到用户,所有过程的信息都通过记账的方式链接到“区块链”中,任何信息的变动在“区块链”都留有痕迹、有据可查,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可以在后台做任何操作改变已经发生的轨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查看“区块链”辨别交易的真伪,如果产品缺少全流程信息,则说明交易有问题。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去中介化、实现信息的高度透明,“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信用的自由,它会重新塑造金融信用体系,从而解决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中的信用风险问题。
2. 引入P2P平台缓释风险。近年来,P2P平台骗取资金跑路问题频发,主要表现是没有和资金高度匹配的对应项目。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对接后,可以与P2P平台展开合作,将保理业务中的应收款打包成投资标的让互联网投资人投资,等应收账款收回,将本息再支付给P2P投资人。金融机构承担资产回购和购买保险对投资者进行本息保障。此种模式相当于债权转让,P2P平台会对债务人进行二次复核,用于控制信用风险,也克服了目前P2P平台虚假交易融资的瓶颈。
P2P平台切入供应链金融,避开了融资业务最常发生的交易伪造与商业纠纷,与协作企业共同构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沉淀和积累大数据,形成可持续经营模式。当金融机构银根收紧时,供应链企业依然可以借助P2P平台与民间资金对接,由互联网来发挥供应链要素优化配置的作用,最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3. 全程预警监控规避和防止风险扩散。金融机构要事先对中小企业集群所在供应链进行经营风险评估,因为中小企业集群中的成员受群体蝴蝶效应和羊群效应的影响,违约风险具有传染性和传递性,整个企业集群的信用状况决定着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和兴衰,因此要考察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历史信用。这项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确定多维度预警标准,最大限度地使问题提前暴露。同时,中小企业集群为了防止有些成员违背诚信原则一票多用、套取多家金融机构贷款、还款资金到位后挪作他用,需要在质押资产进入“虚拟池”之前, 调查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剔除质量较低的质押资产。出池资产不能溢支,除非能够及时补充新的质押资产入池。
有了大数据系统的监控,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忽略“三流一池”供应链金融的授信风险。比如物流企业也可能经营失败,或者监管质押物不尽责导致资产损坏或缺失,或者和中小企业合谋伪造提货单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事中监控,利用大数据建立监测平台,形成风险监控和处理数据库,一旦发现异常,要亲临物流企业实地盘点和检查,动态调整授信额度和优化风险管理手段。
五、结论
“三流一池”融合的供应链金融是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虚拟现金池于一体的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适合解决无核心企业的“块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题。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P2P平台不断规范,这一融资模式不但能引导更多资金合理流入中小企业,而且丰富了物流企业业务种类、实现了金融企业改革发展,更能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互联网+”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每一个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Soufani K..The role of factoring in financing UK SMEs: A supply side analysi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1(1).
云蕾.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与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
安鸿辰,黄逸珺,昌萌萌.国内供应链金融热点研究总结[J].财会月刊,2015(21).
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 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
徐欣.解读供应链融资双重模式[J].物流技术 2007(7).
邓哲锋,徐鹏,王勇.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6).
刘兆国.物流金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3).
吴杰,曹伟迪.基于匹配视角的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贷款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4).
仇荣国.中小企业存货质押供应链金融博弈研究[J].财会月刊,2014(10).
白桦,蔡玉文.供应链金融在物流企业成长中的战略杠杆价值分析[J].物流技术,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