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财会月刊(16期)
参考借鉴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状况分析

作  者
许 瑜1,2,冯均科2(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
(1.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西安 710128;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

摘  要

      【摘要】本文对国内2003 ~ 2014年间的94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论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揭示了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特征,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意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结果等方面;绝大多数论文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本文针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进行了综述,以期全方位地梳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及研究特征,针对研究特征进行讨论,指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研究;研究特征;CSSCI

继2002年7月美国国会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后,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再次升温。现有文献研究内容迥异、角度众多,特别是国内的研究成果,缺乏一种客观和清晰的、对现有研究状况和特征的梳理和分析。
本文对国内2003 ~ 2014年间的94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论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揭示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特征,并针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进行综述,以期全面、系统地梳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及研究特征。
一、文献选择与主题分类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究开发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笔者认为,CSSCI来源期刊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将CSSCI所有学科的期刊作为文献检索来源,获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数据。由于CSSCI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来确定的,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因此,有部分期刊在不同年份有可能不会一直被其索引。但笔者认为,对于该类期刊论文的学术价值仍不可忽视,因此采取保留的原则。
笔者在总结了大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六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主题,其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人文社科领域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依靠对研究对象的系统观察来获得研究本质,一般包括实验研究、案例研究、二手数据分析、测量工具开发等。非实证研究是基于思想、框架或者思考而非数据或观察,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概念框架及应用、观点(现状分析并提出观点)、理论阐述及推导等。
我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缺乏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因此,截止到2015年1月31日,运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研究主题对CSSCI来源期刊中文文献进行搜索时,仅搜集到94篇文章,时间跨度为2003 ~ 2014年。笔者在认真阅读每篇文献后,按照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对每一篇文章进行分类。对于存在跨领域、多个主题综合研究的文章,通过讨论与分析,摘取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属性进行归类,确保分析结果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二、成果分析与总括评价
(一)研究整体概况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2003年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但一直到2008年,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才算真正起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到2011年有19篇达到高峰。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说明,我国科研人员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从不同的领域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索和研究。
该主题共涉及49种CSSCI来源期刊,其中《审计研究》收录10篇、《会计研究》收录6篇、《审计与经济研究》收录6篇,居收录数量前三位。可见,该研究主题受到会计审计类杂志的偏爱。
(二)研究主题特征分析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分布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22.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26.6%)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结果研究(37.2%)三类主题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综述(3.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3.2%)和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的国内应用研究(7.4%)则较少。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3年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的两篇论文问世以来,研究论文数量虽少,但研究状况基本持续稳定。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如何”,“如何才能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这些问题被进一步探讨。虽然国内学者对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追捧,到2011年达到9篇之多。而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结果的研究,国内学者自2008年才开始涉及,但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共有35篇文章进行探讨。学者们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前因和后果,对相关各方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披露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代表性成果综述
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是从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两个方面进行的。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研究,绝大部分是针对居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进行的。李明辉、王学军(2004)以四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年年报为研究对象,发现各家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性,对风险管理控制的披露不足,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内部控制信息。黄秋敏(2008)对上市银行2001 ~ 2006年28份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宋京津(2011)将总体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变化分成三个阶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阐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政策的变化,得出上市银行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及其披露具有经济后果的结论。
对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研究,学者们均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其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的结论(李明辉等,2003;杨有红、汪微,2008;陈国辉、黄秋菊,2013;刘骏、李庆,2013)。张立民等(2003)以ST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不少公司年报以说“好话”为主。王奇杰(2011)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信号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损失、遭受处罚较小,很难实现分离均衡,更多的是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
在政策建议方面,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学者建议基本一致:证监会应该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作出详细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审核报告,对提供虚假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加大惩罚力度。同时,还应增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意识。
可见,我国学者选择不同的样本,从多个方面客观评价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同时发现了披露质量总体水平较低、随意性较大、没有实质性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在出台具体法律、法规和规范方面的建议仍较为粗略,如何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略显不足。因此,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规则有效执行起不到关键性作用。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1)外部审计师及审计意见的影响。袁凤林、尧华英(2011)研究发现,外部审计质量与审计意见类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田高良等(2011)对2008 ~ 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高声誉审计师签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提高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会计信息质量更高。
(2)公司治理的影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均嵌合于公司治理中(张晓岚、沈豪杰,2011;杨国莉、郭宏,2012)。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最终都证实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吴益兵(2009)的研究表明,国有控股企业、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相关。林钟高等(2009)也指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受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的显著影响。何建国等(2011)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国有控股股东、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显著正相关。
(3)公司整体特征的影响。林斌、饶静(2009)运用信息传递理论研究发现:内控资源充裕、成长快、设置了内审部门、有再融资计划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鉴证报告;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存在违规问题的公司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韩小芳(2012)发现,实际控制人类别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有显著影响。赵息、许宁宁(2014)从管理层“动机选择”的视角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存在陷入财务困境、有外部融资需求、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所有权分离度越大、管理层权力越大等因素,则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越强,越不利于披露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而当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时,信息披露中的“动机选择”行为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张瑶、郭雪萌(2014)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审计师类型、审计委员会财会专业管理水平、审计委员会非财会专业管理水平、监事会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董事会会议频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4)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活动执行特征的影响。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因素,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赵息、路晓颖(2010)从纳什均衡模型出发,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程度与政府的监管力度成正比关系的结论。崔志娟(2011)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能够真正揭示内部控制质量,取决于高管层的“动机选择”行为,为了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必须强化大股东的权利制约和内部人的权利制衡,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量化标志,增强高管层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动机,建立内部控制缺陷未披露惩罚机制。赵息、许宁宁(2013)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利越大,越倾向隐瞒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因此,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改善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活动执行机制就成了当务之急。
可见,我国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丰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取决于企业内、外部多个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复杂,学术界并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综合性观点。
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结果研究。
(1)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披露的信息包含上市公司众多实际情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张军、王军只(2009)对上交所2007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实施内部控制审核,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质量,进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张晓岚等(2011)实证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其盈余质量也越高。刘斌(2013)以深交所2008 ~ 2011年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王宗润、陈艳(2014)则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入手,应用熵模型计算内部控制质量指数实证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稳健性越强。
(2)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杨德明等(2009)利用200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在年报中披露了审计鉴证意见的公司越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章雁、周艳秋(2013)则以2011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3)对市场反应的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信号传导效应,披露质量和披露范围直接影响了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行为的判断,对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具有显著影响。
对资本市场,夏芸、徐欣(2011)以2007 ~ 2009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加企业获得新增贷款的可能性,同时能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改善债务期限结构。杨丹等(2013)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增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权代理成本。袁放建等(2013)发现,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够给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索有(2014)通过对2008 ~ 2011年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结论。
对股票市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市场反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表现越好的公司,市场评价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披露内容详细等因素都会引发股票价格上涨(冯建、蔡丛光,2008;邱冬阳等,2010;杨玉凤等,2011;池国华等,2012;杨清香等,2012)。方红星、孙翯(2009)以我国2011年A+H股交叉上市保险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公司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后,累计非正常报酬率都有所下降。黄寿昌等(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降低了市场主体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股票交易更加活跃,股票价格波动更低。
(4)对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杨有红、毛新述(2011)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明显高于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信号发送作用。黄惠平、宋晓静(2012)研究了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 ~ 2011年相关数据,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价值、经营业绩明显高于未披露的公司。余海宗等(2013)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好,市场评价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韩洪灵、张立燕(2014)实证发现,公司控制风险因素和外在披露压力共同决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愿性披露行为。
(5)对外部审计师变更的影响。陈丽蓉、周曙光(2010)的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具有明显的效率信号传递效应,其效率高低是影响审计师变更与否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从各个方面强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研究角度较多、成果非常丰富。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态度和认识。而信息需求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增强,也必然会加大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力。
(四)研究方法特征分析
从表4可知,国内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方法在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之间严重失衡。实证研究占到了79.8%,而非实证研究仅占到20.2%,在实证研究中运用二手数据分析的文献占到了70.2%,占有绝大多数。从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学者热衷于实证研究。可见,国内学者偏向于运用上市公司二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而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学科或理论的成熟度。在实证研究中,二手数据分析所占比例为绝对多数,主要是因为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领域,国外学者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国内学者仅仅进行数据验证,这类研究对于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两种方法仅有6篇论文涉及,比例明显偏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还要加强对这些方法的运用,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三、分析结论及未来展望
(一)分析结论
本文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国内2003 ~ 2014年间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94篇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
在文献数量上,自2003年第一篇有关文献问世以来,近几年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在研究主题上,热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结果等三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显著高于非实证研究,尤其是二手数据分析占有绝大多数。总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全方位、客观地梳理了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特征,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对于期刊的选择,本文只对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进行研究,虽然能体现国内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高水平研究现状,但也有可能忽略未在该类期刊发表的其他有价值的文章,可能对研究成果的广泛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文献的分类,同一文献可能从属于多个分类,本文仅考虑了其最重要的研究分类,这可能也会对研究的客观性产生一定影响。最后,笔者的搜索时间为2015年1月31日,有部分2014年期刊还没有收录至知网,这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未来展望
从现有的文献内容来看,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为普及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否认,我国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今后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和努力:
第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处于表面化。虽然已有较多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客观描述,指出了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未得到有效执行等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但具体实施细则和具体规定并未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出台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研究势在必行。
第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尽管目前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此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并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综合性的观点。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有力证据,将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和机制。
第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存在一定欠缺。评价方法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结果,对利益相关者的意义重大。如何更全面、客观、简便地量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指导中,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宋京津. 经济后果观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基于三大上市银行2001年 ~ 2008年年报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3).
田高良,李留闯,齐保垒.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号失灵和甄别——一个本土化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5).
韩小芳. 实际控制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基于2009 ~ 2010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
赵息,许宁宁. 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4(5).
赵息,路晓颖. 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与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博弈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崔志娟. 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11).
赵息,许宁宁.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J].审计研究,2013(4).
王宗润,陈艳. 基于熵模型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研究——来自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
袁放建,冯琪,韩丹. 内部控制鉴证、终极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
索有. 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4(1).
方红星,孙翯.交叉上市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其市场反应——基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黄寿昌,李芸达,陈圣飞. 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的市场效应——基于股票交易量及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0(4).
余海宗,丁璐,谢璇,吴艳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市场评价与盈余信息含量[J].审计研究,2013(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重要性判断、公司治理与财务重述信息披露”(编号:14XJC790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政治联系对公司慈善捐赠的影响”(编号:11YJC6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