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 14 期
财会月刊(14期)
金融·保险
浅析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以2004 ~ 2013年度数据为基础

作  者
郭彩霞(副教授),刘啸寒

作者单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
      【摘要】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市场尚未进入成熟阶段,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低水平、广覆盖”特征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较为温和,经济政策逐渐向保护寿险市场方向倾斜,为我国寿险需求正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银行利率、社会保障、经济政策及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等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得出这些因素与寿险需求的内在联系,以期从基本保障角度提高保障层次。
【关键词】寿险需求;银行利率;社会政策;影响因素对寿险需求动机分析可以从储蓄动机入手。凯恩斯对个人储蓄所归纳的八个动机为: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现阶段人们对于寿险需求的动机分析基础在于生命周期储蓄计划和遗赠动机。
一、我国寿险需求的基本现状
我国寿险需求的现状可以从保费收入、保费增长、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和我国寿险公司资产及个人寿险需求方向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以2004 ~ 2013年间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可将2004 ~ 2013年寿险需求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 ~ 2010年;第二阶段2011 ~ 2013年。
1. 保费收入和保费增长。我国2004 ~ 2013年寿险保费总收入分别为:2 851.00亿元、3 247.00亿元、3 593.75亿元、4 463.40亿元、6 658.40亿元、7 457.40亿元、9 679.50亿元、8 908.06亿元和9 425.14亿元。其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3.89%、10.68%、24.20%、49.18%、12.00%、29.80%、-10.16%、2.44%、5.80%。2004 ~ 2013年平均增长率为15.31%。其中,2006 ~ 2010年寿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为33.87%;2011 ~ 2013年又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平均增长率为2.80%。总体来看,我国寿险需求是逐年递增的。
2. 保险深度。2004 ~ 2013年我国GDP分别为:159 878.34亿元、184 937.37亿元、216 314.43亿元、265 810.31亿元、314 045.43亿元340 902.81亿元、401 512.80亿元、473 104.05亿元、519 470.10亿元和568 845.21亿元。根据前文所提供的2004 ~ 2013年保费收入数据可计算得到2004 ~ 2013年我国寿险保险深度分别为:1.78%、1.76%、1.66%、2.12%、2.19%、2.41%、1.84%、1.71%和1.66%。寿险保险深度也如前文描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寿险保险深度持续加深;第二阶段数值下降,这并不是由寿险需求的下降导致,而是2011 ~ 2013年我国GDP增长迅速,参照基数的增加快于寿险需求的增加。
3. 保险密度。我国2004 ~ 2013年居民人口数目为:12.998 8亿、13.075 6亿、13.144 8亿、13.212 9亿、13.280 2亿、13.345亿、13.409 1亿、13.473 5亿、13.540 4亿和13.607 2亿。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59%、0.53%、0.52%、0.51%、0.49%、0.48%、0.48%、0.50%和0.49%。2004 ~ 2013年我国人口呈增长速率下降趋势,第一阶段下降较为明显,第二阶段增长速率持平稳状态。
2004 ~ 2013年我国寿险密度分别为:219.33元、248.33元、273.40元、337.81元、501.38元、558.82元、721.86元、645.38元、657.89元及692.66元。第一阶段2004 ~ 2010年寿险保险密度呈持续增长状态,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3.22%、10.10%、23.56%、48.42%、11.46%和29.18%,平均增长率为22.66%。201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年寿险保险密度同比增长率为-10.59%。2012年及2013年寿险保险密度增长率分别为1.94%和5.29%,寿险保险密度略呈抬头趋势。保险密度变化情况体现了我国寿险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居民寿险需求是不断增长的。
4. 寿险公司资产发展及个人寿险需求方向。我国2004 ~ 2012年保险业资产总额分别为11 953.68亿元、15 286.44亿元、19 704.19亿元、28 912.78亿元、33 418.83亿元、40 634.75亿元、50 481.61亿元、59 828.94亿元、73 545.73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5.80%。我国2004 ~ 2012年寿险公司资产各为1 411.38亿元、1 718.81亿元、2 340.45亿元、3 880.51亿元、4 687.03亿元、4 892.62亿元、
5 833.52亿元、7 919.95亿元、9 477.47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2.46%。而2004 ~ 2012年寿险公司资产占保险业总资产比率为11.81%、11.24%、11.88%、13.42%、14.03%、12.04%、11、56%、13.24%、12.89%,九年来平均占比为12.46%。可见,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寿险业资产占比越来越大。
寿险行业发展前期,个人寿险需求较大的首先为重大疾病保障和意外保障,其次是养老保障。即需求的重心还是在于个人突发性风险的保障。随着寿险业的发展,投资理财型产品受到购买者的推崇,但是投资理财型的寿险产品中有部分属于高现金价值产品,根据我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凡销售高现金价值产品的保险公司,应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购买者所追求的投资理财型产品可能会不利于公司的资产能力发展。而且投资理财型寿险产品其本质机理与其他金融投资性产品相同,并无相对优势,所以其发展必将受到限制。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投资理财型产品的缺陷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我国个人寿险需求重心必将在于风险保障型寿险产品上。
二、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1. 银行利率。由于人寿保险本身具有储蓄和保障功能,因此银行存款对寿险产品具有替代效应。
从储蓄角度来说,由于寿险保费缴付的长期性及预先固定利率的业务要求,保单利率的调整相对银行利率调整具有迟延性,这就使得银行利率成为影响寿险需求的主要原因。通过利率变动时间差,获取相对低价格、高收益的利益保障,从而影响个人寿险需求。例如,2007年7、8、9月,中国人民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均为0.81%,而定期三个月存款利率分别为2.34%、2.61%及2.88%。同期国泰股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 056 237.26万元、
1 142 329.17万元及1 532 853.72万元,呈增长趋势。说明当银行利率高于保单利率时,人们增加了储蓄额,从而减少了个人寿险的需求。而对比2011年4月定期三个月存款利率为2.85%,7月定期三个月存款利率为3.10%,同期国泰股份人身保险保费分别为2 242 285.66万元和1 984 673.05万元; 2012年6月活期存款利率为0.44%,同年7月活期存款利率为0.35%。6月国泰股份人身保险收入为3 140 160.3万元,7月国泰股份人身保险收入为1 775 986.52万元,均呈减少趋势。这说明当银行利率低于保单利率时,人们会减少储蓄额而增加投保购买。
从保障角度来讲,保障型寿险产品的缴付金额是由死亡率和不确定的意外因素决定的,而不取决于保费的积累程度,所以银行利率的变动对保障型寿险产品需求的影响较弱。银行利率变动主要影响储蓄能力相对较强的寿险产品的需求。
2. 社会保障、收入与财富。一个国家所实施的社会保障的涵盖范围及垂直深度,直接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社会保障与寿险产品范围的重合会降低该部分的寿险需求,而社保缺陷的部分会刺激寿险需求的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深化和丰富阶段,这一时期,国家逐步建立起了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以及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保制度框架。
我国在2005 ~ 2012年连续8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2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人月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 721元,是2002年的2.8倍,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和累计结余规模分别达到2.4万亿元、1.81万亿元和2.9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6.7倍、5.5倍和16.8倍。
同时期,我国中资背景的人寿保险公司2005 ~ 2011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总和分别为33 218 254.54万元、38 210 195.08万元、45 531 728.23万元、69 765 688.07万元、77 179 179.39万元、99 094 121.63万元、91 736 458.00万元,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5.027 7%、19.161 2%、53.224 3%、10.626 3%、28.394 9%、-7.424 9%。(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影响造成群众性心理不安致使人寿保险需求量激增)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对寿险具有替代效应。社保水平、深度越扩展、延伸,对寿险的替代作用就越大,对寿险需求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从收入与财富的角度看,消费者收入与财富决定其个人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由于个人寿险需求不属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层次,个人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影响着个人寿险购买,所以收入与财富对寿险需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收入增加,个人寿险需求受购买力增加的影响也会增加。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仍主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及保险需求。而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来说,个人寿险可以达到基本水平,但也仅限于储蓄的角度,并未达到寿险保障水平需求的满足。对于收入较高群体,其自身可以满足寿险需求,该部分人群寿险需求达基本饱和状态。
3. 经济政策。
(1)财税政策。一国实行的税收政策对于该国寿险的影响直接又强硬。一般情况下,如果国家实行对保险业的高所得税或高营业税政策,就会抑制寿险需求的增长。相反,就会促进寿险需求的正向发展。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税收政策逐步规范化、合理化,税种、税目不断优化,总体保险税负有所降低。比如:保险企业开办的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寿险公司开办的具有死亡、伤残等高度保障的长期人寿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等政策。现行财税政策部分降低了对保险业的税收,增加了消费者的所得,从政策上促使寿险需求的积极增长。
(2)银保新规的出台。2010年1月,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优化银保产品的业务结构,丰富寿险产品类型,以满足购买者隐性需求的方法促进寿险需求的增加。
2010年11月,银监会紧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商业银行肃清在银行网点驻点的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对银行代理保险的销售过程进行整改,保证银行代理的保险销售过程合理、合法。
2014年1月16日,保监会、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抑制保险销售人员“过度推销”;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加大力度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在合同中约定犹豫期,从制度上完善银行代理保险。
保监会和银监会不断加大对银保业务的约束改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三年的业绩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说明:由于2010年11月银监会的通知影响,保险公司增加银保网点数量。2012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银保网点数量从2011年的80 763个发展到2012年的109 296个,增长了35.3%, 2013年年度银保网点数量持续增长11.2%。而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发布,银保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由2013年的1 251百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 346百万元,需求增长变缓。
对银保业务的约束、整改,促进了非银行渠道寿险业务的发展。201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非银渠道寿险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2.4%。个人寿险渠道规模保费增长20.5%。 团体寿险渠道规模保费增长26.4%。2013年数据显示个险渠道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4.8%,电销网销新兴渠道占比由2012年的11.6% 增长到2013年的16.1%。2014年中期业绩显示,电销业务由2013年的2 80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 000万元,增长率为76.9%,网销业务由2013年的90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1 000万元,整体增长了11倍。
4. 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的发展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尽管有指数化收益的寿险产品,在通货膨胀时期,寿险的需求仍然下降。这个观点可以从巴贝尔用1953 ~ 1979年美国保险业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中证实。
传统寿险最主要的业务要求是固定费率和定期、定额缴付保费。因此,持续的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致使寿险的实际保障水平下降,降低了寿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从而使寿险需求降低。在高通胀时期,政府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下调银行储蓄利率,促进消费降低储蓄。但购买力的相对加大,也不会减缓寿险需求的下降。由于消费者的经济人心理,会更多地选择获得收益较快、流通性较强、相对收益较高的投资工具。
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并不只存在负面影响,适度的通胀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个人寿险需求。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温和的,对个人寿险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小。另外,通货膨胀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主要作用于险种的功能。目前市场上为了克服预期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而开发推出的分红险及新型寿险,如变额寿险、万能寿险、变额万能寿险、变额年金等更加贴近、满足通货膨胀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寿险需求。
5. 传统文化与保险意识。由于我国传统经济形态为自给自足的农耕型社会,金融型市场经济匮乏。为满足在金融方面的需求,人们把需求投向宗族与家庭内部,以满足寿险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寿险需求是隐形存在并且未得到满足的,只不过没有形成显性的向市场购买的定向思维。受此影响,我国消费者缺少用保险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态度与意愿,不信任市场作用,更相信国家保障,这抑制了人们的寿险需求。如果寿险公司从传统文化所影响的心理角度设计开发新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扩大寿险需求。
我国寿险需求发展空间还很大,自2011年后,我国寿险需求发展表现低迷,但并不是说需求发展停滞。为促进寿险需求,可对应以上几个影响因素着手:
银行利率方面,由于银行利率的变动取决于国家宏观调配,要从寿险产品方面入手。可以开发新型产品实行定期、阶段性保额交付,保费缴纳时期内,保费针对银行利率进行一次变动,使寿险产品更加灵活,减少银行储蓄对寿险产品的替代效应。
社会保障方面,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只能提供较为基本的保障,可从寿险产品所提供的保险方向进行扩展,增加寿险产品覆盖面积,刺激、满足消费者的隐性需求。
收入与财富、传统文化和保险意识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大宣传,推动民众观念意识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分配习惯,形成寿险需求的稳定推动力。
经济政策方面,完善寿险税收制度,从政策上支持寿险业的发展,约束、引导寿险业的发展方向,促进寿险需求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徐婧姝.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现实因素分析——基于银保新规的视角[J].保险纵览,2012(2).
王向楠,王晓全.我国居民人寿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J].保险研究,201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孤立点挖掘视角下企业内生性欺诈信息辨析及其信用失真校准”(编号:71261015);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编号:NMGIT1405);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工程优秀教学建设团队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