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76 期
【作 者】
龚 诤
【作者单位】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 430205)
【摘 要】
【摘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及体系已不适应教学的要求。本文借鉴国外的基于工学结合思想的专业改革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现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 校内实训 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建设
一、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开设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这种特点决定了每个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会计专业在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作为一个老牌专业,受固有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借鉴本科的教育体系,存在不少问题。第一,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开设脱离实践。部分高职院校主要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开设模式,或者随意开设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导致定位不准、课程和实训分离。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诸如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模拟仿真的实践环境,学生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导致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一个教学断层。第二,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混淆。课程内容被限制为特定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容易教条和死板,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第三,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上。多数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人才培育培养,不愿担负社会责任。另外,由于会计专业涉及到的商业隐私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较多一些,所以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很难参与真正的会计工作。
二、国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做法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步都比较早,而且很多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则会选择去念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更好找工作,薪酬有的甚至比大学毕业生还高,其办学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就主要的有鲜明办学特点的国家办学经验作简单介绍。
在美国,职业教育方面美国提出了STC(课堂到职场)理念,突出职业、事业的发展和提升,不再是狭隘地关注学生短期内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倡小型的学习社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团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职业教育的课堂上,往往是由会计师讲财务与管理,课堂内容融合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的一手信息,使得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大大增强。
德国的会计职业教育普遍实行“双元制”,这种理念值得国内高职借鉴。“双元”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企业负责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以实践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课程设计上重视以会计职业活动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活动实践,在教学内容也上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以此来组织设计会计职业教学内容。
加拿大倡导的是CBE(基础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而不是以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所传授的知识也是为学生的能力服务,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方式上以满足学生获取会计职业能力所要达到的标准及依据。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导的个别化施教模式,充分运用了现代高职教育理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各国职业教育有一个共同特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并且大部分职业院校是企业办学,企业投资建设,学校和企业在相互融合中提高教育质量。
三、我校会计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的实践
1. 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转变。就我校商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已经在“工学结合”方面吸收各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改革。我校会计专业大胆采用(2.5+0.5)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前5个学期在校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第六个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主要都是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联系,其余的学生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即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的模式。以我院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为例,学校加大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投入,围绕电算化开设了财务链,供应链和财务业务一体化三门关联课程,打破固有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业务处理能力与工作效率,借助用友软件的教学平台,将教学地点搬进实训室。并且,教研室选派相关教师到用友公司去进行软件学习和挂职锻炼,实际参与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工程,然后将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合二为一的带到课堂,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材编写方面,我院会计专业老师也在尝试进行改革,由我校牵头,与某知名出版社以及其他各所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共同编写了一整套适用于高职高专体系基于工学结合思想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涉及财务链、供应链、财务管理、出纳实务、纳税实务会计课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2. 积极开发校内实训资源。我校商学院会计专业依托工学结合,建立了集教学、实习、培训、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信息化会计模拟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另外,也应用了当年会计专业教学中比较先进的辅助教学软件,比如用友公司开发的U872教学软件、网中网教学软件,涉及基础会计,电子报税、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纳税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综合实训等9大会计平台,题目新颖,实践性强,学生可以在连入校园网的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率高,实用性强。
我校会计专业整合校内资源优势,让学校财务处协助会计专业实训。定期安排学生到财务处实习,接触真正的会计业务,由财务处工作人员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务的演练,比如点钞,登记记账凭证,编制账簿、报表、报表分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另外,借助财务处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聘请他们为学生授课,授课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业务处理方法与技巧,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提高了授课质量,丰富了教学手段。
3. 校企合作方面的尝试。我国部分院校会计专业早在2002年开始尝试“准订单”办学模式,建立了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职业培训证书和毕业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我校会计专业也尝试了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进行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我校商学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一直走在“工学结合”专业改革的前列。
2006年由我校牵头,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和中百仓储三方合作,建立IGA中国零售学院,并以学校附近的中百仓储——紫微星卖场为试点,开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至今共培养IGA专业人才600余人,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我校会计专业多次参加用友、网中网公司、中华会计网校等公司举办的专业竞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检验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聘请企业资深专家到学校来举办会计讲座或者承担实训课程,既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可以为学校办学注入新的血液。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后,为学生去企业实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会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建议
1. 寻求政府支持,建立“工学结合”的法规保障。早在2005年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的讲话就提出“工学结合”的教育导向,既可以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增加就业的竞争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工学结合方面,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有制度支持才有行动保障,以德国的为例,“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校、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扶植下,依据“职业培训合同”开展培训,合同中对于职业培训的方式、目标、内容、时间、待遇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且详细的规定。这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法》没有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定位与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建议政府可以在法律方面规定企业承担学校顶岗实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尽可能给予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一些税收方面或者其他经济扶植方面的优惠。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基于工学结合的理论思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教师方面我们也需要做出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把教师送到企业去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当然,这方面需要学校政策的扶持,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让教师融入顶岗实习企业,不能只给几个月的时间,流于形式。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企业聘请一些资深专家来给学生讲解实训类的课程,相信会收到成效。
3. 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毕竟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一是教师要多走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或者管理上的难题,开发校企合作的课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积极支持企业举办财会知识竞赛,实现对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目前我们的校企合作都是流于形式,如很多学校的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安排学生进入校外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的操作层面,企业不参加学校的招生、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等,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深入实施。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让企业以合作方的身份参与办学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或者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分享办学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颖森,黄瑞.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初探.财会月刊,2012;15
2. 胡敏,龚小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考核研究.财会月刊,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