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76 期
【作 者】
陆 依 吴伟霞 朱友干(博士)
【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北京 100029)
【摘 要】
【摘要】 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遵循“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在明确了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设计,为教学管理(评价)的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 会计专业 本科教学 课程体系构建 教学设计
本文中的课程是指一种教学的方案,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学习成果评价等要素构成;而课程体系则是指由某个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所构成的一个有结构、有组织的整体。课程及其教学是实现学历教育目的的最重要途径,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第一课堂”各层次的课程,以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谈谈我们对本科会计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尝试。
一、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学校角度分析,我校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艺、工、商各个学科融合,以服务于纺织服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及企业为办学宗旨和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更有责任和优势资源为行业及相关企业培养人才,所以,我们的课程体系设计偏重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熟悉行业及企业运作、产品、技术和生产知识将成为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特色。
从学生角度分析,我校招收的是普通二本的学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环境下,教学目标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要适当地降低难度和标准,立足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技能的培养上要下更大工夫,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学习和工作技能,从而使其走出校门后能胜任基础性的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我们将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专业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而技能又分为智力技能和实用技能,前者能使学生具备在未来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后者可以保证学生在未来能够有效工作。表1是培养目标的细化内容。
我校会计学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具备职业会计师的价值观、态度和成长潜力,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在会计、审计、财务以及更广泛的经济管理领域执业及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 课程设置的分析工具。设置的课程必须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采用表2所示“课程及教学目标(任务)分析表”作为课程设置的分析工具。
在表2中,列举了部分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分别详细标明了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个表格和分析过程明确了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教师进行详细的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把握学习脉络,进而使学生在选择和组合课程时得到有力的支持。
2. 课程体系的组成、内容和设计中的问题。下图是我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整个的课程体系分成三个部分,即通识课程、管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图中也大体描述了各类课程的必修或选修性质以及具体的时间安排。
专业课程也可以称为核心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的重点。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相结合;②课程内容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课程主要以课群形式高度整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课群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5组,并分别组成课群小组,负责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几个要点需要进一步说明:
(1)在课群之外,通过在大一开设《企业与会计导论》和大四开设的《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增强学生对企业和会计职业的更系统和更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将各种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有的课程可能“跨课群”,比如《成本会计学》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群有关;《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课群有关;《企业会计实务》与审计之外的所有课群有关;《专业外语》与所有课群有关。对于这些课程,要做整体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并要协调好各课群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
(3)要将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在一起,尽可能采用“边学边练”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相互融合。另外,要合理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短学期”时间,将类似会计核算操作等应用技能的训练课程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完成,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帮助,以便“学会学习”而受益终身。
(4)要对每个课群中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比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群以“螺旋式”形式为宜,而财务管理课群则主要以“直线式”形式来组合更有利。要特别注意一个课群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各门课程、每门课程各章节的逻辑关系。另外,要合理划分必修和选修的界限,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达到本科学历应有的合理水准,也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更高要求,贯彻个性化教学的原则。
(5)专业英语课程应该是全过程性的,要构建一套符合专业特点和要求的,适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有助于学生潜力开发和学习效果提高的,能体现教育个性化理念,并具有多层次评价标准的课程体系。
三、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成绩的评价
1. 课程成绩评价的总体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和评价是校方学籍管理和学位管理的需要,更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努力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的手段,也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掌控自己学习的依据。 表3列示了成绩评定的项目和等级判定的因素及一般标准。
在每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成绩考评环节中,课群或课程小组都可以依据这个总体标准,制定与本课程(群)特点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具体且具操作性的考评项目和标准,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阐述。如果课程是由两个以上老师承担,课程的主讲老师应对课程的评分一致性负责。2. 成绩评价的一般手段。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前者关注学习过程,后者关注学习结果;前者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后者是为了评价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表4汇总了部分专业课常用的各种评价手段。
每门课程的评价内容、手段和标准不尽相同,具体由主讲教师确定,并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说明。为了完成评价,还需要一系列表格,对每门课,或每个教学环节,或每种评价方式的评价项目和标准进行设计和记录 。
四、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以《企业与会计导论》课程为例
课程教学设计是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中最具体、最细致、对所有教师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透彻了解课程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制订教学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选择和组合教学资源,确定考核的手段和标准。下面我们截取会计入门课程《企业与会计导论》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片段,对课程教学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做一个大体的说明。
1.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针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开设。这些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企业和会计也有不少自己的感性认识,需要将这些点点滴滴的认识系统化,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受中学阶段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制约,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学习能力低下,对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接受度低。另外,相当多的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具有盲目性。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企业和会计发展的历史,能够勾勒出企业及其商业活动和环境的全貌,并学习会计的相关基础知识,认清会计工作及职业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完成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基本积累。具体教学目标包括:①了解企业的演进过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系统认知企业的商业环境、商业活动和商业伦理。 ②了解会计的发展历史,理解会计在人类发展中的特殊贡献、地位及其文化意义。③理解职业会计师的职业发展、职业道德、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④了解现代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职能,认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⑤描述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以及信息系统的规范和基本运作原理。⑥通过资料搜寻、整理、阅读和撰写学习笔记或报告等方法,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⑦学习与别人进行沟通和合作工作,培养团队意识。⑧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学会有效管理时间的基本方法。
2. 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设计。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讲授内容以讲座形式组织,每周一讲,并进行教学设计。表5以第12讲“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详细列举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3. 学习成果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手段及成绩构成如表6所示。本课程成绩评价的项目和标准如表7所示。
【注】 本文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纺织服装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中纺协2011年41号)的阶段性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九民,梁林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