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2 期
总第 664 期
财会月刊(下)
借鉴与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探讨

作  者
常 艳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武汉 430074)

摘  要

      【摘要】本文在归纳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以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探讨了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条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   框架体系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各阶层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接受。企业一旦忽视社会责任,使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害,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倒闭。三鹿集团劣质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不顾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声誉上的损失,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增加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出,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可见,如何建立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既是一个现实选择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上有待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意义
      在我国,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始于 2006年,它有两个明确标志:一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概念;二是《公司法》第 5条将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以法律条文确定了下来。上述两个文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正式进入探索实践阶段。
      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内在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它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利益。尽管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毫无疑问会带来企业成本或支出的增加,它可能会损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短期利益。例如,企业增加工人的福利会增加生产成本,企业安装污水净化设备或空气净化设备会增加企业支出。但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给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
      2. 有助于避免法律漏洞或执法不严带来的损害。我国《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都分别规定了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有关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职工权益保护问题等,不断为媒体所披露。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有的则是因为法制还不健全,导致个别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
      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较为受到认同的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既要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又要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责任。与企业其他责任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如下特点:
      1. 内容比较复杂。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因此,无法对其内涵用一个完整的定义来表述,只能就其目前的特点进行描述性的概括。在学术界,有些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含义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概念侵犯了企业对于自有财产的权利,这种观念可能会对西方的自由经济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 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也具有道德上的自愿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受到两方面力量的制约:一是法律强制约束,例如我国《公司法》第5条就规定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遵守这一要求,便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道德约束,即依靠社会舆论道德的力量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例如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虽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要求,但公共道德要求企业应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
      3.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外部性内部化特征。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或决策中,如果损害到外部社会各关联方的利益,最终,企业必须为其忽视社会责任付出代价。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企业应按照内部控制以下要素: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其内容包括:
      1. 营造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环境。
      (1)建立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在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对于员工的考核多数是依靠一系列经济效益方面的数据或指标,例如:成本率、利润率、次品率等,而往往忽视了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要强化员工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除了自己个人的利益需要保障,也不能忽视整个社会的利益,否则,最终个人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2)建立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长期为全体员工认同的社会责任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及行为方式,建立以承担社会责任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内容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将企业社会责任写成制度挂在墙上,而且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即在制定企业最高战略目标时就应该考虑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3)健全董事会职能,是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举措。应该提高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优化董事会结构,合理界定董事会规模,建立董事责任追究机制。同时,提高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准。
      2. 识别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风险。①关注企业高管人员以及员工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若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会在战略制定、重大决策上做出损害企业声誉或公众利益的决定;员工社会责任意识若不强,会为个人或短期利益而损害客户或公众利益。②观察企业经营方式、业务流程设计是否会诱发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是否符合行业或企业特点,企业流程的设置能否监督员工承担社会责任。③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新技术使用过程中有否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是否符合低碳环保理念。④承担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持,企业经济效益若不好,则承担社会责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⑤企业员工健康、营运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是否存在隐患。特殊行业例如煤矿、化工、医药、印染等企业在预防职业病方面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企业在排污或二氧化碳排放上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等。
      3. 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活动,将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的业务流程控制中。
      (1)在采购环节应严格执行职务分离,购进物资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应由独立于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防止采购人员舞弊或受贿,损害企业声誉。
      (2)在生产环节应严格产品质量控制,按照社会责任指引的要求,建立以下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加强产品售后服务。
      依据“两型”企业的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实施控制,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渣的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开发可再生资源;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监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落实岗位责任制。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定员工成长(包括员工的安全和培训等)的长远规划,维护员工权利。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和员工薪酬增长机制。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保证管理层与员工沟通渠道畅通,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4)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运用各项财务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控制。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预算制度,根据拟承担的社会责任编制年度预算。为应对突发性社会责任事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构建稳健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债务水平,选择合适的信用政策和股利政策,在投资决策中还应考虑对社会责任的投资。
      4. 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价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经济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以及慈善责任。企业应当将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纳入到绩效评价体系中。例如,企业应当设定员工薪酬增长以及福利目标。同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底线,必须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义务(如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等),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不偷税、漏税。除了利润或增长目标外,企业还应当设立慈善贡献目标,考核企业为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提高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上述指标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不能一概而论,它们之间也有轻重之分。通过对各指标相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将众多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可知,首要指标是企业对投资者和商业伙伴的责任,其次是资本回报率,第三是健康与安全认证,第四是捐赠支出比,第五是产品体系认证。在运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时,要按照其重要性赋予权重,再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指标及权重见下表)。

 

 

 

 

 

 

 

      5. 在董事会中建立共同决策机制。为保证企业经营的公平有效,有必要吸收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决策,除了常见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应该建立员工董事制度、消费者董事制度等,使各利益相关者有机会对企业决策发表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兆国.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风险控制.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10
      2. 王清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会计研究,2012;10
      3. 陈佳贵等.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