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 8 期
总第 612 期
财会月刊(中)
改革与发展
开放式指数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作  者
朱 臻 刘白兰(博士)

作者单位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珠海 519090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 广州 510521)

摘  要

      【摘要】本文选取经历了完整牛熊轮回周期(2006 ~ 2011年)的指数基金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收益率、风险、成本费率、仓位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发现,指数基金短期波动过大的主要原因与其始终保持高仓位策略有关;指数基金短期收益率不高、不理想与其目标指数表现不佳有直接的关系;长期来看,在考虑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指数基金的业绩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无明显的差别;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是指数基金取得优良业绩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指数基金   业绩评价   成本费率   目标指数

 一、指数基金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
指数化投资也称组合投资,它最初源于“持有市场投资组合”理念,其理论基石来自有效市场假说和被动投资策略。根据 Max Isaacman(2000)对组合投资的最新定义:指数化投资通过持有基准指数所含的全部证券来复制指数,而对于成分股票数目很大的指数来说,则通过持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证券来复制指数。由此可见,指数化投资的本质是解决择股的问题,即如何挑选一篮子股票。
世界上的第一只指数基金于1971年诞生于美国,是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向机构投资者推出的指数基金产品。第一只面向公众投资者的指数型基金是1975年“指数基金之父”John Bogle在美国设立的先锋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该指数基金刚推出时引起的反对远远大于支持。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年金基金开始改变对指数化投资的看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指数基金开始吸引住普通投资者的注意。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ETF产品的出现才催生了指数化投资在全球市场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