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 6 期
总第 610 期
财会月刊(下)
理论探索
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传染性

作  者
周丽聪 青 爽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成都 610074)

摘  要

      【摘要】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关注, 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加剧了金融危机,而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本文实证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前后,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股票收益率以及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公允价值计量收益项目对股票投资收益率有很好的解释力,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项目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在上升市场中这样的解释力更强;我们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整体采用公允价值越广泛,就越可能发生金融传染性的结论;公允价值计量收益项目与金融行业景气程度的交互影响,证明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使得公司股价被传染,进而引起了资产价格循环。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   顺周期效应   资产价格循环   金融传染性

    一、备受争议的公允价值会计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储蓄及贷款危机,大约有1 300家储蓄及贷款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这些金融机构在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其所根据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却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这给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使得很多人相信:历史成本法下的财务报告信息相关性值得怀疑,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歪曲了金融机构真实的财务状况。
      伴随着金融监管放松、汇率和利率波动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衍生金融工具成为主要的交易工具,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已经无法准确反映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价格变化,公允价值会计从理论转向应用的时代已经来临。在经过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论与修正后,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第159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2007年2月,FASB发布第159号准则《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给予企业公允价值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