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 08 期
总第 412 期
总第 412 期
财会月刊(综合)
意见与建议
【作 者】
王 静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
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就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以信贷总量、现金总量计划为代表的规模管理,到1996年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组成部分,再到1998年正式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惟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可控性不足,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下降。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成为当前的一个争论焦点。笔者将从合理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所需样本数据的说明。
(1)变量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 ~ 2004年的季度数据,代表变量为M1、M2,M1、M2分别表示两种层次的货币供给;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代表变量为GDP、RGDP、CPI。GDP、RGDP分别表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PI表示定基比消费物价指数。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