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27期)
参考借鉴
会计职业组织对高校会计国际化教育的影响与应对

作  者
胥佚萱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中国经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要求也逐步提高。同时,会计职业组织通过其资格准入要求来反映市场对会计师的能力要求,这也是市场对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提出的目标。为了保证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会计专业有必要强化国际化教育,并加强与会计职业团体,尤其是国际会计师职业团体的联系,及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以使其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会计职业组织;IAESB;高校会计;国际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27-0082-6济全球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经济组织活动的空间范围,经济组织的交易和经营行为日趋复杂,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不断深化。这些发展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执业能力要求,也对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
与此同时,会计职业组织也致力于推进会计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并不断为会计专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贴近市场需求的要求。而会计职业组织的这些努力又折射到高校会计教育中,这就对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职业组织对会计专业教育的影响是多角度的。一方面,独立的会计职业组织通常并不介入高校的课程体系,而是通过其精心设置的职业资格考试报考要求及考试科目和大纲的设置来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要求。由于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必须包括相关职业资格的取得和维持,学生对专业资格考试的需求反作用于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会计职业组织会保持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并不断修订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据此调整资格考试体系及后续专业发展教育要求,从而影响已经成为职业组织成员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并通过这些人员影响高校会计专业建设和教育发展。因此,从高校会计专业建设来看,会计职业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安排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本文即从会计职业组织对高校会计专业的系统影响入手,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如何改革教学工作,培养师资队伍,并发展国际化教学。
一、会计职业组织对会计师的职业能力要求
会计职业组织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会计师组织或协会,要求其成员必须具有某一特定会计师资格。由于全球存在多个不同类型的会计师资格,这些不同的会计师资格对应的特定团体都是会计职业组织。会计职业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国际性的会计职业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GMA);二是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师组成的协会或者学会,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以及发源于英语国家但会员已经超出一国范围,并且影响力仍在扩大的一些会计师专业组织,如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其认证资格为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这些职业组织通常会有下属的相关机构或部门,其对成员的执业能力或资格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构成了它们对特定职业资格的能力要求,并影响会员的会计教育。
1.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国际教育准则与国际教育实践说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一个独立准则制定机构,致力于制定包含技术能力、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职业道德和专业态度的专业会计教育准则。
IFAC目前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9个成员组织,包括协会、分会、区域性组织和团体等,基本涵盖了目前世界的主要会计职业团体。这些职业组织都是经法律或共识认可的会计师团体,而且作为IFAC的会员组织都有义务支持IFAC的工作,这就包括IAESB对专业会计教育的要求。
IAESB关于会计教育的文件分为三类:一是2009年12月正式发布并实施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该框架在2014年7月经修订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二是陆续发布实施的国际教育准则;三是国际教育实践说明。
2014年修订并重新发布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是IAESB的纲领性文件,对IAESB的宗旨、制定该框架的目的、框架的适用范围、IAESB制定的国际教育准则的基础概念及其他系列出版物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框架明确指出,会计国际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五大类:大学、雇主和其他设计、传递或评估会计人员教育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负责监督会计行业工作的监管部门;负责提出会计教育相关法律及监管要求的政府部门;会计人员及通过自学和自我发展即将成为职业会计的潜在人员;其他对IAESB 的工作及将要出版的有关会计教育的出版物感兴趣的团体。
框架还指出,从事会计教育的大学和接收会计专业人员就业的雇主单位在该框架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是会计教育最重要的参与者。大学是会计教育最重要最系统且规模最庞大的提供者,产出的会计人员最多,对会计人员市场的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到雇主单位就业,必须符合雇主单位对其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
框架是IAESB的纲领性文件,该机构对会计国际教育的理念和具体要求主要反映在其系列文件和出版物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教育准则(IES)和国际教育实践说明(IEPS)。
国际教育准则(IES)主要为IFAC会员团体建立了初始专业发展(IPD)和持续专业发展(CPD)的标准,规定了职业会计师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原则,并列出了对IFAC会员团体教育要求的良好行为清单。《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规范了国际教育准则的体例和结构,目前已经发布了八项,并在持续更新中,如表1所示。

 

 

 

 


国际教育实践说明(IEPS)是国际教育准则(IES)的支持性文件,主要对国际教育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解释、阐述或延伸。IEPS旨在帮助IFAC会员团体理解并培养国际教育准则中规定的良好行为,同时提供了推荐的方法和行为。到目前为止,IEPS共发布了三项,具体如表2所示。

 

 


IAESB通过其职业会计师教育的准则框架、具体准则和对准则的实践说明提出了IFAC对职业会计师教育的系统性要求,并指导其成员组织对会员提出或修订相应的资格要求,从而提高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并不断应对市场变化。
同时,这些要求也通过影响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人员从业的企业部门来间接影响从事会计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市场的力量来影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发展。
2. 会计师组织相关资格考试体系的要求。作为IFAC成员的多数会计师职业组织都设置了取得其成员资格的系统性准入考试,这些考试将这些组织对成员的各项能力要求转化为详细的考试大纲和执业能力要求,并体现到对其成员资格的要求中。这些考试一方面要体现出IAESB对会员团体提出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其专业资格对成员的职全球范围内存在不同的会计职业资格,而且多数都需要到认可该资格的特定国家或地区参加相应的考试,并在取得规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后才能申请相关的会计职业资格。有一些英语国家的职业资格凭借其影响力逐步积累了较多的国际会员,并有计划地推向世界。如总部位于英国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和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其全球会员和学员人数均已经超过国内,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以总部位于英国目前有较多全球会员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为例,其资格考试分为基础和专业两个阶段,从知识、能力和执业经验等角度对会员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基础阶段包括9门课程,分为知识课程(3门)和技能课程(6门)两个部分。专业阶段课程引入了高级会计师应该具有的更高级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要求,核心课程是培养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选修课程则是为从事高级管理咨询或顾问职业的学员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而设计的。从考试大纲来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涵盖了会计专业教育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资格考试全部课程的考生能够达到相关学历教育的能力要求。这也促成了ACCA课程体系在一些高校的发展。英国一些高校相关课程已经取得ACCA机构的不同等级的认证。与此同时,中国一些高校的会计专业也通过与ACCA的战略合作,在会计学本科课程设置中嵌入ACCA课程,使学生在取得专业学分的同时获得ACCA部分科目的免考资格,从而帮助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尽快取得相关职业资格,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类似的,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也拥有较多的国际会员,并通过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合作创建了目前唯一的全球会计师职业资格——CGMA。这一组织的成员资格要求也非常有代表性,其考试体系与其他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存在较大差异,非常强调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IMA的考试体系分为三个支柱:企业、业绩与财务。这三个支柱又分为三个层级,并形成一个整体。在基础级C的五门考试后,首先是运营级(Level 1),包括组织管理(E1)、管理会计(P1)及财务报告与税收(F1),这三门课程的考试通过后,有一个针对这一层级的综合案例分析;然后是管理级(Level 2),包括项目与关系管理(E2)、高级管理会计(P2)及高级财务报告(F2),本级各科目通过后也有一个综合案例分析;最后是战略级(Level 3),包括战略管理(E3)、风险管理(P3)和财务战略(F3),本级各科目通过后仍然有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通过后就完成全部课程的考试。下一步就是实践经验要求,在达到管理会计实践经历的要求后就可以申请CIMA会员资格。
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例,加入该协会必须通过其组织的资格考试。考试的科目和大纲包含了该协会对会员的能力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在符合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后才能够报考该资格考试,而且在通过所有考试科目后还必须符合相关执业年限的要求才能够成为该组织的会员。同时,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规范会被不断调整变更,协会会员有义务继续学习以维持成员资格。如果希望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资格考试,高校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尽量涵盖该资格考试的科目和大纲。
二、会计职业组织对会计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会计职业组织并不直接影响会计专业教育,它们主要利用对其成员或者准成员的影响来达到引导和促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目的。具体而言,其影响路径可以分为三大类:
1. 通过职业准入标准来影响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要求。会计职业组织的成员多数来自实务界,能够及时了解外部市场对会计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并根据市场发展来调整其职业准入标准。会计职业组织的准入标准通常对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业务和组织管理上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通常是对会计人员的雇主单位所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的总结,反映了市场对合格会计人员的能力预期。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具备主要职业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并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同时,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会计职业组织密不可分。大多数从事会计相关职业的学生都会加入一个或多个会计职业组织,并保持对专业的不断学习以满足市场对其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
高校会计教育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这实质上也就是高校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组织的联系所在。虽然会计职业组织并不参与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但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须符合特定会计职业组织的执业能力要求,其职业准入标准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使得高校在符合高等教育基本目标的同时,能够保证学生在就业后其专业能力很快达到相关会计职业组织的要求,并以较短的时间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2. 以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影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多数会计职业组织在设定准入标准的同时还以其自行设立的资格考试来对拟加入组织的会计专业人员进行筛选。与此同时,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通常也需要熟悉常见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并注意相关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的区别和联系。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考证需求,对学生进一步的课程学习加以引导。
3. 职业资格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由于国内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并未对高校学生放开,高校在校生很难获得具有一定含金量的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前提下,国外各类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向中国开放,为希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选择。
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英语国家的CPA。这些资格也必须在本科毕业后才能参加考试,但能够根据本科课程情况取得部分课程的免考资格,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这类会计职业资格进入中国高校较早,它通常会设立会计专业国际方向班,对入选的学生有较高要求,并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造以帮助学生在符合国内会计本科教育要求的同时适应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体系的要求。这些方向班对学生部分基础课程免考,并有特定的境外合作院校,学生可以去对方学校继续学习。另一类是ACCA和CIMA这两种会计职业资格。这类职业资格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可以开始注册考试,分阶段的考试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为将课程体系植入本科教学提供了便利。这两个会计职业资格与注册会计师不同,并不是特定会计行业或业务的准入资格,但由于其考试门槛较低(高中毕业即可注册参加考试),为广大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本科毕业前取得会计职业资格的机会。
此外,这两个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准,按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安排考试大纲,与英语国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和要求差异较小,为学生进一步获得其他职业资格留下了空间。因此,这两个职业资格对应的国际方向班在国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大陆成为这两个职业资格注册学员和会员增加最快的地区之一。
通常情况下,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包括就业、考研和出国深造。会计专业国际方向班的学生在系统学习国内会计课程的同时也系统学习了国际会计体系,多数已经完成相关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大部分课程(某些ACCA方向班的学生甚至能够在毕业前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已经通过考试的课程和完整的学习体系能够为其专业知识体系和外语能力提供有力的证明,使得他们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学生有更大的就业优势。同时,由于国际方向班的学生通常是按照严格的程序选拔,是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中学习成绩较优的学生,这也成为一个信号传递给外部市场。在选择考研或者出国深造时,由于这些学生有更好的英语基础和更广的专业视野以及更系统的国际会计知识,使得他们在升学中更容易考取或者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因此,近年来会计专业国际方向班发展较快,在受到学生追捧的同时,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基于国际职业组织标准的会计专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2016年普通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10万人。会计专业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而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来提升本校在学科发展和学生就业中的竞争力。
由于会计专业高度市场化,会计专业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其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必须频繁更新以贴近市场要求,我国近年来的会计国际化发展策略也对高校会计专业国际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1. 国际化模式选择。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国际化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
(1)第一种模式是在现有会计教育体系下引入国际会计相关课程,这种方式较为普遍,也是会计专业国际化教育初始阶段的常用方式。该模式直接在学生现有的课程体系下面设置国际会计相关课程,或选择性地将一些课程引入原版教材,并逐步将教学改为双语形式或全英文形式,以渐进的方式在传统会计专业下推进国际化教育。在实践中,直接引入国际课程的做法曾经非常普遍,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课程引入较为便利,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影响较小,对目前的教学工作基本上不会形成实质冲击。由于学校可以采用渐进方式逐步引入并增加国际课程,一方面可以缓解资培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加大课程难度,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升会计专业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同时,在现有课程基础上逐步引入双语和全英文课程,更容易取得学生的支持,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一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直接设置国际会计课程对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并能够在相关课程中对二者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第二,课程不成体系,均是对现存体系的修补或改动,不能达到真正的国际化目标,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三,在就业市场中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持;第四,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转换,也无法达到课程更新并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2)第二种模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国际化方式,也即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方式主要选择与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英语国家的会计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合作,设置国际方向班,按照这些机构的课程体系和对会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将会计专业的培养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试科目融合,使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考试科目减免资格,并在学校的系统教学和辅导下参加这些机构的资格考试。直接设置会计专业的国际方向班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常采用的一种国际化模式,通过引入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并将其嵌入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目标。该模式的重点在于选择并引入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计职业资格(如ACCA、CIMA),在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熟悉国际会计的专业人才,在实现学校会计专业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国际方向班的优势在于:①全面引入国际会计资格相关课程体系,学生能接受全新的国际化课程教学,课程体系完整系统;②不同的方向班对应的国际会计职业资格也不同,能够在获得国际课程学习的同时参加相关资格考试或获得部分课程的免考资格,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③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计课程与国外相关课程基本一致,这为学生继续到国外学习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学生申请国外学校。
此外,国际会计方向班的最大优势是国际会计职业资格的引入。由于国际会计方向班通常与特定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学生在进入方向班后,能够凭借学校课程获得国际会计职业资格部分课程的免考,并在其他同学还在学习本科课程的同时就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国际会计职业资格的考试,这些学生如果按照学校课程安排来参加并顺利通过考试,在毕业时通常能够通过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大部分课程,这对学生就业有非常大的帮助。从历年就业情况来看,国际方向班的学生就业确实比非国际方向班的学生更好。而且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计职业资格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深刻影响,这是学生职业发展必需的,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证明和对学校教育的肯定。
但是,这一国际化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课业繁重,影响了大学阶段其他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具体表现在:①学生集中精力于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在相关考试来临前逃课准备考试,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②学生对非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的重视不够,影响了其能力的全面培养;③学生为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可能逃避或放弃学生社团及学校组织的活动,影响其团队合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 合作办学模式对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与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合作的办学模式为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带来了至少两个方面的挑战。
(1)国际方向班的教学问题。方向班仍然需要符合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必须强调学历教育的特点。同时,由于方向班必须兼顾学生国际课程的学习和考试问题,教学大纲和计划安排中必须体现这两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将资格考试与学历教育的目标融合时,由于并非所有的课程都能够完全匹配或对应,因此国际方向班的学生可能比非国际方向班的学生面临更多的课程及更大的学习压力。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由于国际班要求教师必须在熟悉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对该方向班的课程体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胜任课程教学的同时能够为学生参加全球考试提供帮助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国际课程考试通过率。这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①教师必须熟悉国际班的课程体系和对应的国际职业团体每年对考生的要求;②教师能够用英语授课并进行课程辅导;③教师必须适时跟进国际考试的最新进展和变化,保持对知识体系的及时更新。这些新的挑战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导致并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接受国际班的课程教学工作。同时,在现行教师薪酬体系下,承担国际班的课程在增加大量备课工作的同时并不能带来薪酬的大幅增加,也使得年轻教师并没有动力去教授国际课程。
3. 会计专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在目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下,高校会计专业发展国际化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国际化的学习模式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得到了学生的支持。但是,如何解决目前国际化教育对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提出的挑战是会计国际化教育成败的关键。
会计国际化教育也是高校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就业竞争中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良好的国际化教育能够为高校吸引更加优质的生源,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与境外学校差异较小的前提下,会计国际化教育并不算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会计专业发展中的重要选择,需要学校引起足够重视并从资源上提供支持。
会计专业国际化的主要模式是设立国际方向班,而方向班主要采取与特定英语国家会计职业团体或高校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和培养工作。因此,需要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会计相关国际标准的发展并与会计国际性职业团体保持联系。由于会计专业教育受到职业团体的较大影响,会计职业团体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对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持续改进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雇主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因此,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的主要教育机构,有必要及时跟进会计专业国际标准的发展变化,并将其反映到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及时跟进会计专业国际标准的变化就需要高校保持与各类会计职业团体的密切联系,关注影响会计职业的不同因素。
(2)与会计职业团体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会计职业的发展。高校是高层次会计专业人员的主要供应方,会计职业的需求变化会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会构成实质的影响。因此,与会计职业团体的合作有助于高校弄清会计专业的市场状况,并据此调整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提升会计专业教育水平以及学校在就业和生源市场的竞争力。会计专业国际化中的合作办学模式为高校会计国际化教育提供了一个选择,但高校不应该只作为国际化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被动接受方,而应与相关职业团体进行积极交流和合作,这样有助于对会计职业发展的把握,从而提高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水平。
(3)在贴近市场需求的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的长期目标。会计专业国际化教育强调的是国际会计职业资格的引入和国外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应用,而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也有很多非常好的经验。因此,在注重会计专业国际化教育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会计专业的常规教育。如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课程同步实验和会计信息系统等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目前这些课程都是针对国内会计专业教学而设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方向班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教学,需要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对国际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指向学生的短期就业,还需要兼顾学生的长期发展。会计专业国际化教育的目标是在全球化的会计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选择和学习机会。但是在实践中,有学生为了尽快考取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而忽略了大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其他综合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关注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考取特定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参考文献:
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J].会计研究,2014(1).
蒋基路.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会计毕业生实习情况问卷调查[J].财会月刊,2012(6).
罗劲博.“三位一体”会计教育模式构建研究——基于美国会计教育模式变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1(7).
邵军,杨克泉.应用型会计人才专业建设探索——基于国际资格标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2(3).
盛明泉,王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机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0(12).
张海兰,邢伟平.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讨——基于会计国际化背景下能力培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