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27期)
参考借鉴
企业持续创新研究最新进展

作  者
段海艳(副教授)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摘  要

    【摘要】在对国内外企业持续创新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从创新时间的连续性和动态能力两个视角诠释了企业持续创新的内涵。其次,基于知识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等理论视角,提出了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三个解释框架。然后,探讨了企业持续创新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局限,以期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持续创新理论研究,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持续创新;驱动力;动态能力;资源投入
【中图分类号】F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27-0077-5持续创新是指企业过去创新与现在创新之间的关系(Suárez,2014),是企业在相当长时期内,持续不断推出和实施新的创新项目,并实现创新效益的能力(向刚,2005)。持续创新有利于企业吸引新的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企业后续创新提供资源支持并形成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Wolff、Pett,2006)。企业持续创新所积累的资源获取、组拼与配置,以及创新设计与管理等动态能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与超越。这些动态能力构成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并大大提高了企业未来创新成功的可能性(Bartoloni,2012)。也有学者认为,持续创新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对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Triguero et al.,2014)。因此,持续创新不管是对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资源获取与配置等动态能力提升,还是对宏观层面创新公共政策的制定,均有深远影响。
一、持续创新的内涵
学者们对持续创新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两种:
1. 将持续创新定义为创新时间的连续性。例如:Geroski(1997)将持续创新定义为企业连续从事创新活动的时间,时间越长,则持续水平越高。Malerba和Orsenigo(1997)从条件概率的角度出发,认为持续创新是指企业在t年进行创新的情况下,在t+1年也进行创新的概率。Clausen et al.(2011)认为,如果企业过去的创新能够显著增加其在未来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那么该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持续性。Suárez(2014)提出持续创新通常指过去创新与现在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是企业对过去结果反馈与积累的过程。在借鉴这一概念的基础上,Le Bas(2011)根据企业在前后三个相同时间段内进行创新活动的情况,将前后三个时间段内都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定义为持续创新企业。
2. 将持续创新看作是企业的动态能力。例如:向刚(2005)提出持续创新是企业在相当长时期内,持续不断推出和实施新的创新项目(包含产品、流程、原料、市场、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等项目),并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能力。Boer(2006)认为持续创新是对开发和开创完美结合的能力,是企业渐进式改进与学习、突破式创新的持续相互作用与有效结合。Rodriguez(2003)将持续创新定义为一个能够创造新产品或新服务并改进企业流程的创新系统。持续创新是通过快速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流程创新等实现企业利润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各种方法来加速改进过程的企业动态能力。
二、持续创新的驱动力
基于知识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等理论视角,学者们提出了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三个解释框架:知识积累、成功孕育成功、研发投入的沉没成本。
1. 知识积累。在该假设下,持续创新是通过干中学、学会学习等方式获取持续增长的收益(Latham、Le Bas,2006)。知识积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完成,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是通过持续改进引发突破式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潜力。通过创新,企业在探索学习的同时,创造性地对既有资源进行重组并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支撑(Weitzma,1996)。作为经济商品,知识的可积累性和再生性等特质决定了知识的可持续性。新产生的知识与既有知识的碰撞可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并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Anteonelli et al.,2013)。
2. 成功孕育成功。该理念认为,创新产品或服务能否为市场接受并带来经济收益,对企业持续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创新项目通常风险较高、资本密集且外部融资者难以评估,这些特点限制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其他外部来源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Czarnitzki、Hottenrott,2010)。企业创新不得不依赖内部融资。创新成功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并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资金支持(Antonelli et al.,2012)。持续创新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并具有较强的进一步创新以继续赚取超额利润的动机(Cefis、Ciccarelli,2005)。前期创新成功的企业,未来创新成功的概率会提高,这样可以提高新企业的进入门槛,最终使少数越来越成功的企业占据行业统治地位并获得某种优势锁定(Tavassoli、Karlsson,2015)。
3. 研发投入的沉没成本。企业创新决策一旦做出,因创新而发生的用于建设研发基础设施和实验平台等启动成本通常无法收回。一方面,研发投入构成了创新活动的进入和退出壁垒(Antonelli et al.,2012)。沉没成本的存在意味着企业中止创新活动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同时,沉没成本的存在减少了企业未来从事创新活动的投资成本,并可以有效阻止那些非创新企业从事创新活动(Mánez et al.,2009)。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投资属于长期行为,持续的研发投资带来的物质资产和知识资本存量的增加,或多或少都有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Antonelli et al.,2012)。研发投资活动一旦开始,就有很强的状态依赖性;企业创新是研发投入跨期稳定的结果。因此,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前期创新可以带动后期创新并促使企业持续创新。研发投入高的企业更倾向于持续创新(Le Bas et al.,2015)。
上述对企业持续创新驱动力的三种解释框架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研发投入的沉没成本”促使企业持续进行创新投入,为企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成功孕育成功”使企业在前期创新成功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并为持续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进而通过持续学习使“知识积累”成为可能(Latham、Le Bas,2006)。
三、持续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影响因素
1. 间接影响因素。
(1)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创新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R&D投入对企业持续创新有显著积极影响,且存在较高的进入与退出壁垒(Le Bas et al.,2014)。基于创新项目的高风险性,研发投入强度比较大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来进行创新投资。稳定、持续的利润积累是企业内部资金的主要来源。Bartoloni(2012)研究发现,与仅在某一时期有较高利润水平的企业相比,在一段时期内一直有较高利润水平的企业,持续创新的可能性更大。企业创新与盈利能力之间交互影响:成功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可以获取充足的资金并再次进行创新投资,因此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
(2)企业规模。规模是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实现创新持续性,企业必须使其投入的资金满足一个最低规模要求。大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使得包括研发、测试、推广到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在内的创新可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因单一项目失败而倒闭的风险;大企业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可以确保企业研发项目在未来市场上获得高额回报。因此,可以有效激励大规模企业进行持续创新(Huang、Yang,2010);丰富的创新经验,大量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大企业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并实现持续创新。Peters(2009)发现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大规模企业,其持续创新概率约为72%,而人数少于10人的小规模企业,对应概率约为59%,前者持续创新性显著超出后者。Clausen(2010)将企业创新活动细分为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后,发现企业规模对产品创新持续性的影响要强于流程创新。
(3)行业特征。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行业差异性,因此创新持续也会受到行业差异的影响(Malerba、Luigi,1999)。Cefis、Luigi(2001)借助转移概率矩阵对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的专利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性最强,电子电气和机械制造行业次之。Raymond(2006)以丹麦创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并证实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持续性要显著高于低技术行业的企业。苏梽芳等(2016)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持续性显著强于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利润积累来增加研发支出,以保持创新持续性;非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依靠规模经济优势来维持创新持续性。Le Bas et al.(2011)对卢森堡220家制造企业和411家服务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处于技术先进行业的制造企业创新活动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持续性;对服务性企业而言,知识密集型企业创新持续性要强于非知识密集型企业。
(4)其他因素。Triguero和David(2013)发现企业年龄对研发活动持续性有显著影响,但是对创新活动持续性的影响不显著。乐怡婷等(2016)提出并证实:高管持股对企业持续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过度自信会弱化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对于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高管持股对持续创新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2. 直接影响因素。
(1)资源投入。充足的资源投入是企业进行持续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其中财务资源投入尤其重要(Gibbert et al.,2014)。Peters(2009)认为企业受到的资本限制越少,其创新活动的持续性越强。Raymond(2010)将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关系进行Tobit回归分析后发现,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测度的研发投入强度越大,企业未来创新活动的绩效越高,且创新持续性越强。Clausen(2011)将创新战略划分为以供应商为基础的创新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战略、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战略和研发密集型创新战略,借助挪威创新调查数据,就四种创新战略对创新活动持续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密集型创新战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最大。企业过去投入的创新费用越多,企业未来持续创新的可能性越大(Peters,2009)。进一步,Triguero和David(2013)则提出企业可以获取的外部资金越多,其研发活动的持续性越强,但该变量对创新活动的持续性没有显著影响。Arvanitis和Stucki(2014)则以瑞士1996 ~ 1997年间新成立的企业为样本,使用瑞士联邦统计局调查数据,分别探讨了早期风险资本对这些在设立3年、6年、9年后依然存活且持续创新企业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风险资本不仅对新设立企业早期创新活动没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后期创新活动的持续性也没有显著影响。
(2)研发人员投入。Triguero和David(2013)对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员比例与研发活动和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变量显著作用于研发活动的持续性,但是对创新活动的持续性没有显著影响。James et al.(2016)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环境等与企业持续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并证实创新战略的目标设定、员工激励、为员工创造机会以及广泛采用新技术等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Henard和Mcfadyen(2012)使用美国41家企业连续7年的资源投入与产品创新绩效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企业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资源与人力资源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创新技能及其对外部市场机会的感知能力,因此有利于提高企业当期产品创新绩效。同时可以为后续新产品开发提供更多的可支配资源,从而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并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另外,企业过去的创新经历也对其持续创新具有积极影响。Madsen和Leiblein(2015)以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企业为样本,探讨了企业自身产品经验、合作伙伴产品经验以及企业专利拥有量这三种类型的资源存量如何影响持续创新,结果表明:企业自身产品经验和合作伙伴的产品经验都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但是与后者相比,企业自身产品经验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作用更大。
(3)动态能力。在超竞争环境下,仅仅有丰富的财务、人力等资源投入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有不断更新和重构资源的动态能力,才能持续创新。如果说资源是企业拥有的资产,动态能力则是企业使用与配置资源的主观能动性,资源和动态能力唯有协同才能发挥最大效能(Newbert,2008)。资源对企业动态能力有积极影响,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持续创新(林萍,2012)。资源与持续学习等动态能力之间的互补关系有助于企业持续创新。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企业,更愿意对其操作流程和日常惯例提出质疑,并根据消费者等反馈信息适时做出调整,因此对持续创新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Sok、O"Cass,2011)。Jang和Chung(2015)探索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和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提高企业市场绩效,进而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4)组织创新。持续创新不是孤立的技术创新,还需要组织创新做支撑。Le Bas et al.(2011)对卢森堡持续创新与非持续创新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组织创新不但是决定企业创新的一个关键变量,也是决定企业持续创新的主要因素。Steiber和Alänge(2013)对谷歌直接参与创新的不同职能部门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中,谷歌可以持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动态、开放的、有利于企业随时创新的组织系统。Haned et al.(2014)发现组织创新对使用不同变量测度的创新持续性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Le Bas et al.(2015)将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分别探讨了这两种不同类型创新持续性的决定因素,特别是组织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可以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提供支撑。Tavassoli和Karlsson(2015)将企业创新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并对这四类创新的持续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创新均具有状态依赖性,其中产品创新的状态依赖性最强。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注意:当创新政策可以成功刺激企业产品创新时,产品创新后续自我强化过程就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创新,无须创新政策的继续支持;但是对于流程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而言,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持续创新,因此相关支持政策应该保持长期稳定性。
(二)外部影响因素
1. 市场需求。Schmookler(1966)提出市场需求会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他认为企业面临的真实或潜在的市场需求越大,企业就会有针对性地开展越多的技术创新活动,以期获取更多利润,并由此提出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动模型。Raymond et al.(2010)提出并证实市场需求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性越强。Clausen et al.(2011)使用Probit模型对挪威创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战略对技术创新持续性有较大影响,间接证实了市场需求对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影响。
2. 竞争程度。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竞争程度会影响创新持续性。Peters(2009)使用赫希曼指数来量化企业所处环境的竞争激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持续创新没有显著影响。Le Bas et al.(2011)采用里克特3级量表对企业面临的竞争程度进行评价后发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激烈,企业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持续性越强。Woerter(2014)使用瑞士1996 ~ 2008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竞争强度条件下企业的创新持续性,发现在有6 ~ 10个竞争对手的市场中,企业创新持续性较强;而在竞争对手超过50个的市场中,企业创新持续性较弱。
3. 知识外部性和专利保护。Antonelli、Crespi和Scellato(2013)提出企业创新具有路径依赖性,当期创新与上期创新之间的依赖关系受到外部环境,特别是知识外部性的影响。对同行业中本地其他企业所拥有知识的可获得性以及竞争对手的创新强度,是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显著因素。Chen et al.(2014)提出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较强的专利保护可以有效抑制其他企业模仿,并提升创新企业的利润,但同时也会将企业当前利润转移给过去的创新者。这两个反方向的作用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机理如下:当贴现因子足够高时,专利保护对利润的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专利保护对持续创新的影响单调增加。反之,持续创新与专利保护之间是倒U型关系,当贴现因子或创新固定成本较高时,较强的专利保护会促进企业持续创新。
四、已有研究的局限
国内外已有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企业持续创新的内涵与意义、持续创新的驱动力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已有文献还存在以下局限:
首先,足够、持续的创新资源投入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创新资源是企业拥有、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和能够利用的所有资源,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如何厘清创新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创新资源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功能定位有何异同?哪些是企业持续创新不可或缺的资源?企业拥有的创新资源有两种获取渠道(内部积累、外部获取),不同创新资源获取方式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作用有无差异?以上几方面的研究甚少。
其次,企业持续创新不但要有足够的创新资源投入,还必须拥有高效使用这些创新资源的动态能力,资源与能力协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持续创新(Newbert,2008)。那么,如何界定与量化企业创新资源使用的动态能力?创新资源获取和持有与创新资源使用的动态能力之间有无互动关系,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理有何差异?资源组拼是一种高效的资源管理活动,兼具资源探索和资源利用的优点(Senyard et al.,2014)。如何有效地通过资源组拼提升企业创新资源使用的动态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支持?相关研究非常匮乏。
再次,对企业持续创新的研究,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包括产品创新等在内的技术创新,对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非技术创新则少有涉及(Le Bas、Scellato,2014)。那么,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路径有何不同?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协同以确保企业持续创新?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需要的创新资源与资源组合有无差异?如何根据不同的创新类型,制定匹配的创新战略与政府创新政策以促进企业持续创新?这些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企业持续创新已有研究多是围绕大规模企业而展开。相对于大规模企业,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创新资源不足的约束(Parket et al.,2009)。Weiss et al.(2013)提出充足的创新资源投入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资源约束反而会刺激并促进企业持续创新。按持续创新能力的资源决定,可将企业分为资源正弹性和负弹性两种(Weiss et al.,2013)。其中资源正弹性包括“高投入、高产出”或“低投入、低产出”企业。“高投入、高产出”对应“资源驱动型”企业,需要充足的创新资源投入做支撑。“低投入、低产出”对应“资源牺牲型”企业,主要指那些将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归因于资源匮乏的企业(Hoegl et al., 2009)。资源负弹性包括“高投入、低产出”或“低投入、高产出”企业。“高投入、低产出”对应“资源浪费型”企业,指那些消耗大量资源,但持续创新能力低下的企业。“低投入、高产出”对应“资源高效型”企业,指在资源不足的现实约束下,可以通过持续创新实现生存与发展的企业。
对面临资源约束的中小企业而言,约束和困境等挑战可以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Rosenzweig、Grinstein,2016)。中小企业如何突破资源约束成为“资源高效型”企业,而不是沦为资源的牺牲品?中小企业如何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理性判断,识别制约企业持续创新的资源短板,通过外部资源获取或内部资源组拼找出弥补资源不足的应对措施?如何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等互动,提升企业创新机会识别能力?如何通过创新资源投放方向、投放广度、创新意图、后期项目选择等创新战略,达到创新资源供给与创新资源需求的最佳匹配,进而达到创新资源的最优使用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Ángela Triguero, David Córcoles.Understanding innovation: An analysis of persistence for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J].Research Policy,2013(2).
Annika Steiber,Sverker Alänge.A corporate system for continuous innovation:The case of Google Inc[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2).
Cefis Elena,Luigi Orsenigo.The persistence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A cross-countries and cross-sectors comparative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01(7).
Christian Le Bas,Giuseppe Scellato. Firm innovation persistence:A fresh look at the frameworks of analysi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14(5).
乐怡婷,李慧慧,李健.高管持股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兼论高管过度自信与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9).
Malerba Franco,Luigi Orsenigo.Technological regimes and sectoral patterns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7(1).
Malerba Franco,Luigi Orsenigo. Technological entry, exit and survival: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atent data[J].Research Policy,1999(6).
Sam Tavassoli,Charlie Karlsson. Persist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innovation analyzed and explained[J].Research Policy,2015(10).
Senyard J. M.,Baker T.,Steffens P..Bricolage as a path to innovativeness for resource constrained new firm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2).
苏梽芳,胡彬,王海成.企业创新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向刚.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研究基础、定义、特性和基本类型[J].科学学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