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 07 期
总第 481 期
财会月刊(综合)
改革与发展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思考

作  者
李洁慧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摘  要

  【摘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程的战略选择,我国应制定合理的制度安排,确定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优路径,谋求共同建设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体系。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制度安排   路径选择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程的战略选择,如何看待这种战略选择与国家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利益共享,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和谐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拟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制度安排及路径选择问题。
  一、制度安排
  从制度合作的内在机理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交易是无代价的,资源配置可以借助“看不见的手”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新制度经济学证明,制度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产生于克服无政府状态下次优结果的功能性需要,规定了人的选择维度,提供了具有经济价值的激励或限制,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促进市场正常运作。建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制度安排不是依靠强制的力量,而是建立一系列规则以帮助会计行为者对对方的行为有一个准确的预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倡议在会计领域建立起约束性的制度安排或规范,以实现全球会计经济活动的治理。从会计技术角度来说,对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按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