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6期)
财经论坛
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作  者
马 涛1,丁文丽2,3(博士生导师),李 丽4(博士),李 明4

作者单位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昆明650500;3.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650500;4.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昆明650092

摘  要

    【摘要】本文以2010 ~ 2014年四个经济影响因素(TDC、CRC、SEC、GDP)的季度数据为基础,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它们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能够显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化,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化影响的因果关系不显著,而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不能满足模型稳定要求,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一变量能够决定或显著影响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代表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经济影响因素;人民币国际化指数;VAR模型;GDP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06-0111-6一、引言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及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上都处在前列,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经济实力上,从名义GDP总量来看,我国在2009年达51057.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44187.3亿美元),并首次超过日本(50351.4亿美元)。2014年,我国GDP继续保持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且总量进一步提高,达103803.8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步入10万亿美元的国家。从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我国在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达41589.99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的39086.53亿美元,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2014年,我国以43030亿美元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蝉联世界第一,美国以40320亿美元的总额继续排名第二。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在看到上述各项指标的同时,再对比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很容易发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称。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大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都在人民币之上,甚至与港币、泰铢、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瑞士法郎这些货币相比,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的排名上也一度长期落后,直到现在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1. 最新进展。
(1)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迅速。2009年,我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仅为35.8亿元。2015年,人民币从原来单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概念演变成涵义更广的跨境人民币收付的概念,涵盖经常项下及资本项下两大类数据。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已达121000亿元,较之2009年试点初期的35.8亿元增长了近338倍。
(2)双边本币互换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10月至2009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只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规模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规模累计达33142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不乏欧盟、英国这些发达的经济体。
(3)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中迅速攀升。2010年10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中仅位列第35位,到2016年1月,其以2.45%的份额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排名迅速攀升至第5位。(4)全球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总量处于上升阶段。2013年,全世界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相当于290亿特别提款权,占官方外币资产总额的0.7%;到2014年全球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已相当于510亿特别提款权,占官方外币资产总额的1.1%。
(5)人民币加入了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美国时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执行董事会完成了五年一度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组成的审议工作。执行董事会认为人民币符合所有现有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并将作为第五种货币,与美元、 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其中人民币在其中的权重为10.92%,其他四种货币的权重相应为41.73%、30.93%、8.33%和8.09%。
(6)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迅速攀升。RII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根据国际货币职能的相关数据编制计算出来的一种指标数据,理论上该数据应该在0 ~ 100(百分比)之间,值越小,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低,反之,则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高。2009年年底,RII仅为0.02%,到2014年年底,RII已达到2.47%。虽然从绝对值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但5年间约124倍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进步。
2. 存在的问题。
(1)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人民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虽然“沪港通”、RQFII、RQFLP和RQDII的实施为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往来提供了通道,但在资本账户的开放方面仍处于尝试和有限制的摸索阶段。理论上,“几乎所有的货币国际化理论都把货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人民币尚不属于国际货币,仍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2)人民币成为官方外汇储备货币尚需持续努力。人民币虽已确定加入SDR的货币篮子,但当前人民币在IMF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排行榜中榜上无名,只笼统归类于其他货币当中。
(3)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美元之间差距巨大。2014年,在IMF调查公布的官方外币资产中,美元以相当于29610亿特别提款权的资产占比中高达63.7%,占比1.1%的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币资产中尚显薄弱。2016年一季度,美元在IMF公布的可划分币种官方外汇储备中以63.59%的占比高居第一,同期人民币只能笼统归类于其他货币,无自己独立的数据。2016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虽排名第5,占比2.45%,但同期排名第1的美元的占比却为42.96%。
(4)其他不足。从国内的视野来看,主要表现为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足,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与之相应的货币风险控制机制尚未建立等;从国际视野来看,主要体现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过于缓慢,国际上人民币资金跨境回流投机或投资可能会对中国的货币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而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防范机制。
三、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1. 定义。从根本上来讲,货币是由其所履行的功能而定义的。传统上,货币有以下三种特有的功能: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鉴于此,人民币国际化可从货币的功能上进行定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功能,成为主要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政府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
2. 货币国际化的经济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此观点基本一致。Eichengreen(2000)等指出贸易模式、国际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条件、资本账户及汇率机制都会对储备货币的构成带来影响。Menzie Chinn和Jeffrey Frankel(2008)等认为大规模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体量,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深化及发达程度等,都是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因素。黄梅波(2001)认为一国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决定性因素。姜波克等(2005)在研究西方货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强大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等是市场选择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影响因素。李金萍等(2014)认为一国经济、贸易、货币实力及金融市场的深化程度是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因素。而有实证研究表明,一国的经济规模、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水平、经常项目顺差、人民币稳定升值、进口市场规模、出口竞争力、金融发展程度、币值稳定性、网络外部性等因素均会影响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李稻葵、刘霖林,2008;李海峰,2011;李美洲,2012;丁剑平、楚国乐,2014;汪洁,2015)。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1. 指标选取说明。由上述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因素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提到经济因素,以GDP为代表的经济总量不能不提。2015年中国的GDP接近10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2.2%,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经济实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境外信贷额以及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等经济数据变量的选取上,既要与上述理论有呼应之处,又要有一定的新意,并进一步运用VAR模型来探讨上述相关经济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上述理论和现实基础,为本文选取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下文对选取的GDP、国际贸易、人民币境外信贷额和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等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求进一步发现它们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之间的协整关系。
2. 数据使用说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推出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因此选用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作为本文研究的一个关键变量。另外,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国际化视野等方面综合考量,选取4个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相关的,且可与世界相关总量进行对比的经济数据作为其余变量。具体为:用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来反映我国国际贸易的表现(记为TDC)、用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来反映人民币在全球信贷市场上的表现(记为CRC)、用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来反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表现(记为SEC)、用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来反映我国GDP在世界GDP中的表现(记为GDP)。基础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世界贸易组织官网、人民银行官网、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国际清算银行官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等各个渠道。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也为了避免过小的样本回归偏差,本文采用2010 ~ 201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为消除异方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各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分别得到变量人民币国际化指数LNRII、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比例LNTDC、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LNCRC、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LNSEC、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LNGDP。
3. 变量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数据在分析前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现象。常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为ADF单位根检验法。在进行单位根检验时,涉及对检验形式以及滞后期的判断。其中,检验形式包括有趋势有截距、有截距、无趋势无截距三种。其选择方法是先从有趋势有截距开始检验,若检验结果中的趋势项是显著的,则说明应该选择有趋势有截距形式进行检验;若不显著,则进行有截距的检验,此时若检验结果中的截距项是显著的,则说明应该选择有截距项形式进行检验;若不显著,则应该选择无趋势无截距形式。对于滞后期的选择,一般根据SIC最小准则进行判断。
利用Eviews软件,选择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变量LNRII、LNTDC、LNCRC、LNSEC、LNGDP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变量LNRII单位根检验的ADF值为-5.251883,相应的P值为0.0028,小于0.01,这说明LNRII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序列。同理可知,LNTDC在5%的水平下是平稳的,LNCRC在1%的水平下是平稳的,LNSEC在10%的水平下是平稳的,LNGDP在1%的水平下是平稳的。
4. VAR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稳定性检验。由于各变量都是平稳的序列,故可以直接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分析前要先确定滞后阶数,一般根据LR、FPE、AIC、SC、HQ五个准则来确定,利用Eviews软件得到的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选择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结果显示,五个准则所选择的滞后阶数为1,故本文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取1,因此,所建立的LNRII、LNTDC、LNCRC、LNSEC、LNGDP向量自回归模型为VAR(1)模型。对所建立VAR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得到的模型全部根的倒数值在单位圆内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并非模型所有的AR根的倒数值都在单位圆内,这说明所建立的VAR(1)模型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其估计结果并不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变量数据进行了相应处理,在去掉LNGDP这个变量后,重新对模型稳定性进行检验,得到的模型全部根的倒数值在单位圆内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模型所有AR根的倒数值都在单位圆内,这说明在去掉LNGDP这个数据后所建立的VAR(1)模型满足稳定性要求,如表3所示。
进一步得到的估计结果为:

 

 

 

 

 

 

 

 

 

 

 

 

 

由表3可以看出,滞后1期的LNTDC的估计系数为正,而滞后1期的LNCRC和LNSEC的估计系数为负。后文将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就各变量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5. 脉冲响应分析。利用Eviews进行脉冲响应分析,选择Cholesky 分解,得到LNRII对各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对于LNRII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LNRII在初期就有较强的正向响应,之后响应程度有所减弱,但始终保持正向水平。对于LNTDC的一个标准差冲击,LNRII在初期无响应,在第2期时,有一定的正向响应,在第3期时达到最大响应程度,之后有所下降,但一直为正向水平。因此,对于LNTDC的一个正向冲击,LNRII会表现出增长趋势。对于LNCRC的一个标准差冲击,LNRII在初期无响应,在第2期时表现为负向响应,到第5期时达到负向响应程度最大,之后有所减弱。因此,对于LNCRC的一个正向冲击,LNRII会表现出下降趋势。对于LNSEC的一个标准差冲击,LNRII在初期无响应,在第2期时表现为负向响应,但从第3期开始转为正向,并且之后也一直保持在正向水平。因此,对于LNSEC的一个正向冲击,LNRII会表现出短暂下降后持久增长的趋势。
6. 方差分解。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LNRII的方差分解,其自身贡献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到第10期时的贡献率为69.62570%;LNTDC的贡献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第4期时达到最大值8.788833%;LNCRC的贡献率呈现增长趋势,在第10期时达到17.07907%;LNSEC贡献率也呈现增长趋势,在第10期时达到5.961249%。比较来看,除LNRII自身的影响外,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比重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比例,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最小。
7. Granger因果检验。本部分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各变量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由于各变量都是平稳的,故可以直接进行检验,同时,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故因果由表5可以看出,对于“LNTD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RII”的假设,其检验的相应P值为0.0714,小于0.1,这说明LNTDC对LNRII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同理可知,LNCRC对LNRII也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LNSEC对LNRII的因果关系不显著。这说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比例和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比重的变动能够引起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化。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本文使用VAR模型研究发现: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从长短期看都正向影响以RII为代表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②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比重的变动能够显著引起RII的变动;③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比重的变动对RII变动的影响不够显著;④我国GDP占世界GDP比重这一变量虽然能够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但无法通过模型稳定性检验。
2. 建议。
(1)保持并提高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进出口贸易额中的占比。此处的进出口贸易不仅包括商品进出口贸易,还包括服务进出口贸易。我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额虽然在2013年和2014年都高居世界第一,但服务贸易与发达的经济体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我国不仅要继续保持商品贸易进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也要迎头赶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出口贸易大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雄厚的贸易基础。
(2)持续提高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从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是显著而平稳的。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涉及人民币境外贷款和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存款,可以考虑增加人民币境外贷款总额和离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币存款,从信贷的角度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
(3)进一步完善并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从方差分解来看,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贡献不小,但是格兰杰因果检验却证明它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使得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不明显;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开放,导致在指标数据提取时只能采用国际清算银行相关未偿付余额作为分析依据,不能完全代表我国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的整体情况。
(4)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不能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这一变量没有通过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原因可能在于:GDP作为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有所影响,但相较于进出口贸易、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而言,其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影响显得较为间接。总之,继续保持并提高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境外信贷市场和开放我国资本市场,是加快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丁剑平,楚国乐.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子分析——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丁正良,纪成君.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进口、出口、 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12).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胡列曲.人民币国际化理论及其在GMS中的运用——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11).
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
李海峰,王林.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