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崔海红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郑州450045
【摘 要】
【摘要】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 ~ 2014年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非流动资产处置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公司监事会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扭亏和向下平滑利润的目标,存在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开会次数能抑制基于扭亏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但对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和开会次数都能有效地抑制扭亏动机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民营上市公司仅有监事会开会次数的监督功能较为有效。
【关键词】监事会特征;真实盈余管理;非流动资产处置;产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11-0051-4一、引言
综观国内外企业,监事会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司只设董事会,不设监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功能由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承担,其监督功能很大程度上通过独立董事制度来实现;另一种是公司中既设置董事会,又设置监事会,执行和监督的功能分离。基于国情并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我国形成了兼具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内部监督机制。近年来,由于监事会在频发的公司治理事件中表现不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取消”与“加强”监事会制度的争论。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在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如果资产减值状况减弱或者消失,相应的资产减值可以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可见,现行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2015)研究发现,我国2007年取消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之后,具有正向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概率和金额明显下降,通过处置长期资产而提高利润的概率和金额显著增加。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处置所获得的损益计入当期利润表,而管理层能够操纵资产处置时点,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管理层可通过转让或出售持有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获取收益,使利润达到预期水平。
本文基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的资产处置数据,检验是否存在利用资产处置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以及监事会在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中能否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对资产处置下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探索,拓展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范围,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上市公司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向下平滑利润的动机;其次,分析了监事会治理机制对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实施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盈余管理指管理层运用职业判断或构造交易来改变基于财务报告数字的契约结果,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潜在经营活动的理解(Healy和Wahlen,1999)。王福胜等(2013)认为,管理层有选择是否处置资产和安排处置时间的自主权,有利用各类资产处置操纵盈余的动机。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或者实现扭亏为盈,管理层会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有选择地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叶建芳,2009;王珏,2012)。周冬华、赵玉洁(2014)也得出上市公司基于扭亏和大清洗动机,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施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Bartov(1993)认为,管理层能够选择长期资产出售的时间,达到平滑盈余和减轻债务压力的目的。Graham(2005)等对美国401位高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78%的高管人员为实现当期盈余的平滑,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来达到盈余目标。
由于资产处置所获得的收益(市场价值与账面净值之)计入当期利润表,管理者会通过改变资产处置时点来操纵盈余。我国证监会设置的上市和配股要求,以及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特别处理及终止上市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扭亏的盈余管理动机。而我国鲜有文献涉及基于规避纳税风险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a: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扭亏动机越强,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越高。
H1b: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向下平滑利润动机越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越高。
近年来,基于监事会在频发的公司治理事件中的不佳表现,理论界出现了“取消”与“加强”监事会制度的争论。监事会能否发挥监督和管理功能,主要受监事会自身特征影响,这些特征包括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的勤勉度。从监事会的规模来讲,监事会规模的扩大使其能吸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张逸杰等(2006)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监事会会议频次无关,而与监事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王世权(2011)通过构建监事会治理指数考察了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指出我国监事会制度在现阶段总体上达到了五级有效,具有很高的经济合理性。这说明我国监事会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假设1的基础之上,为考察监事会对基于非流动资产处置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2:
H2a:监事会规模越大,基于非流动资产处置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H2b:监事会开会次数越多,基于非流动资产处置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较大差别。国有上市公司中董事长、总经理的政治前途与经营业绩息息相关,因此,其有调高收益的盈余管理动机。同时国有上市公司财务制度较为健全,导致其倾向于采取较为隐蔽的基于真实经营活动的盈余管理。李增福、林盛天和连玉君(2013)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实施基于经营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来讲,国有控股不利于公司治理。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H3: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治理机制能更有效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以沪深两市2007 ~ 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并作了以下处理:①因金融行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行业样本;②剔除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经过期初资产总额标准化后为零的样本;③剔除了监事会规模、监事会开会次数、成长性、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等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收集了8609个样本数据。下面的分析主要使用Excel 2013和Stata 14.0来处理相关数据,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对模型中所使用的变量进行了缩尾处理。
2. 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根据上文的研究假设,下面采用多元回归方程检验上市公司基于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非流动资产处置行为,并从两个方面描述监事会特征,检验其对利用非流动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模型分别如下所示:
Ncad=α+β1NK+β2SMOOTH+β3SIZE+β4LEV+β5ROA
+β6GROWTH+[η=17yearη]+[λ=116yearλ]+ε (1)
Ncad=α+β1NK+β2SMOOTH+β3JSIZE+β4Jmeeting+β5NK×JSIZE+β6SMOOTH×JSIZE+β7NK×Jmeeting+
β8SMOOTH×Jmeeting+β9SIZE+β10LEV+β11ROA+
β12GROWTH+[η=17yearη]+[λ=116yearλ]+ε (2)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Ncad);解释变量为扭亏动机(NK)、向下平滑利润动机(SMOOTH)以及描述监事会特征的变量监事会规模(JSIZE)和监事会会议次数(Jmeeting)。NK×JSIZE为监事会规模与扭亏动机的交乘项,SMOOTH×JSIZE为监事会规模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交乘项,NK×Jmeeting为监事会开会次数与扭亏动机的交乘项, SMOOTH×Jmeeting为监事会开会次数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交乘项。各变量的具体说明和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3. 描述性统计。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Ncad)的25分位数为-0.0002、75分位数为0.0005、均值为0.0047,说明样本中既有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也有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样本总体上体现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扭亏动机(NK)和向下平滑利润动机(SMOOTH)的均值分别为3.77%和27.55%。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和中位数的对数为21(约为13亿元),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和中位数在50%左右,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负债水平适中,样本公司的资产净利率平均约为5.26%。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 盈余管理动机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回归分析。表3为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多元回归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模型中的F值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控制了年度和行业因素的影响后,扭亏动机(NK)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为了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现象。向下平滑利润动机(SMOOTH)的系数为负,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上市公司出于规避纳税风险等原因,有可能存在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向下平滑利润的行为。因此,假设1成立。
2. 监事会治理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表4为监事会特征对基于扭亏和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的抑制作用,模型中F值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整体拟合度较好。由列(1)和列(3)回归结果可见,监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基于扭亏动机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负相关,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由列(2)和列(3)回归结果可见,监事会开会次数与上市公司基于扭亏动机的资产处置损益负相关,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上所述,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开会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对基于扭亏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盈余管理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多次召开监事会给监事们提供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彼此间交换意见的机会,便于其对管理层的监督。
3.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鉴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政府监管部门基于政治而非经济因素给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的特别照顾,国有企业的高管不仅有赚取利润的责任,更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及监事会治理机制有较大差别。表5是在模型(2)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区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5中列(1)和列(3)回归结果可见,对于不同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中监事会规模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国有上市公司中,监事会规模对基于扭亏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盈余管理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监事会规模对扭亏和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盈余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由表5中列(2)和列(3)回归结果可知,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开会次数能抑制基于扭亏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无法抑制基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综上分析,对基于扭亏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开会次数及民营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开会次数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基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监事会都没有发挥抑制作用。
五、研究结论
在我国制度背景下,鉴于资产处置会计准则和监管方式的特殊性,本文考察了监事会治理特征对基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利用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2007 ~ 2014年期间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益整体表现为处置收益,为了实现扭亏为盈,规避特别处理和退市风险,上市公司中存在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本文得到了基于非流动资产处置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为财政部和证监会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损益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政策提供了参考。
第二,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监事会规模和开会次数对基于扭亏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都有抑制作用,而对基于向下平滑利润动机的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不明显。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规模和开会次数及民营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开会次数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在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共存的上市公司中,监事会的存在对基于资产处置的盈余管理有较为明显的监督作用,应当厘清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权力分工,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考察监事会机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中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J].经济研究,2015(6).
王福胜,程富,吉姗姗.基于资产处置的盈余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2013(5).
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3).
周冬华,赵玉洁.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
Graham J. R., Harvey C. R., Rajgopal S..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40).
李增福,林盛天,连玉君.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