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 22 期
总第 554 期
财会月刊(上)
学术交流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思考

作  者
邹 莉 魏 仙

作者单位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湖北宜昌市广播电视大学 湖北宜昌 443002

摘  要

  【摘要】2007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次引起了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讨论。不过学术界关于公允价值赞同的声音较大,而否定的声音较小。本文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应用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公允价值概念界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深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脱手价格

  一、公允价值概念的相关理论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投资者对未来判断能力的概念提出来,其本身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并且在概念上正在逐步完善。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4年6月发表的征求意见稿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知情的、不相关的、自愿的各方之间,在当前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所能达到的价格”。FASB在2006年9月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中,明确地提出“脱手价格计量目标”,并且全面引入“市场参与者观”(于永生,2007)。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