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9期)
教学之研究
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以金融资产的教学为例

作  者
胡南薇1(副教授),廖敏伶1,张俊芝1(教授),曹 强2(副教授)

作者单位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

【摘要】 财务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与会计实务联系紧密,需要大量采用案例教学,为此,本文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案例选取方法、设计原则以及“What—How—Why”问题法,并借此构建了一套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设计模式。近几年的教学效果表明,该设计模式有助于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开发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对提高财务会计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认知规律;金融资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09-0121-3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并纷纷寻求创新改革之路。会计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我国新兴资本市场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
然而,财务会计学作为与会计实务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目前仍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往往偏重于会计账务、准则的讲授,太多太细且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概念很难使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会计实务问题,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我们对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标准、选取方法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借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设计模式。我们认为,这一设计模式将更为科学有效地安排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不仅解决了传统会计教学与实务脱节的问题,而且能紧密结合传统课程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案例设计标准
财务会计,也可称会计实务,因此其教学案例需要来自于实际的公司。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信息监管机制的建立,案例获取并非难事。但是由于授课学生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单纯而孤立的公司案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案例需要在内容上与传统课程相融合,在设计上遵循课程本身的认知规律,这也成为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标准。
一方面,教学案例必须与传统课程内容融合。财务会计学有其固有的规律,要使学生在规定课时内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体系,就需要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相融合。教学案例的内容要尽量对应课程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立即应用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实务。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衔接和理解,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案例在设计上应当符合财务会计学课程的认知规律。如图1所示,教学案例需要依次从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以及认知层面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或情境,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发散思维。

 

 

 

 

 

首先,在知识层面,教学案例所涉及的事件应与课程中会计科目的定义、账务处理、报表列示等知识点紧密关联,便于学生展开实务应用。其次,在能力层面,教学案例应当关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从财务会计学角度的分析方法和思考方式。最后,教学案例应在认知层面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升华,引导和培养学生从上市公司的视角更为深入地思考会计实务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案例设计方法
案例的选取及内容设计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财务会计学课程来说,如何恰当地选取案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的内容与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为,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案例选取
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或现实案例的兴趣较浓。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尽可能利用公开、客观的信息来源。首先,教师可联系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和经济事件,采用具有时效性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其次,案例要尽量来自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案例的实际意义,从而有兴趣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最后,教师可选择上市公司为教学案例。
(二)案例问题设计
尽管恰当的案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仍需要遵循一定标准设计案例的内容与进度,一方面紧密联系传统授课内容,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我们提出了“What—How—Why”问题法设计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
1. “What”——知识层面。“What”环节用于介绍案例事件“是什么”,也成为案例的知识层面。这一环节的案例问题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上市公司发生的事件(如上市公司的背景资料、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联系课程内容明确案例事件中与知识点相关的会计事项、相关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等问题。对上市公司的详细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实务联系有助于学生消化课程内容并进一步展开案例分析。
2. “How”——能力层面。“How”环节用于介绍案例事件“做什么”,也成为案例的能力层面。在这一环节,教学案例应设计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分析上市公司对具体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本部分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如年报)并运用课程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要求。
3. “Why”——认知层面。“Why”环节用于介绍案例事件“为什么”,也成为案例的认知层面。在这一环节,教学案例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上市公司选择某种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的真实动机。案例教学在这一环节将不囿于传统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运用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上市公司会计事项背后的经济实质,从而实现对传统课程内容的最终认知。
“What—How—Why”问题法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或情境将有助于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不仅能进一步理解财务会计学的知识点,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分析上市公司会计实务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显示,经上述模式设计的教学案例实现了对传统的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升华。
三、教学案例设计实例——以金融资产为例
金融资产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新增科目,也是近年来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本文就以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课程为例,对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进行实例演示,案例内容仅供参考。
(一)案例选取
1. 相关知识点。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取得除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所规范的股权投资时,可根据管理层的持有意图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由于这两类金融资产在名称、定义、账务处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也成为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试图通过设计教学案例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两类金融资产。
2. 案例选取动机。以2007年为例,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共618家,我们从中选取了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面针”)作为教学案例。这是因为,首先,作为我国牙膏产业的民族品牌,两面针的主营业务和品牌都为国人所熟知,学生能迅速得到公司规模、主营业务等相关背景信息。其次,近几年,相关新闻报道均对两面针的业绩产生了质疑,称其盈利来源不是牙膏而是股票收益,而股票投资恰好与“金融资产”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关。
(二)“What—How—Why”问题设计

 

 

 

 

 

 

案例选取后,教师可以按照“What—How—Why”问题法进行案例设计,通过设置各个环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案例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参见图2,各环节信息主要来源于公开的媒体新闻以及两面针公司的公告数据。
1. “What”环节。此环节设置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新闻报道和公司年报分析两面针的业绩情况,明确中信证券股票作为金融资产的分类、账务处理以及报表列示等情况。
问题1:两面针近年来实行多元化管理战略,不过据财富中文网报道称,两面针的管理战略导致两面针近年来主业低迷,多元发展困顿,致使企业全线亏损。请在查阅年报信息的基础上评价两面针近年来的经营业绩。
问题2:尽管两面针的经营陷入危机,但是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两面针近年来业绩不俗,且主要盈利来源于出售中信证券业务。请在查阅年报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两面针近年来净利润的构成,其中重点关注投资收益的贡献和来源,以及中信证券在财务报告中的列示。
2. “How”环节。此环节设置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析两面针对中信证券股票的会计处理情况,比较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定义、账务处理、报表列示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此种差异对两面针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而判断两面针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
问题1: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对金融资产做出了界定。请在查阅2006年、2007年年报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两面针对股票类金融资产的分类情况,尤其是中信证券股票,并解释此分类是否恰当,为什么?
问题2:请利用课程中所学知识点,分析中信证券分别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两面针2007 ~ 2014年的财务报告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差异是什么?
3. “Why”环节。此环节设置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上述两个环节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两面针划分中信证券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真实动机,以及上市公司是否普遍存在这种动机。
问题1:2008年1月初,两面针股价放量大涨21.2%,诱因是公司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倍以上。请结合之前的信息,分析为什么《上海证券报》的报道会认为“两面针对中信证券股票类别的划分会导致2007年度业绩预测激增37倍乃‘人为’”。
问题2: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时将持有的大部分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请结合两面针案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此种行为的动机。
(三)案例教学流程与拓展
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设计案例内容,还需要安排案例教学流程。由于“What—How—Why”问题法设计的案例内容遵循了传统财务会计学的认知规律,案例教学得以与课程教学充分融合。因此,教师既可以在课程教学结束后集中进行案例教学,也可以按照课程线索逐层推进案例线索。以两面针案例为例,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拓展教学案例的认知层面,并试图达到财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案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公司案例相关的实证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从公司个体案例到上市公司整体的实证研究过程。
四、小结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而良好的案例教学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案例,因此,我们以会计学的核心专业课程——财务会计学为例,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财务会计学案例选取方法、设计标准以及“What—How—Why”问题设计法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案例设计模式。我们认为,这一设计模式不仅便于教师掌握及操作,进而更为容易地设计教学案例,而且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案例的内容和进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改善财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罗照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选择探讨[J].财会月刊,2011(8).
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