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 14 期
财会月刊(14期)
审计·CPA
基于行业差异的企业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的现实考量

作  者
李 晓

作者单位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管理学系,河南巩义 451200)

摘  要

      【摘要】本文从行业差异的视角,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对不同行业不同成长能力的企业出具不同类型的鉴证意见;谨慎工作及额外劳务成本促使对成长水平较高的企业有较高水平的定价,表现出明显的风险溢价水平;出于职业谨慎的考虑,对不同行业不同成长水平企业的风险溢价没有影响到审计师的鉴证意见决策。据此,建议提升审计师风险意识,深入落实全国统一的收费管理办法,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确保高水平的审计质量。
【关键词】行业差异;企业成长水平;风险溢价;审计意见一、引言
业绩重大波动是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综合反映,是面临系统风险的综合体现。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照《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要求,对证券资格事务所及时提示年报审计风险。据报道:截至2014年4月,针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以及变更审计机构、降低审计费用等风险事项,中注协开展了涉及16家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管约谈。其中,3 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1家被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公司治理旨在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外部审计是解决公司治理中因代理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必要途径,审计质量成为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关注焦点。现有文献大多从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入手来考察审计风险溢价水平与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不仅对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审计产品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而公共品的均衡条件是价格均衡,这一均衡较难实现。由于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现实中定价水平将难以弥补生产成本,从而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从企业所处行业差异角度研究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的文献相对较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行业差异的视角,分析企业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的相互关系,以期完善公司治理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促使外部审计成为解决由代理问题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形成追求高质量审计品质的强烈动机。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审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审计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解释审计制度作用和审计师行为的出发点。代理假说和保险假说分别对上述问题作出了不同回答。
Feng等(2009)研究发现,当企业报告了内部控制缺陷时,其管理层对盈余进行预测的质量与精度都明显偏低。Francis(2011)认为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涉及事务所外部特征,如事务所规模和审计师行业专长。韩洪灵、陈汉文(2009)认为审计市场中的规模经济在于审计师行业知识积累过程中的“干中学”效应和行业专家在某种程度上的“资产专用性”;审计产品的差异性涉及审计意见质量、信号传递功能和保险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薄仙慧、吴联生(2011)研究发现,企业的信息风险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概率显著正相关,深化了已有审计意见和审计质量决定因素问题的研究。梁杰、韩放、姜兴利、赵江涛(2012)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准则变迁之后,非标准审计意见对累计超额收益率具有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韩晓梅、周玮(2013)研究结果支持审计的信息鉴证功能:对比无业绩重大波动的企业,业绩重大波动的企业获得更多审计投入;对比正向非重大波动的公司,业绩正向重大波动的企业获得了更多审计投入。乔贵涛、赵耀(2014)研究发现,财务报告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具有较高的操控性应计水平;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更加稳健,是由于国际“四大”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财务报告中操控性应计水平低于非国际“四大”和国内“十大”。
审计保险假说提出,审计具有双重属性,即审计具有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审计师通过揭露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舞弊,并将其降低到重要性水平以下。在审计质量研究领域,经常使用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非标准审计意见或以较高的概率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常被视为高质量审计的代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不同行业的企业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成长能力,审计师往往会出具不同类型的鉴证意见。
审计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所有者作为投保人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以将其所面临的会计信息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审计师。审计师作为保险人,为了弥补预期的诉讼损失,必然会向高风险的被审计单位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形成风险溢价。韩洪灵、陈汉文(2009)研究认为,审计的收费、成本以及审计市场结构改变的原因在于审计与咨询服务之间的交叉补贴使得服务出现了多元化。邢立全、陈汉文(2013)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上市公司所处的竞争地位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审计师在收取审计费用时区别对待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和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续飞、白宪生、刘春慧(2013)研究显示,审计定价与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加审计师工作量带来的审计定价提高幅度大于风险降低所引起的定价水平下降幅度。审计定价与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审计定价对上市公司偿债风险具有较高的关注程度。郝玉贵、陈丽君(2013)研究显示,上市公司法律风险越高则审计收费越高,表明风险导向审计定价具有风险含量。聂新军、吴益兵、张阳(2013)认为在对客户管理层缺乏信任的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超越财务报告系统,获得基于经营状况、管理信息桥梁和管理层经营陈述的“三方印证”证据,有效控制非抽样风险。信息技术的安全漏洞是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威胁因素之一,使企业的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信息风险增加,影响审计师的检查风险,进而导致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发生变化。曾建光、张英(2014)研究显示,对于由“四大”审计的公司来说,审计收费与严重型安全漏洞发生的频度显著正相关。
根据经营风险理论,产品市场竞争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审计师人为收取风险溢价的情形之下,审计收费自然提升。为了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主张扩充高素质审计人员队伍,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延长审计时间等。因此,审计师为了补偿审计成本,将会向上市公司收取更高水平的鉴证费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基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成长水平不同所隐含的不同运营风险,出于谨慎与付出额外工作成本的考虑,审计师对成长水平较高的企业有较高水平的定价。
公司内部控制之所以对盈余质量起到作用,缘于其较之审计师、董事会及机构投资者而言增加了监督机制。Douglas F Prawitt等(2008 )发现,内部审计功能越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越低,盈余管理水平越低。Ashbaugh-Skaife等(2008)通过考察修复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经过审计师确认并已弥补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盈余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张敦力、乐长征等(2012)研究表明,行业专长提高了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力,能够识别不同属性盈余管理的风险差异,以较高的概率对错报风险高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江轩宇、伊志宏(2013)研究发现,审计行业专长可以通过提高审计质量, 促进负面信息及时向投资者予以披露,以规避股价崩盘的风险。 陈武朝(2013)发现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大于扩张期,在行业景气度高时大于行业景气度低时。对审计师而言,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及识别盈余管理时,应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及行业景气度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吴溪、杨育龙、张俊生(2014)基于2011 ~ 2013年间年报审计风险约谈信息发现,约谈中被作为风险提示对象的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业绩显著低于管理层在年报公布前所作的盈利预测,表明审计师对受到风险提示的被审计单位开展了更为稳健的审计。李晓慧、庄鹏飞(2014)研究认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四大”不会为了维持在中国市场较低的市场份额而有损其稳健程度,不会做出有损其国际声誉的错误鉴证决策。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客户的议价能力更强,能够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双方力量对比或议价能力的影响,审计收费实际上是审计师市场势力与客户影响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对识别的错报迹象保持高度警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3:不同行业不同成长水平的企业伴随的审计风险溢价不会影响到审计师的审计鉴证意见决策。
三、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本文以2009 ~ 2012 年在沪深股市上市交易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并按照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了剔除:①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源于此类公司的财务数据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②剔除ST及∗ST类样本公司,该类公司财务状况缺乏稳定性;③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最终得到878组有效样本观测数据。数据整理采用 Excel数据处理系统,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ws6.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选取审计意见类型(AUDITTYP)与审计费用(FEE)作为审计评价的替代变量,对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进行不同的编码赋值,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赋值为4,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赋值为3,保留意见赋值为2,保留意见加事项段赋值为1,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赋值为0。审计费用取比值:审计费用合计/企业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解释变量为行业差异(INDUSTRY;INUSTRY1:工业;INDUSTRY2:商业;INDUSTRY3:房地产;INDUSTRY4:公用事业;INDUSTRY5:综合)与企业成长性(GROWTH)。变量名称及定义如表1所示。

 

 

 

 

 

 

 

 

 

 

 

 

 

 


为检验前文假设的合理性,测度审计师面对不同审计风险时的行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参照Hogan和Wilkins(2008)的做法,采用审计收费作为度量审计师面对风险时的风险溢价或者付出努力的代理变量。构建如下回归模型并对参数进行OLS 法估计,分别用于检验假设1、假设2和假设3:
AUDITTYP=α0+α1     INDUSTRY+α2
GROWTH +α3CASH+α4QUICKER+α5ICR +α6
INDE_DIRECTOR+α7ASSET+ε   模型1  
FEE=β0+β1     INDUSTRY+β2GROWTH+β3
INDUSTRY×GROWTH+β4CASH+β5QUICKER+β6ICR
+β7INDE_DIRECTOR+β8ASSET+ε 模型2  
AUDITTYP=γ0+γ1     INDUSTRY+γ2GROWTH +γ3FEE
+γ4INDUSTRY×GROWTH×FEE+γ5CASH+γ6QUICKER+γ7ICR+γ8INDE_DIRECTOR+γ9ASSET +ε 模型3  
四、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审计意见类型(AUDITTYP)均值为3.963 543,最大值为4.000 000,最小值为0;审计费用(FEE)标准差水平达27.58%;衡量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GROWTH)标准差为1.69。同时,行业分布情况平均有60.70%为工业企业、8.43%为商业企业、7.64%为房地产行业企业,而公用事业类行业企业上市公司观测值很少,在全行业企业中数量占比接近于0。鉴于此,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在下文的回归分析中,剔除了公用事业类行业上市企业因素指标。结合行业与审计意见、行业与审计费用散点图,结果表明,基于行业分布的差异,审计师对不同行业企业所出具的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收费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为本文从行业差异视角研究企业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之间的影响关系提供了数据基础。

 

 

 

 

 

 

 

与此同时,经营现金流占比(CASH)、速动比率(QUICKER)、利息保障倍数(ICR)指标数值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标准离差,尤其是利息保障倍数(ICR)的标准离差高达311.18,表明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水平各异,差异较大。独立董事占比(INDE_DIRECTOR)中位数为33.33%,符合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占比的基本要求。资产总计(ASSET)水平差异较大,与现实吻合。
五、回归分析统计结果
表3报告了模型的回归系数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模型1解释变量(INDUSTRY1)回归系数近似在10%的水平上显著性为正,意味着审计师对工业行业企业出具的审计意见相比于其行业保证水平相对较高,表明在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不同的成长能力,审计师往往会出具不同类型的鉴证意见,假设1得以验证。
模型2解释变量(INDUSTRY1)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控制变量中行业差异与企业成长性交乘项(INDUSTRY3×GROWTH)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揭示出审计师对不同行业企业收费水平存在差异,鉴于对房地产行业高成长性水平背后是否隐藏着较高运营风险的关注,谨慎工作并付出额外劳务成本以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师对成长水平较高的企业有较高水平的定价,表现出明显的收费风险溢价水平,前文假设2得以验证。或许房地产行业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加大,致使企业的信息风险、固有风险及审计师审查风险显著增大,审计师为了保持与以往相近的审计风险水平,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控制过高的审查风险,对这些额外的努力需要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
模型3控制变量行业差异、企业成长性与审计收费溢价交乘项中除商业行业(INDUSTRY2×GROWTH×企业成长性与审计收费溢价交乘项系数均未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可能的情况是,由于商业企业的运营特点,存货水平及存货类型较多,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得不出于逐步上升至职业怀疑的考虑,付出额外的努力如深入详尽的存货监盘工作,以控制过高的检查风险,对这些额外的努力要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但并未影响其审计意见决策。以上回归结果表明,在职业谨慎前提下,不同行业与不同成长水平的企业伴随的审计风险溢价不会影响到审计师的审计鉴证意见决策,假设3得以验证。
此外,控制变量经营现金流占比(CASH)、利息保障倍数(ICR)在模型1和模型3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2中显著为负,速动比率(QUICKER)在三个模型中均显著为正,企业规模(ASSET)亦在三个模型中显现出1%水平上的显著相关性,表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审计师的评价决策。通常,规模较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较低,由此显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审计收费风险溢价水平,验证了前文的三项基本假设。然而,在三个模型中,独立董事占比(INDE_DIRECTOR)均未显示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
六、稳健性测试
为深入考察基于行业差异的企业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的关系,考虑到个股回报水平所反映出来的投资收益状况将对审计师的判断带来一定影响,审计师依据个股投资收益水平判断企业的盈利状况及运营风险并决定风险溢价水平。鉴于该事项,采用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年个股回报率(EARN)作为股权投资的代理变量,分别代入以上三个模型进行回归,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2中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年个股回报率(EARN)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对个股投资收益水平的评价的确影响审计师的风险溢价决策。其他系数的统计性质与表3基本一致,再次验证前文假设的合理性。结合表3与表4可以发现, DW_STAT值保持在1.90左右,模型随机扰动项不存在序列一次相关性问题,可以确保前文分析结果的可信赖水平。
七、结语及建议
本文从行业差异的视角,分析企业成长水平、审计意见与风险溢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不同的成长能力,审计师往往会出具不同类型的鉴证意见;谨慎工作并付出额外劳务成本以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师对成长水平较高的企业有较高水平的定价,表现出明显的审计收费风险溢价水平;在职业谨慎前提下,不同行业不同成长水平的企业伴随的审计风险溢价不会影响到审计师的审计鉴证意见决策,职业谨慎上升至职业怀疑。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测试程序,对在执业过程中发现的舞弊和错报迹象保持高度警觉。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年报审计监管约谈、向证券资格事务所及时提示年报审计风险的明显成效。因此,鼓励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是保障会计师事务所稳健执业的有效举措。同时,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促使其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更加稳健。
审计收费水平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是市场供求双方实现供求博弈均衡的结果。有序、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最低限价等措施有效改善审计行业的收费现状。我国于2010年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费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政策导向,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格实施收费管理办法。与此同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要求审计人员应是复合型人才,能够有效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战略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评价等风险因素。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须立足长远,加强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逐步拥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Feng M., Li C., McVay S.. 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uid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
Francis J. R..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Auditing Qualit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1(30).
薄仙慧,吴联生.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审计意见,2011(1).
梁杰,韩放,姜兴利,赵江涛.基于审计准则变迁的市场反应考察——来自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2(29).
韩晓梅,周玮.客户业绩波动与审计风险防范:信息鉴证还是保险功能?[J].会计研究,2013(9).
韩洪灵,陈汉文.审计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分析——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及其述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
邢立全,陈汉文.产品市场竞争、竞争地位与审计收费——基于代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双重考量[J].审计研究,2013(3).
宁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博弈分析[J].审计月刊,2008(8).
李晓慧,庄鹏飞.不同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8).
【基金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决策招标课题(课题编号:2014290);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招标课题(课题编号:14240041030);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hmx2014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