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98 期
【作 者】
陈 安
【作者单位】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摘 要】
【摘要】针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尽人意的现状,本文提出要把会计技能竞赛的效应辐射到大多数同学身上,构建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接着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具体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会计技能竞赛 岗位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 模块化
一、要充分发挥会计技能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会计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比拼教学技能的抓手,技能竞赛的举办目的在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每年的技能竞赛都吸引了无数的院校参加。以2014年浙江省会计技能竞赛为例,参赛的院校有34所。由于受比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每个学校参赛队伍只有一组,每组四人。这些都是从校级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选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参加省级比赛,为各自所在院校增光添彩。
会计技能竞赛,表面上看是少数参赛同学和两个辅导老师的事,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导向是错误的,事实说明比赛得奖的院校不见得教师教学技能就强,因为这仅仅代表极小部分同学在短时间通过强化训练的结果,用比赛成绩来检验教学技能其实非常片面。笔者认为,要想将比赛的积极效应波及大部分同学和老师,那就需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因为技能竞赛主要考核的课程是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笔者认为应当把技能比赛跟课堂教学相结合,制定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真正让每位同学都对会计这个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先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再结合近几年辅导比赛和教学改革的经验,谈谈如何构建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但从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财会人才和会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状来看,该专业教学模式亟待改进。笔者所在院校的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 专业课内容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目前仍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为主,以提高实操能力为辅。当前证书考试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论考核,导致学生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却不会做账。而会计技能竞赛则是模拟一个企业财务部的岗位设置,分派完成相应的任务,接触的都是企业的真实单据的流转,对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何能把会计技能竞赛的模式有效应用到会计教学上,实现考证和技能竞赛的互相促进,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案例选取脱离实际。虽然近几年一直提倡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但高职会计的课堂,其实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多情况下就是教师传授完理论知识,当堂出几个习题,让学生完成。案例的选取大都是单一片面的,重视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申报、报表分析等,导致学生出去后最多就是个簿记员,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会计人才的需求。
3. “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停留表面。职业院校以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来衡量教学水准,其实极不科学。不是取得了讲师资格、会计师资格的都叫双师型教师,只有让年轻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实践,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和学习,或者通过指导技能竞赛来熟悉企业的财务流程、业务流程一体化模式,搜集、编写符合实际的案例,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基于技能竞赛要求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
1. 基于技能竞赛的模块化教学的培养能力目标。笔者所在院校参加浙江省会计技能竞赛已有多年,获得过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对参赛同学的就业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同学在工作上明显比其他同学上手快,自学能力强,见习期后更受老板欢迎。且不说这些同学都是从数百人里面精挑细选的,就算是资质一般的普通同学通过考前一两个月的辅导也能让原本零散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有以下方面:①技能竞赛重视岗位核算,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从事或参与代理记账、会计咨询、审计查账的人才。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企业的会计,担任某一岗位并完成分配的任务,出色完成任务后就换别的岗位,让学生感觉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晋升的空间。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一般的课堂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导致学生就业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注重分组操作,每个同学有明确的岗位和任务,各个岗位之间有合作,给出仿真的单据,有助于与实际接轨。
2. 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设置。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
其中,基础会计是专业入门的基础课,初级会计、成本会计主要在会计手工操作方面提供了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处理、成本核算、记账、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税务会计则重点学习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税种的核算和申报。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从原先的安排在第三学期调整到第二学期先学习用友T3财务软件(适合中小企业),然后第三学期学习用友U8软件(适合大中型企业),对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库存、存货核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核算。
这些课程与会计技能竞赛的考核点有密切的关系,具体考核的内容和能力见表1 ~ 表6。
3. 基于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大多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他们有这样的诉求:“我要学习”、“我要比赛”。教师事先在每次课前将上课用到的知识点制成PPT传至班级群共享,提出问题并导入课堂学习,以少数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这就是翻转课堂模式。
(1)会计手工业务处理采用分岗模式和混岗模式。最能体现技能竞赛精髓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为期一个月的会计综合实训,主要是将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授课模式采用三结合: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课后自主实训教学。手工实训模拟技能竞赛的团体赛,要求四人分工协作完成企业一个月(通常是12月份,这样可做年末的结转)100多笔的经济业务,四人之间实行单据的流转。比如出纳填制的现金支票要提交会计主管并由其在支票上盖章,否则支票将不能提交总账会计进行制单,其中的精髓在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自学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把技能竞赛的精髓用于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协作能力。
会计手工业务处理首先采用分岗模式,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四人一组,分别担任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的角色,一轮过后还要轮岗操作。所以最好是自愿分组,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团队合作,有助于产生职业共鸣。
要让实训真正开展得恰到好处,还需要对班内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三种情境: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分组,给出全部有经济业务的文字说明;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分组,给出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对于小部分自学能力较强又渴望多接触企业真实操作的则给出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无任何文字说明)。这样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形成同一班级内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设计分层的模式。
实训可采用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模式,先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查看知识点,组长监督,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带到课堂上讨论解决。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扮演催化师的角色,在给出催化环境包括完整的案例资料和分组后,保持中立,课堂是学生的阵地,鼓励他们攻下一个又一个难关。比如学生对采购短缺入库业务有疑问的,教师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诱,一点一点地给出提示,让学生自己提出几种不确定的答案,其他同学分析。教师要始终相信答案自在学生中,通过众人的分析排除,最后留下的那个就是标准答案了。
一轮分组实训后,要求学生进行混岗操作。混岗操作要求每一位实训学生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训内容,因为中小企业财务部的岗位设置通常是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需要的人才多数是一人能进行所有的会计核算。由于有了之前的分岗训练,每个岗位的任务都非常明确,也有参考答案了,混岗将会变得简单。在课程实训中,通过分岗操作和混岗操作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岗位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2)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和电算化实训。手工实训通常能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然而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却不容乐观。不仅代表学校出战的精英们在信息化竞赛中得分较低,学校里的大部分同学做电算化实训也会迷失方向,他们普遍感觉系统管理、初始化比较容易,到业务处理环节就乱了阵脚,其关键症结在于业务的处理流程一塌糊涂。可见,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会计凭证由会计人员自行填制和输入,而在信息化环境中,系统会根据事先的设置,比如在采购部门完成采购业务的同时,由采购员填写请购单、采购订单、到货单、采购专用发票,仓管员填写采购入库单,而后经过审核的采购发票自动传到应付款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审核。
会计信息化共有八大模块,分别是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报表、销售与应收款、采购与应付款、库存、存货核算。教师通过做微课将每一模块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清晰的讲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算化方式系统管理、各模块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等。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把八大模块的联系和区别理清,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流程图,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掌握流程的规律,对于供应链业务能够一气呵成地做下来。
除了会计电算化课堂,综合提升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的就是会计综合实训里的电算化实训。很多院校都是同一套资料先进行手工处理,再进行电算化操作。手工资料要转化为电算化还需要做很多调整,也可以用手工做12月份的,用电算化做明年1月份的,跨年衔接业务操作,这就需要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料,资料的设计上体现连贯性。学生不仅要会正向的“单据→凭证”操作,也要学会“凭证→单据”的逆向操作,要具备简单的解决计算机和财务问题的能力。
基于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重在对教师、学生思想的渗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采用岗位角色扮演,由教师积极引导催化。我们期待会计技能竞赛的效应辐射到每个同学身上,并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才能在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项目编号:2014SCG3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叶剑明.基于会计技能大赛视野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
2. 郝林毅,肖绍萍.会计技能大赛对广西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启示.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1
3. 左占卫.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加强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