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20 期
总第 696 期
财会月刊(下)
借鉴与参考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行为基本特征考察

作  者
黄晓波(教授) 吴 意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商学院 武汉 430062)

摘  要

      【摘要】上市公司的信用行为包括商业信用供给、商业信用需求,以及银行信用需求。本文利用1993 ~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信用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并深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商业信用可以作为银行信用的一种替代。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会降低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商业信用供给   商业信用需求   银行信用需求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一、引言
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出现了赊销。在欧洲的集市交易中,中世纪就出现了赊购。这种早期的赊销或赊购,发生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是一种消费信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和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上市公司的信用行为包括商业信用的供给、商业信用的需求,以及银行信用的需求等。商业信用的供给是指赊销商品,延期收款或者预付购货款,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商业信用的需求是指赊购商品,延期付款或者预收销货款,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银行信用需求是指从银行取得的借款,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在世界各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和银行借款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供求,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以及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信用行为的演进过程和基本特征进行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上市公司信用行为的计量
商业信用的供给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资产总额”计量,商业信用的需求分别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资产总额”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负债总额”计量。把银行信用需求分为短期银行信用需求和长期银行信用需求,分别用“短期借款/负债总额”和“长期借款/负债总额”计量。见表1。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利用锐思(RESSET)数据库,进行样本公司的筛选和原始数据搜集。初选样本公司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所属地区”选择“全部”,即包括大陆所有上市公司;②“交易所标识”选择“全部”,即包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③“股票类型”选择“A股”,即不包括B股;④“当前状态”选择“正常上市”,即不包括“ST、∗ST、暂停上市、退市、三板市场”;⑤“上市标识”选择“A”,即不包括“AB、ABH、AH、AHN、AN、B”;⑥“主板三板标识”选择“主板”,即不包括“创业板、三板”;⑦“金融行业标识”选择“非金融行业”,即不包括“金融行业”;⑧“所属行业”选择“证监会行业分类2012年版”中除金融业之外的其他所有行业,共17个行业;⑨样本时限从1993年到2012年。
先从锐思(RESSET)数据库中导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资产总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负债总额”、“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数据,然后用EXCEL计算得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资产总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资产总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负债总额”、“短期借款/负债总额”、“长期借款/负债总额”等变量。最终得到16 525个有效样本观测值。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行为数据(1993 ~ 2012)
1993 ~ 2012年每年全部样本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ARA)、商业信用需求(PAA和PAL),以及银行信用需求(SBL和LBL),见表2。

 

 

 

 

 

 

 

 

 

 


四、中国上市公司信用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商业信用供给(ARA)和商业信用需求(PAA)
根据表2中商业信用供给(ARA)和商业信用需求(PAA)数据,绘制图1之后不难发现:
1. 1993 ~ 2003年,每年商业信用供给(ARA)都大于商业信用需求(PAA);2004 ~ 2012年,每年商业信用供给(ARA)都小于商业信用需求(PAA)。
2. 1993 ~ 1998年,商业信用供给(ARA)和商业信用需求(PAA)同方向增减变化。其中,1994年商业信用供给(ARA)和商业信用需求(PAA)都明显下降,1997年商业信用供给(ARA)和商业信用需求(PAA)都明显上升,1998年商业信用供给(ARA)和商业信用需求(PAA)都明显下降。
3. 1999 ~ 2012年,商业信用供给(ARA)趋于稳定,而商业信用需求(PAA)呈逐步上升趋势。

 

 

 

 

 

(二)商业信用需求(PAL)和银行信用需求(SBL和LBL)
根据表2中商业信用需求(PAL)和银行信用需求(SBL和LBL)数据,绘制图2之后不难发现:
1. 1993 ~ 2004年,每年商业信用需求(PAL)都小于短期银行信用需求(SBL);2005 ~ 2012年,每年商业信用需求(PAL)都大于短期银行信用需求(SBL)。
2. 1993 ~ 1998年,商业信用需求(PAL)和短期银行信用需求(SBL)同增同减。其中,1993 ~ 1996年商业信用需求(PAL)逐年下降,1997年商业信用需求(PAL)和短期银行信用需求(SBL)都显著增加。
3. 1999 ~ 2012年,商业信用需求(PAL)开始逐步上涨,而短期银行信用需求(SBL)开始逐步下降。
4. 长期银行信用需求(LBL)比较稳定,除了1994年的12.93%、1997年的4.44%和2009年的12.76%之外,其他年份都保持在10%左右。

 

 

 

 

 


(三)宏观经济周期对公司信用行为的影响
将上述从数据分析和曲线走势中获得的发现与宏观经济周期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对公司信用行为的认识。
1. 1993 ~ 1996年,高增长与高通胀并存,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反通货膨胀。所以,商业信用供求和银行信用需求都受到了抑制,都表现为下降或趋稳。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通货紧缩,银行惜贷,长期银行信用急剧减少。同时,短期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供给和需求都急剧增加。1998年以后,长期银行信用趋于正常,但短期银行信用逐年下降,商业信用需求逐年增加,商业信用供给逐年下降。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
3. 2003年下半年开始经济扩张,但由于长期银行信用保持稳定,短期银行信用呈下降趋势,所以,商业信用需求逐年增加,并在2004年超过了商业信用供给,在2005年超过了短期银行信用。商业信用需求是推动2003年以后经济扩张的重要力量。
可见,长期银行信用、短期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都是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如果长期银行信用受到抑制,企业可以选择短期银行信用;如果长期银行信用和短期银行信用都受到抑制,企业可以选择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可以作为银行信用的一种替代。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会降低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考虑这种影响。
(四)公司信用行为的行业差异
分行业样本公司1993 ~ 2012年平均的商业信用供给(ARA)、商业信用需求(PAA和PAL),以及银行信用需求(SBL和LBL),见表3。利用SPSS11.5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表4。

 

 

 

 

 

 

 

 

 

 

 

 

 

 


从表3和表4中可以发现,公司信用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商业信用供给ARA的平均值为0.132 4,标准误差为0.041 8。其中,建筑业商业信用供给最大,为0.246 0;住宿和餐饮业商业信用供给最小,为0.075 8。②商业信用需求PAA和PAL的平均值分别为0.122 9和0.267 0,标准误差分别为0.061 9和0.088 6。其中,建筑业的PAA和PAL都最大,分别为0.263 9和0.407 6;卫生和社会工作的PAA最小,为0.016 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PAL最小,为0.148 4。③短期银行信用需求SBL和长期银行信用需求LBL的平均值分别为0.293 6和0.109 0,标准误差分别为0.067 2和0.059 9。其中,农、林、牧、渔业的SBL最大,为0.400 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LBL最大,为0.271 4;卫生和社会工作的SBL和LBL都最小,SBL为0.106 6,LBL为0。
通过比较表3中的ARA和PAA,还可以发现:①下列行业的ARA大于PAA,是商业信用的净供给者: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农、林、牧、渔业。②下列行业的PAA大于ARA,是商业信用的净需求者:综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
【注】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广义资本财务报告的理论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YJA790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乐一,粟壬波.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研究.学习与探索,2013;5
2. 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管理世界,2011;4
3. 石晓军,张顺明.经济周期中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替代行为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0;12
4. 应千伟,蒋天骄.市场竞争力、国有股权与商业信用融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9
5. 郑军,林钟高,彭琳.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谈判能力与商业信用——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经论丛,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