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94 期
【作 者】
王海兵(博士)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54)
【摘 要】
【摘要】本文基于有效教学视角,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建立了基于教学层的传统课堂教学、基于学习层的建构主义教学和基于教育层的有效教学的耦合模型,描绘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将价值维度、科学维度和效用维度作为“意义建构”和有效性评价的标准,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知识储备、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分析和应用框架。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 有效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调研、论文指导、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内容,每个环节的内容又可以细分为诸多教学步骤。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有效教学的视角,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学习者了解世界是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探索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实现的。由此他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实践,并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通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达到新的“平衡”。
科恩伯格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科恩伯格和斯滕伯格等人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界信息,而是变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完成的,亦即学习是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实现的。学习者要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不是机械地被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到真实或者类似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二、有效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的融合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有效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作为教育的下位课程,作为学习的上位课程,作为开设课程(如专业课程、毕业论文等)的同位课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促使人的生命的丰富与完善,作为上位概念的教育,其主要价值在于为教学提供一种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建构主义教学以学生积累的先验知识和悟性为基础,强调学习过程,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将学生视为创造新知识的主体,其作用机理为:先验知识→教师(支持者)+学生(建构者)→新知识的建构。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需求,提倡尊重,强调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其作用机理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知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提供方向机制,而建构主义教学提供动力机制,过程导向的建构主义教学和结果导向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两者的耦合将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协作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功能。
三、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应体现有效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的互动式开放系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要求从所学知识中结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选择一个适当的题目进行深度挖掘和放大,最终形成原创的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创新和实务发展。在系统学习了本科各科知识基础上,毕业论文既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能够让学生透过教材,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知识。有效的毕业论文教学,使得学生在建构知识的意义方面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道德情操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和有效教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实施步骤是:传统课堂教学(先验知识储备·教学基础)→建构主义教学(新知识意义建构·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有效性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老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够洞察到研究的全貌,体会其中的苦辣酸甜,不断探索前行,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从而消解和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量的扩展和质的跃升。对学校和老师而言,还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科科研资源,缓解教师科研压力,同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和研的协调发展,实现师生的和谐共赢。
传统课堂教学提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所需的先验知识储备,是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已经完成后的大四进行。这时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已经有谱,在此基础上开展建构主义教学就获得了很好的条件支持,再结合开展教育教学目标框架下的教学有效性评价,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就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三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意义建构和有效性评价
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由学习层、教学层和教育层融合而成,将传统课题教学的中观教学层向前延伸至微观“学习层”和向后扩展至宏观“教育层”,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其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意义构建”和有效性评价围绕价值维度、科学维度和效用维度展开,具体如下图所示:
1. 价值维度的考察。价值维度凸显本科毕业论文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实质,即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正能量。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如果忽视价值维度,那么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失去了重要的根基,教学有效性评价也就无从谈起。文科毕业论文尤其重视“价值”问题,文史哲的积淀、人本发展理念、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与思想都能够赋予论文选题以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彰显研究的“价值”。类似选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改革开放问题,法学和伦理学领域的一些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和专业问题结合,为财经论文写作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2. 科学维度的考察。科学维度注重深刻理解所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能够合理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问题,合理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维度是对价值维度的进一步落实和补充,同时为效用维度的实现提供支持。毕业论文如果丧失科学性,那么“价值”和“效用”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例如,毕业论文选题大而空,缺乏科学调研和实证检验,措施建议泛泛而谈,没有可操作性,那么,这种“价值”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利用第一手数据资料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
3. 效用维度的考察。“效用”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对组织功利的度量,也是对人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度量。效用维度最为具体、微观,但其作用却是最为直接和显著。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若实施得好,学生则能够从中直接获益,这种效用既表现为做完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学习到新知识、培养了新能力的充实和喜悦,还表现为毕业论文相关成果参加学术竞赛获奖,获得科研立项,以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等带来的精神嘉奖和物质回报。通过系统化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也可以从指导教师所承担课题中产生,并争取公开发表,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其考研打下基础,还能助推课题研究进程,对缓解科研压力发挥一定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促成教学双方共振、共享和共赢”。
五、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重视论文选题的“意义建构”和有效性评价。选题非常重要,应合理确定研究选题,关注选题的价值性、科学性和效用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是一件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工作,选题不当将无助于后续的“意义建构”,甚至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会计造假方法及其应用探析”的选题,通常只关注会计造假方法和技术研发,而忽视由此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社会诚信危机,选题显然失当,应调整为“会计造假方法识别及其防范探析”。就财会专业而言,选题可以围绕人本会计、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人本财务、环境会计、劳动者权益会计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会有很大的帮助。选题的有效性评价应考虑选题依据、选题意义、选题难度、选题创新度,可以采用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老题新做、正题反做、多题联做、新题“炒” 做等多种形式来平衡这四个维度。选题依据、选题的价值取向需要导师把握好,而选题的难度和创新度则需要因人而异,如果学生悟性高、聪慧勤奋,专业功底扎实,选题难度和创新度可以适当增加。例如研究前沿课题、交叉学科课题,或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者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否则应适当降低选题难度和创新度,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商定选题,必要时调整选题,使选题确定后学生有兴趣和能力做,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实施奠定基础。
2.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流程。
首先,学院范围内统一举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等做出统一部署和讲解,对论文选题、文献搜集、实习调研、论文格式、打印装订等普遍性问题给予规范,各阶段任务模块之间的关联也要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该执行什么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是每个导师自己召集学生独立开展授课,时间进度差异大,指导的详略程度都不一样,对于共性的问题和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指导一次,存在教学资源浪费。共性问题宜采取集中式教学,可以统一口径,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尽快上手。
其次,改进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将单独的文献综述并入正文,使综述成为正文的一个构成部分,与正文逻辑一致,凸显论文所做研究是基于前人研究的空白或不足,是对原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从而提升文献综述的撰写质量。外文翻译的初衷是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来指导论文写作,鉴于外文翻译普遍出现译文陈旧、相关度不高、译文准确度差、形式化严重等问题,建议取消外文翻译,这部分功能融入文献综述中,要求务必阅读和引用一定数量(篇数,而不是字符数)的外文,实现“文献翻译”的功能重心从“翻译”回归“文献”。当然,学校图书馆应该购买相关外文数据库,以支持这一计划。
最后,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信息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传统课程,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毕业论文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学生选导师、提交资料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论文在最终提交前都要经过学术成果来源检测系统检测,合格后才能够成功上传,论文选题和论文成绩等部分功能模块可以在局域网范围内公开,供相互学习和监督。还可以增加讨论模块,增强师生互动性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为避免因网上交流而减少师生当面交流的机会,应加强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可以尝试取消上交一、二稿纸质版的做法(须保留电子文档以备查),从而消除不增值作业,节约教学资源,将监管重心由片面重视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扩展。
3. 倡导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本科传统教学,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本科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或将是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有助于传统课堂教学和毕业论文教学的有机衔接,为本科毕业论文提供环境与思维保障。因为课堂上对某些专业问题的深入探讨本身就能够形成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来源。
4. 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有效教学理论,评价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着眼点主要不是站在教师立场,而应该是站在学生立场。因为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归根究底要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限于专业领域的差异,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督导,一般能够触及形式,但难以深入灵魂。建议改进督导方式,将严格的形式审查转化为对“意义建构”过程的密切关注,增强对教学有效性的科学评价。
当前的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包括指导教师评价、评阅人评价、答辩评价、院校两级督导团抽样评价,以及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抽样评价等。除了后两种检查具有客观性和可观测性外,其余评价形式下,不同的人的评价结果可能出现较大差异,难以深入核心质量层面,操作中易流于形式。建议开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包括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校内外获奖情况、发表情况、获得科研立项情况,以及参与学术交流情况等,这些评价方式更具有客观性、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可以引入现有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对于评价效果好的导师和学生予以表彰,指导效果持续不好的要查明原因,帮助这部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其指导的学生人数。
【注】本文受到重庆市高等教育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3090)和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U1209382)的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牛义,王志敏,宋明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构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2. 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 朱德全,张家琼.论教学逻辑.教育研究,2007;11
4. 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