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20 期
总第 672 期
财会月刊(下)
金融与理财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

作  者
齐向荣

作者单位
(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

      【摘要】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潜在的利率风险对自身经营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切实的机制科学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防范机制

对商业银行而言,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盈利状况(或市场价值)对于预期值的偏离。利率风险可分为以下三类:①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差而形成的利率风险;②由于银行客户选择期权而产生的利率风险;③利率基本点风险。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潜在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完全开放金融机构存贷款及贷款利率的攻坚时期。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造成的影响及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构成中,风险系数较高的贷款业务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而中间业务相对较小且不成熟,这种盈利模式仍然是高资本消耗模式。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商业银行受利率变动需承受的冲击也随之上升,出现了严重脱媒现象,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其盈利模式必将改变。
2.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传统竞争格局逐步改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瞄准利率市场化变化的每个细节,积极考虑经营效益问题。各个商业银行为了获得市场效益必然不断开拓市场、吸引客户,利用利率工具作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由此,传统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竞争格局必将改变。
3. 商业银行面临更多净利息效益、资产价格及信用方面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效益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贷款本息正常偿还时,由于利率变动促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无形损失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在存贷款格局上往往采取存短贷长的模式,一旦出现较大的利率变动,必然会造成较大的资产性缺口,尤其是利率上升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生息风险就会随之增加,对净利息收益的影响也较大。
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当存款利率上升之后不可避免地在信贷市场中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也会随之上升。以“逆向选择”为例,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一旦贷款利率上升,一些偏好风险的借款者由于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而选择成为银行客户,而投资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风险厌恶借款人可能会放弃去银行借款。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所投资的项目风险程度也难做出全面、规范的衡量,现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项目,而那些低风险项目很有可能就会被放弃。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价格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资产价格受到利率波动影响时会造成商业银行不动产以及证券价格方面的变化,使商业银行不动产及证券价值遭到“稀释性”损失,对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规模及资产质量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在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作为主导和支柱,国内商业银行将很大一部分资金投放到证券市场;由于利率水平与证券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一旦利率市场出现利率上升情况,无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证券价格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的机制分析
1. 商业银行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存贷款利率都是由央行确定的 ,所有商业银行执行的统一标准。对于存贷款市场而言,很难通过利率杠杆提升银行的经营收益;而商业银行也往往采取提升服务质量、开发优质客户资源提升自身业务量,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采取的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施宏观监督与调控,不同商业银行主体会根据国家政策,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和制定更加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利率,因此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会存在利率差异性。可见,商业银行不仅要提升银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思路。
2. 商业银行要健全和完善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存贷款定价体系和产品多元化体系。商业银行在确定存贷款定价时要全面、深入分析当前利率市场化的现状,根据自身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不断形成依据产品、客户和资产结构实际差别的定价机制,有效实现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相统一。商业银行要逐步形成账户管理、信用管理以及管理成本等方面数据系统,为存贷款的定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不断完善内部报价及资金转移价格体系及风险溢价测评体系。此外,商业银行必须要创新业务类型,努力发展中间银行业务,开放创新多类型、多层面的产品,形成金融产品多元化。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改变当前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局面,通过发展中间业务以有效的弥补由于利差减少而带来的损失。建立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产品体系、发展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要提升整合商业银行结算类业务,努力开发发展投资银行类、个人理财、融资租赁等创新型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完善服务产品定价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行为,并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预警系统,保证中间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3. 商业银行要根据利率市场变化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构架精细且富有弹性的利率风险定价管理体系。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定价能力就是商业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较强综合竞争能力和较强盈利收益能力的现实表现。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善于捕捉利率市场化变化的各类信息,根据不同产品的资金成本、发展策略、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来确定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
同时,要善于从存贷款期限以及流动性确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制定科学规范的措施,有效防范由于定价不合理带来的波动。还要加强成本方面的控制与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产品创新要重视提升那些具有较强议价优势的业务类型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以此提升金融市场竞争中定价权。
4. 商业银行要努力构建与利率市场化相配套的各项机制措施。例如建立公共征信系统,以有效降低借款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评级制度,加大社会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督;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建立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对利率市场化调控与监管体系,确保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利率市场化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袁畅彦.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风险管理.现代经济,2007;6
      2. 刘湘云,唐娜.基于久期缺口的免疫策略及实证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 王力伟.农发行利率风险管理探析.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