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71 期
【作 者】
赵剑锋(博士)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 广州 510521)
【摘 要】
【摘要】资产评估行业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对评估理论框架体系还没有统一结论。本文借鉴相对成熟的财务理论框架体系,认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以评估目的为逻辑起点,以评估假设为理论前提,以价值类型为理论基础,以评估方法体系为理论主体,并将十大评估要素包含其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评估理论框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理论框架 评估目的 评估方法 公允价值
相对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的研究尚未完善,资产评估的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争议。由于财务理论与资产评估理论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本文利用相对成熟完善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尝试梳理和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
一、建立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重要性
随着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接轨,资产评估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例如牵涉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措施之一的房产税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评估房产的涉税价值,又如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级贷款价值评估问题,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不良资产的甄别、价值评估问题,以及在国际经济交流中越来越重要的知识产权应如何评估价值问题。
但与资产评估行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对资产评估理论体系还没有达成统一和成熟的共识。有些学者如余海宗(2001)是按照评估步骤来组织评估理论,汪海粟(2010)按照经济学视角将资产评估理论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余炳文等(2012)从资产评估内涵和哲学角度,将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分为质、内核、外核、环境四个嵌套的层次来进行构建,但理论结构又过于复杂化。
资产评估学与财务学相比较,同属于工商管理类下面的二级专业,在很多高校是将资产评估作为财务管理方向来进行设置和管理的。资产评估学最早也脱胎于财务会计学,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资产评估理论的专业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合理、清晰地界定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资产评估理论与财务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而财务理论框架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本文试图借鉴财务理论,思考和总结资产评估的理论框架体系。
二、基于财务理论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理论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财务理论框架是一套目标和理论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我们可以将财务理论框架看成包含各项财务要素,以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前提,以会计假设为基础,以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为主体的框架体系。而资产评估要素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的、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时点、评估结论十部分。笔者的思路是借鉴财务理论框架脉络,通过界定评估要素的内涵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和组织资产评估理论框架。
1. 以评估目的为逻辑起点。资产评估实质上是一项专业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工作,评估目的是由资产评估性质及其基本功能所决定的,所以评估目的就天然成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这一层次包含了评估主体、客体和评估目的三要素。本文所指的评估目的特指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而非特殊目的(暂不考虑资产交易或引起资产评估的特殊要求,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是确定资产在评估时间的公允价值)。
资产评估目的可归纳为价值发现,是一项动态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的价值分析、判断和估算过程。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实质是如何发现与确认价值,其价值发现的前提、价值的内涵和类型、价值发现方法都是价值发现实质的逻辑层次表现,这也构成了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起点。
而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财务会计目标,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流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应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受托人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某种意义上,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也是为资产转让、企业兼并、纳税评估等产权转让或非产权转让行为提供价值决策依据,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目的也适用于财务理论的“决策相关”目标范畴。
在这一部分我们还要强调,价值发现仅仅是一项专业性的咨询服务,而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公正性的作用,区别于财务理论具有公证属性,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品牌评估价值百亿,而侵权赔偿仅百万”的特殊案例事项,并能引导解释“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型过程中不同阶段资产价值发现的不同行为特征”问题,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外部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
2. 以资产评估假设为理论前提。资产评估假设是对评估行为作出的符合逻辑的假定说明,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假设、技术性假设等。资产评估假设的目的是价值判断,而财务会计假设的目的是会计计量,所以资产评估理论与财务理论的假设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资产评估的假设能够使得评估委托方更清楚价值发现的前提、应用范围以及风险,在评估中需要关注假设的变动性、限制性。在资产评估假设中,有两个假设是重中之重:其一为交易假设,是指资产价值评估是在假设交易基础上完成的,因而导致其产生两种不同行为——产权变动下的价值评估和非产权变动下价值评估。真实产权价值评估代表产权变动下资产价值评估,而非真实产权价值评估代表如纳税价值、抵押价值评估等,两者都要求按照假定交易前提判断其价值水平。其二为市场环境假设,按照市场特征是否满足信息对称、买卖双方平等、双方理性等限制条件,分为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都可以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只不过体现的具体价值类型不同。
而财务会计理论假设体系中四大基本假设为——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以及货币计量假设。除持续经营假设与评估假设中的资产使用状态假设有关联外,其他三项假设与评估前提体系基本无关。对于资产或企业状态的假设,财务理论与资产评估理论有联系,但两者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为对资产价值计量行为、环境的假定区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与资产评估理论的计量或评估方法的选择。
3. 以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为理论基础。FASB推荐公允价值广泛应用是近些年推动资产评估行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因而价值内涵及价值类型的确定构成了资产评估理论的框架基础。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可以看成是在特定资产评估用途和目的下如何选择评估客体价值的具体计量属性。由于“公允价值”概念广泛地应用于资产评估理论和财务理论,所以这一层理论框架的讨论就围绕着财务与资产评估对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展开。
公允价值是资产评估和财务理论联系的最重要的结合点,但两者对于公允价值内涵的表述并不一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公允价值是在公开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其基本要素是公平交易,交易信息获取无障碍、交易双方自愿理性。从上述表述可知,财务理论中的公允价值实际上相当于公开市场条件下资产评估理论所确认的评估价值。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中的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专业评估师认为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最可能达成的交易价格,其价值是在交易假设和市场环境假设基础上确认的,因而结合评估假设中的市场环境假设,可以衍生出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公开市场价值)和非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包括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等)。
对上述两种理论环境下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可知,资产评估理论中的公开市场价值等同于财务理论中的公允价值,而非公开市场价值是在不满足公开市场特征的其他类型市场环境中所实现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公允价值。因而,资产评估理论中的公允价值概念更加宽泛,所采用的资产计量属性更灵活。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这是因为财务理论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更重视客观性、可靠性的同时,兼顾相关性,所以财务理论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以及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是要求满足特定市场上能够客观、可靠取得的交易价格,而这个市场环境只能是公开市场条件。资产评估理论中的价值类型是价值发现的表现形式,体现为特定评估目的下不同的评估结果属性,是一定外部环境和假设限制下的价值内容,可以有相对更多、更灵活的表现形式:如从市场环境假设角度,按照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可将价值类型分为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按照价值观分析,从卖方视角来看价值应由成本内容构成,从买方视角来看价值应由未来收益的效用构成,从买卖均衡视角来看,价值应由市场价格构成。所以,价值类型包括重置成本、收益现值、现行市价等多种。不论如何分类,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评估价值内涵,更好地发现价值,这也是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的哲学基础。
4. 以资产评估方法体系为理论框架主体。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绝对是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等评估要素。评估方法体系的核心是评估方法,但还包含评估方法的行为依据与准则、评估方法实施程序以及评估方法对评估结论的解释说明,因而评估方法、原则、程序、结果共同构成了评估方法体系。这一层次围绕着评估方法计量属性展开。
资产评估方法是评估理论体系的内核,是指获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收益法最科学,但对未来收益、折现率等参数的估计也最主观和困难;市场法最简单,但要求的公开市场环境最严格;成本法在我国评估实务中使用频率最高,但也是三种方法中涉及参数最多、实践应用最不规范的一种。
评估方法体系的重点不是各种复杂的计算公式、计算程序,而是以评估价值类型为基础,联系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比较三种评估方法的应用前提和视角差异。①市场法的重点在于如何量化待评估资产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因素,并借助参照物的市场价格估算被评估资产价值,代表买卖双方均衡交易时市场价格的评估思路。②收益法的核心是三个参数,是通过对资产未来收益的折现来反映待评估资产的投资现值水平,代表从资产卖方角度评估的资产未来效用满足程度的思路。③成本法完全区别于财务理论中的成本概念,其涵盖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技术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四个参数指标。其中,实体性贬值类似于财务理论中的折旧概念,技术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未来收益减少所折现的贬值额,是基于买方角度所衡量的重新购置资产所付出的成本费用水平的一种评估思路。
而财务理论中的计量属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计量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FASB列举了企业财务报表确认与计量的五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些财务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评估方法的价值计量属性相似,其中,市场法类似于公允价值,收益法类似于现值,成本法中包含重置成本同时还需减去各项贬值。
可以看出,资产评估方法理论与财务计量属性理论有很多相通和共同之处,但评估方法体系的理论更加综合,是在一定评估原则的基础上,依照资产评估程序和环节,依据外部环境所作出的价值发现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相对于财务计量属性理论,资产评估方法体系选择的价值计量属性更加综合与灵活。
三、结论
本文认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以评估目的为逻辑起点,以评估假设为理论前提,以价值类型为理论基础,以评估方法体系为理论主体,将资产评估要素包含在这四个理论层次框架中。这一理论框架体系可以用来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行为,解释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指导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构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但毕竟资产评估理论与财务理论有着本质的差异,借鉴财务理论来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肯定会有不足和缺陷,在现在的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中缺乏对评估环境、评估道德风险理论层次的探讨,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完善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工作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余炳文,姜云鹏.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体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
2. 朱义令.现行会计准则下完善资产评估教学的思考.财会月刊,2010;1
3. 姜英兵.财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会计研究,2007;8
4. 戴蓬军.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