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 18 期
总第 670 期
财会月刊(下)
借鉴与参考
会计资料勘验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作用

作  者
谌艳青

作者单位
(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 四川泸州 646000)

摘  要

【摘要】 会计资料记录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轨迹,为侦破案件提供了线索和客观依据。本文在界定会计资料勘验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论证了运用会计资料勘验的必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 会计资料勘验   经侦   作用

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的数量日益增多,且经济犯罪有成为主流犯罪之势。经济犯罪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会危害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应当予以严厉打击。而会计资料勘验作为经济犯罪侦查(以下简称“经侦”)工作中比较有特色的措施,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会计资料勘验的概念
所谓会计资料勘验,是指侦查人员在对涉及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组织领导司法会计或者会计专门技术人员依法对被查单位的会计事项处理、会计资料和会计记录进行检查以及调查资金流向,从而获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确定犯罪事实是否成立的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其主要工作是查账和资金流向的调查。
在会计资料勘验中,经侦民警主要是充分利用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专业技能来完成查账或者通过银行工作人员完成资金流向调查等工作,并不需要经侦民警对其所有事务亲力亲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会计资料勘验必须由侦查机关实施。因此,要防止经侦民警将会计资料勘验中的查账与资金流向调查工作全部移交给专业人员完成。毕竟会计资料勘验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的,应当树立侦查人员主导侦查工作。因此,查账的重点和资金流向调查的工作进度应当由经侦民警制定和把握。同时,要防止经侦民警将其主观判断干扰和影响专业人员的工作,从而导致专业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分析偏离客观公正。
会计资料勘验的运用具有专业性,需要熟悉会计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查账和资金流向调查的思维和方法。在会计资料勘验中,虽然并不需要经侦民警对其所有事务亲力亲为,但是,在一些重要案件和突发性案件的开始阶段需要侦查人员运用自己的会计知识快捷地为案件定性,发现可疑线索、为案件侦破寻找突破口。因此,经侦民警在借助专业人员的同时,也需学习和掌握一些会计基本知识以及查账的基本技能。
当然,不能要求经侦民警在学习和培训会计知识时,样样精通,应该有所侧重。首先,应该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前提与原则、会计的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等。其次,学会常用的查账基本方法。一是要有强烈的取证意识,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获取和固定涉案单位的会计资料。二是能综合运用各种查账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审阅法、核对法以及计算机审查法等。特别是在运用核对法时,要注意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会计账册与会计报表、会计账册与库存实物等是否相符。三是在其工作中要注意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取证工作的认真细致。
二、经侦运用会计资料勘验的必要性
经济犯罪的本质属性是非法经济活动,特别是利用法律所许可的经济自由而进行的一种非法经济活动。其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经济犯罪必须发生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此,经济犯罪呈现出有别于以往刑事犯罪的特征,如智能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同时,在经济犯罪的现场,指纹脚印等痕迹对于侦查并无太大的勘查价值。换言之,经侦对犯罪现场的依赖程度不高。这就要求必须转换侦查思维,分析经济犯罪的特点,找到合适的侦查措施,另辟破案途径。
一般而言,经济业务会按照特定的规程有秩序地进行,规程的上下游之间相互牵连制约。同理,经济犯罪也会在这特定规程中游走,并在往来业务中留下蛛丝马迹,只是在经济犯罪中这种痕迹往往比较隐蔽,难以发现。故要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可通过会计方法将其揭露和证实。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换言之,会计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是社会生活中记录经济行为轨迹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信息系统。众所周知,犯罪行为一经发生,由于物质交换的结果,犯罪信息即同时出现。犯罪信息是由犯罪行为引起和形成的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表征。它广泛、大量、普遍地客观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
同理,经济犯罪的经济行为牵涉各个经济业务部门,而其痕迹轨迹均会呈现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当然,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避免东窗事发,自然会对信息进行篡改,抑或进行虚假的加工。但是,通过案发前后犯罪嫌疑人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经济犯罪的载体绕不过会计资料,犯罪嫌疑人只能利用其掩盖犯罪事实,而不可能脱离这个信息系统。换言之,会计资料记录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轨迹,为侦破案件提供了基础和客观条件。由此,会计资料勘验即为实现经侦目的比较有特色的措施。
三、会计资料勘验在经侦中的作用
1. 节约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率。当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高投入的刑事执法模式不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在执法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需要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从而节约侦查成本。会计资料勘验中经侦民警与专业人员的沟通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侦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方面,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已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全权职责,而是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只有充分挖掘这些专业人员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其沟通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会计资料勘验就是其中之重要体现。另一方面,经济犯罪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犯罪。其中,查账和资金流向调查涉及众多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一般的经侦民警不可能样样精通。倘若事事均由经侦民警亲力亲为,不但难以提高效率,反而会贻误战机,让犯罪嫌疑人毁赃灭证。
2. 发现案件线索,甄别犯罪手法。经济犯罪具有智能性、隐蔽性等特点,所以往往不易被发现。若只是坐等群众的举报线索,则会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犯罪嫌疑人出逃、毁赃灭证的情况。因此,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应在基础业务建设或日常工作中主动出击,发现各类经济情报、线索和事实,如通过经嫌调查、阵地控制、特行管理等工作去发现相关经济犯罪的线索。同时,通过会计资料进行勘验也是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相关线索的有效途径。
通过会计资料勘验发现线索的方法有以款、物和单位名称为重点的勘验方法,特别要重点审查会计账册中“应缴税金”、“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其他应收款”等易出问题的科目。同时,会计资料勘验还可通过选案分析的方法,获取案件线索。选案分析的关键之处就是从发现异常入手,挖掘发现经济犯罪案件或线索,选择并确定侦查对象和范围。其具体方法是从单位会计资料中找出那些超出正常规律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比如,异常数字、异常往来单位、异常账户关系、异常时间地点以及异常经济业务等,均应进行检查,进一步进行查实。
3. 查明资金流向,核定涉案金额,保全涉案证据。经济犯罪侦查,其主要工作是围绕资金和钱财来进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案件中,涉案财物的流向是侦查工作应查明的核心问题。犯罪嫌疑人获取财物的方法、处分财物的手段是判断其具有非法占有故意的重要标准。所以,诸如此类案件应将侦查工作的重点放在搜集反映财物去向的证据上。同时,经济犯罪在进入实质阶段以后,留下的种种犯罪痕迹往往以会计资料的形式出现。因此,会计资料勘验措施的运用往往能查明资金流向。
会计资料勘验中,资金流向调查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如审查相关的财务账册、凭证和报表,调查询问相关的知情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查询相关人员或单位的银行账户等。其中,资金流向调查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从犯罪嫌疑人控制的账户入手,查清涉案资金流向。犯罪嫌疑人大额资金的进出往往都需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通过查询其控制的所有账户,掌握其案发前后一段时间的资金进出情况,则能及时了解付款单位和收款单位的情况。通过对付款单位和收款单位的调查,了解与犯罪嫌疑人的资金往来,判断其为购货单位还是销售单位,以及交易金额的数目、债权债务关系等情况。一旦对犯罪嫌疑人买卖货物情况、每批货物的数量和单价、货款来往的数量有了明确的掌握,就能及时区分不同货款的情况,为侦破案件获取线索和证据。
在调查资金流向的同时,可将各环节会计记录的案件资金进行计算和确定,从而核定涉案金额。需要注意的是,取证是侦查工作的核心。在会计资料勘验中,还会通过照相、封存等方法将所发现的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会计资料固定、提取和妥善保存。
4. 确定案件时空要素,追踪犯罪嫌疑人。会计资料勘验能帮助确定案件时空要素。会计资料中对每笔经济业务的记载都是比较详细的,包括每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比较重要的载体是会计原始凭证。一般而言,时间是会计原始凭证的必要记载事项,而地点则可以通过会计原始凭证上的印章以及相关的合同文本确定。
对经侦部门而言,犯罪嫌疑人的确定直接影响着侦查模式的选择、侦查的措施、步骤和手段等,更决定着整个经侦的进度。相对而言,经济犯罪嫌疑人是较易确定的。一方面,从案源分析,其他部门移送以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案件占了绝大多数,且大多能提供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有关具体情况。另一方面,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有经手人和责任人,进而反映了一定的责任归属,而这种责任归属在会计资料中均有记载和反映。因此,通过会计资料勘验往往能追踪到犯罪嫌疑人,并通过 “由人到案”的侦查途径,围绕已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再通过会计资料勘验等侦查措施查证线索、收集证据,最终认定或否定其犯罪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小白.经济犯罪侦查.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国民,李双其.侦查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 宋卫东.经济学常识速查速用大全集.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