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 17 期
总第 621 期
财会月刊(中)
理论与探索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作  者
滑福宇 赵婷婷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摘  要

      【摘要】本文首先选取影响国债规模的五个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居民储蓄收入、财政赤字、国债累计余额、国债还本付息额,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方差分解,发现这五个因素与国债发行规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然后基于VEC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国债发行额,并分析了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度性。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   协整检验   方差分解   VEC模型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行国债主要出于三个目的:①弥补财政赤字;②对财政预算季节性资金余缺进行调剂;③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国债自从1979年开始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已经达到17 778.17亿元。然而作为一种需要在未来还本付息的债务,迅速膨胀的国债规模也会增加政府偿债压力和风险。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美国主权债务降级等全球性经济事件,说明只有合理的债务规模才能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才能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地发展。
目前,有关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有很多,李灿(2000)等采用国民生产总值GDP、居民储蓄S等相关因素直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反映国债的发行规模。
朱世武、应惟伟(2000)采用AR-GARCH模型对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中央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但未预测未来的国债规模。
纪凤兰、张巍用Eviews建立单方程模型,研究得出财政赤字和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但忽略了数据自身是否存在非平稳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