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13×90
213×170
    

    发行部:027-85777701
    85777703(传真)
    稿件室:027-85777738
    投 诉:027-85777739

《会计基础》考点辅导:收入、成本和费用(2)
更新时间:2012年6月19日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计算

  一、利润

  (一)利润的计算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部分: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记入当期损益的收益(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期末结转各项损益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1)将各损益类科目年末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①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6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700 000

  营业外收入       80 000

  贷:本年利润       6 780 000

  ②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6 2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 0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40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80 000

  销售费用        500 000

  管理费用        770 000

  财务费用        200 000

  营业外支出       250 000

二、企业所得税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1)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行政性罚款等)。

  (2)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例10-47】甲公司2010年全年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为58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利润总额=6 780 000-6 200 000=580 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580 000(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580 000×25%=145 000(元)

  (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14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45 000

  借:本年利润    145 000

  贷:所得税费用   145 000

  (三)结转本年净利润

  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费用=580 000 -145 000=435 000(元)

  借:本年利润 4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35 000

    

  【例10-48】接上列,本年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应编制的会计处理如下: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3 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3 500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0 000

  贷:应付股利          20 000

  同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3 5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3 500

  ——应付现金股利    20 000

  调整后的未分配利润=435 000-63 500=371 500元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科目如出现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对于未弥补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但弥补期限不得超过5年,超过5年以后可以用税后利润弥补,也可以用盈余公积补亏。

  三、利润分配

  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