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 08 期
总第 376 期
总第 376 期
财会月刊(综合)
经济与管理
【作 者】
陈 敏 邓晓兰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 要】
公共品供给理论认为,为了最大化地避免公共品供给的效率损失,地方性公共品应该由地方政府供给。欠发达地区(即地方财政收入在200亿元以下的省、市和自治区)由于受历史、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公共品(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这已成为阻碍这些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欠发达地区政府融资困境,探讨区域性的政府融资渠道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政府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内源融资比重小,资金缺口无法弥补。地方政府的内源融资渠道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然而,通过这三种融资渠道在欠发达地区所能融入的资金十分有限。首先,虽然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内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是1994年“分税制”的实施大大缩减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地方税种虽多,但缺乏税源充沛、税额大、收入多的“当家”税种。而且,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营业税、城建税等地方主干税种难以增收。其次,非税收收入应该作为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补充。据调查,不少地方的费负已超过了税负。以甘肃省为例,各类收费和基金收入已是地方税税收收入的1.5倍。中央政府为了社会的安定以及政府职能的完善,取消了不少收费项目。这使得地方政府本来不高的财政收入更加萎缩。最后,合理、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和维持同等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通常都有10% ~ 30%的收入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但我国目前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还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