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张宝贤1,唐建荣2(教授)
【作者单位】
1.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4;2.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022
【摘 要】
【摘要】“互联网+”时代,本科高校应及时把握大数据时代脉搏,推进会计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持续变革,积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基于会计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界定了“互联网+”相关概念,指出了“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冲击,明确了会计教育发展新方向,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本科高校教育顶层设计、教师队伍、教学软件、教材选取方面的变革措施,丰富了“互联网+”会计教育理论。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教学模式;管理会计;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36-0080-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将会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传统会计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向滞后、授课方式单一、网络思维缺乏、复合教师稀缺,而新型模式具有资源互联互通、价值网状交互、数据高效传输、生态开发创新等特点。因此,有必要构建“互联网+”新型会计教育模式,以使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出具有数据挖掘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管理应用人才。
一、我国本科高校会计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014年1月 ~ 2017年7月,中国知网共收录会计教育研究文献749篇,包含核心期刊文献118篇(CSSCI文献50篇)。既有文献对会计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方法研究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当前会计教育研究成果偏少、独创观点缺乏、高层成果稀缺,而有关“互联网+”会计教育的文献更少,核心期刊文献仅有17篇。
秦荣生(2015)论证了“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互联网+”催生了会计教育新形式,政府、企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会带来线上线下会计教育双繁荣。黄世忠等(2015)、张林等(2015)认为,互联网加快了会计资源共享,促进了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高一斌(2015)认为,互联网引起了商业模式、交易方式、管理活动大变革,对各行业尤其是会计教育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毛元青等(2015)、王伟国等(2015)认为,“互联网+”推动了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了会计信息化技术发展。王兴山(2015)、曾云山(2015)认为,管理会计职能正在凸显,会计实时预测、动态监测、科学评价功能日渐增强,“互联网+”时代,会计基础、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会计职能改变均对会计教育提出了转变要求。龚玲(2016)、张红琴(2015)对“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证。刘国城等(2017)分析了“互联网+”对本科教育的冲击,探讨了目前本科高校会计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了“互联网+”会计教育的变革之路。冯巧根(2016)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情境特征管理会计,指出要丰富管理会计理论及教学内容。
综观现有研究成果,虽已有部分学者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会计教育的冲击,但整个会计教育界尚未对此做好思想准备,忽视了互联网对会计教育造成的长远影响。“互联网+”时代已悄然来临,会计学术界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会计教育新理论。
本文以“互联网+”管理会计教育为研究重点,论述了“互联网+”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造成的冲击,明确了“互联网+”时代会计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变革举措。
二、“互联网+”会计教育相关概念
1. “互联网+”会计教育。“互联网+”会计教育是指以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为支持条件,以利用互联网优化会计教育资源为发展理念,以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科技教育融合为推行手段,将会计、技术、教育、用户、信息深度整合创新,提升会计教育创造能力及发展能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发展工具的会计教育发展新常态。“互联网+”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尊重人的个性选择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会计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会计教育+互联网”,而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会计教育行业结合发展,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生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会计教育中,提升教育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协同发展能力。
2. MOOC。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包括注重知识传授的行为主义慕课和注重联通与社交网络的关联主义慕课。其以视频为载体,将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以免费形式,通过互联网供全球学员共同使用。慕课的典型特点是将名师授课内容以网络形式向全世界传播,以实时在线测试方式反馈学员学习情况,将学生学、教师教的情况以大数据形式上传至客户端。目前慕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基础会计、政府会计。
3. 微课。微课即微视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信息设备的便利使得人手一机上课成为现实,教师可以将会计专业课程中的难点、疑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网络媒体,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未理解的知识点或实践操作障碍,师生互动讨论,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辅导。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会计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微课的典型特点是:坚持学生为本,重视情景教学及资源活动设计,激励学生完成指定任务,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微课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框架,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权;学生可以视个体情况差异,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更具操作性、实用性、实践性。
4.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预先制作会计教学PPT、练习题并录制教学影像,学生课前可通过网络下载观看,课上通过与教师互动,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教育—内化”教学模式,将其改造为“内化—互动”模式,即将教育过程前置,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课堂时间以内化为主。这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要,以重构主义、人本主义为指导,混合了多种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重视教学结构与知识结构的重新安排,强调教学相长,以学促教,师生共同进步;坚持学习民主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推动民主、平等学习氛围的形成。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学习过教学内容,课堂以辩论、演讲、讨论形式可以将知识再次深化,加深学生的印象,构建了良性学习生态课堂,使得学习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
5. XBRL。XBRL即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指将以互联网、跨平台操作系统为基础的计算机语言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及对外信息披露,其实质是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的有机结合体。XBRL可以分析非结构化数据,且与其他软件融合供信息使用者使用,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在管理会计领域,通过XBRL收集公司数据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对外发布。利用XBRL技术,使用者可以通过会计软件将信息自动转化为自我需求信息格式。
6. 大数据。大数据指用常规软件捕捉、加工、处理数据信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具有洞察力强、敏锐度高、决策速度快的特点。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纳入会计报告系统,会计报告成为反映企业综合信息的载体,大数据将无法定义的会计要素加以定价,从而完成数据信息传输任务。
7. 云计算。云计算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虚拟、易扩展的资源,数据共享是其典型特征。当前以在线版会计教育软件为主流。云计算关注信息时效性,对会计教育软件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满足海量用户需求,会计教学软件要具备高存储、易读取能力;二是要满足虚拟化云平台建设,满足动态存储、动态运算的要求;三是信息安全性要高,抗攻击能力要强。
三、“互联网+”时代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造成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普及,传统会计系统也必将向互联网系统转化,会计管理职能、核算职能逐渐增强。因此,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了解局域网、云计算等网络应用知识,以适应网络平台的工作。同时,会计人才还需掌握网络管理技能,确保计算机工作稳定、安全。但当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顶层方案设计滞后,高校缺乏软硬件支持,教师尚未上时代步伐,教材内容欠缺较为严重。
1. 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脱离社会需求。传统会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账务处理能力培养,而轻视管理会计职业素养形成。在“互联网+”时代,会计职能已由静态账务处理向动态管理分析转化,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等学科重要性日益显现,账务数据采集、处理完全可以依赖计算机或网络完成。此外,现代企业更加需要的是掌握会计信息化、能通过数据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以及帮助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管理信息的专业人才。
实践性、操作性、变通性是会计专业的特点,但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当前教学模式普遍是教师先讲解理论,然后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写会计分录。由于过多接触空洞的文字,学生无法理解实际账务处理,学习效果较差。虽开设了会计实验课,但设置的课程仍然以编写会计分录为主,实验软件滞后使学生无法提起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实验实训课时偏少。
2. 教师知识结构断层现象突出。以管理会计为例,“互联网+”时代,教师除具备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分析、数据搜集整理等知识外,还需掌握潜在风险管理、战略选择评估、宏观政策预测、领导沟通交流等知识。同时,互联网知识也是高校教育必须掌握的知识。然而高校教师接受高等教育时,普遍未接受过此类知识教育,导致自身知识结构断层,只能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除具备互联网软件知识外,还需对移动终端设备应用自如。但当前高校部分中老年教师尚未达到此要求,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他们缺乏像青年教师那样接受新事物的热情,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接受能力较弱,也不愿意使用微信、微博、QQ等现代联系方式。青年教师虽能掌握此项技术,但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比较小,导致现代互联网教学手段使用率并不高。
3. 软件建设结构失衡明显。“互联网+”时代,打造中国会计服务升级版重点在于培育发展管理会计,因为管理会计注重参与决策分析、创造更多价值、提供战略支持。传统管理会计以静态预算进行反馈、控制、评价,而“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应注意环境变化、动态监控,提供实时战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改善业绩服务。因此,应构建财务分析控制、战略决策规划、资本市场运作、全面预算控制、风险管理控制、绩效评估考核升级版管理会计体系。
然而,当前本科高校过多注重互联网硬件建设,忽视了与之配套的软件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软件建设偏重于财务会计软件,而忽视了管理会计软件建设。第二,既有管理会计软件实验课程走形式现象突出,仍然以解题或案例分析为主,少有企业调研或管理分析报告。第三,西方国家管理会计以数据分析为主,但我国中小企业可供管理会计进行数据分析的案例较少,教师获取大公司数据又有一定难度,且大公司极少将财务机密数据对外公开,这就造成目前教学中管理会计使用的软件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符。
4. 教材内容滞后弊病显现。第一,以管理会计为例,当前本科高校所选的教材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成本分析、经营决策、营运资金、责任控制、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等,这些内容只是管理会计基础知识,而对“互联网+”时代诸如客户管理、供应商选择战略、实时价值链监控、准确风险预测、资金科学决策等内容介绍较少,学生也无法体会管理会计管理的精髓,人才培养目标更无从谈起。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设置会计科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内容展开,以事后反映为主。“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事后核算工作较简单,逐渐被财务机器人取代,企业会计人员不再从事管理价值较低的繁琐的日常事务,而需要做参与分析决策、创造企业价值、提供战略支持的管理工作,显然当前教材内容已无法适应现实需求。
第三,教材内容设置过于专业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教材编写红线,缺少新兴专业学科和基于云技术的实时做账、实时报账、实时审账知识,更缺少计算机科学、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报销、云存货等内容。此外,“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而传统管理会计框架都是基于稳定会计环境而设计的,这就导致管理会计整体知识框架需因时而变。
四、“互联网+”时代会计教育发展新方向
扁平化、离心化、自组织是互联网的特征,这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时,会引发社会经济各领域生产资源、组织方式、生产关系的重新组建,也会创造出新组织形式、新组织观念。当互联网与高校会计教育融合时,就会赋予其新使命、新生态。
1. 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注重综合性、专业性、实用性。
(1)综合性。当前本科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仅仅对他们进行理论培养、实践操作培养还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应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管理意识、理财能力、纳税筹划、会计法规、经济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2)专业性。社会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虽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到了一定程度,但操作能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业务娴熟而技能欠缺。故对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应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依靠娴熟的业务能力胜任会计工作。无论社会发展大方向还是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均对本科学生专业性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提升专业性也成为必然。
(3)实用性。现实条件下,用人单位不会为培养会计人才投入过多资金与精力,这就迫使高校培养学生时需注重社会或用人单位需求,尽最大可能提供实践或模拟环境,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没有意义和价值,因此会计专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实用性。
2. 会计教师队伍组成年轻化。“互联网+”时代,年轻教师队伍优势逐渐显现。第一,年轻教师易于接受新事物,教师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形成会直接影响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第二,年轻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将互联网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如果学生遇到某些不能理解的专业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再次讲解细化,帮助学生理解。第三,“互联网+”时代,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发展,通过微信、QQ,教师可以实时解决学生困惑。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年轻教师在校期间曾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从事教学工作期间,其能够积极吸收最新发展成果,善于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积极采取网络录播、在线直播、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专业论坛等授课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授课效率。
3. 会计教学软件偏向管理化。“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业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明显。第一,客户下单、材料采购、票据报销、电子报税、存货盘点等均可通过云财务平台处理,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工作逐渐弱化,电子凭证编制、审核、传输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第二,企业客户诚信度、成本分析与控制、企业盈利发展趋势均需会计人员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来,这就要求其具备通过软件抽丝剥茧、提炼数据、汲取经验、提出意见的能力。因此高校会计实验软件教学中,必须加入数据处理及相关领域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
4. 会计教材编写体现综合化。“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交换,将互联网相关知识引入高校教材是大势所趋,日常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此外,基于互联网技术,打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界限,将现有教学内容与在线课程紧密结合,可以探索出一种课程互选、学习成绩互认的新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重在探索以教育理念为核心,将优势教育资源全面整合的发展之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高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对信息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还需详细了解网络常见问题,熟练应对信息技术难题,毕竟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据平台必须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如果设计的平台不能确保会计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那么财务平台肯定存在安全隐患,数据大厦终会倒塌。因此,在编写会计教材时必须加入数据安全、数据处理、数据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高校编写会计教材时必须洞察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会计法规、税法的修改情况。
五、“互联网+”时代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变革措施
“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需关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使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坚持与时俱进,改善教学实验软件;选取适合构建会计学科群的优质教材。
1. 深刻理解“互联网+”会计教育理念,做好会计教育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指统筹考虑系统各要素、各部分且统领全局的总体设计,是解决当前“互联网+”会计教育问题的最佳智慧体现。要想做好“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必须从“互联网+”教学实施条件入手,灵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如图1所示:第一,“互联网+”会计教育必须依托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中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灵魂,注重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会计情景实训平台、交互式会计情景设计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第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手段。要构建混合教学环节,尝试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数据意识,开设“互联网+”创新课堂。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再次反馈给实施条件,对实施条件进行整改,以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数、云计算。第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八大教学形式为组成部分,以必要的软硬件为教学环境,由业务实训模块、岗位实训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商场演练与竞争模块组成。实践教学体系与大数据云计算使用相辅相成,运行过程中前者与后者互相修正、互相融合,从而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统一。
2.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管理会计理念培养。教师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教师素质关乎整个教育界质量。“互联网+”时代,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在高校教师中要普及互联网思维,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等形式提高其计算机软件编写、硬件维护等基本知识,使高校教师掌握主流会计软件操作,提升其计算机知识水平。第二,互联网推动了管理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要鼓励青年教师加入专业管理会计师组织,通过一线实践操作,青年教师可以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第三,聘请校外优秀管理会计师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教学,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形成集群式教学模式,将教师导学、教学、督学有机结合。第四,改进“互联网+”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高校教师依靠硬件设施、软件、手机APP可以完成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过设置交流讨论区,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及学生在线学习资料库,尝试开发网络自主测试系统。第五,鼓励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现代教育模式。
3. 坚持与时俱进,改善教学实验软件。“互联网+”时代,实时做账、实时报账、实时审账已成为会计业务的特点,会计实验软件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可通过以下三点进行改进:第一,构建互联网教学实习工厂。学校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模拟企业真实市场竞争环境、管理环境、财务环境,构建教学实习工厂,真实再现企业运作模式。计算机系统软件允许虚拟企业长期运行,按真实情景设立办公场所,模拟经济业务,使学生借助视觉冲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构建“实验室、企业、政府”一体化教学情景必须借助互联网。第二,采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学生队伍庞大,企业无法吸收大量实习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开发互联网校企合作软件,将校企合作通过互联网实现。在这种实习模式下,学生档案保存在数据系统中,为企业招聘员工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三,开发区域“财务云平台”。“财务云平台”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财务基地,学校可以灵活聘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高校会计教学,充实高校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4. 选取适合构建会计学科群的优质教材。“互联网+”时代对我国会计学科群教材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一,要整合现有可用课程教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视频剪辑技术的发展,国内诸多视频学习网站均可成为会计专业教学视频免费资源库,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筛选适合不同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编制教材供不同学生使用,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第二,教师可以自行开发课程教材,每个学校办学定位有差别,现有教材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学需要,主讲教师可以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第三,改良传统教材及习题资源,使之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课程教材不应仅为纸质教材,而应多元化,微课、慕课、视频、动画均可成为教材建设对象,这样才可形成线上与线下课程互补的局面。
六、结语
营造良好的“互联网+”会计教育生态环境非一日之功。“互联网+”时代下会计教育模式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持,由网络、信息、会计各方面专家共同完成。“互联网+”会计教育不仅要实现技术突破,更需对顶层设计、教学思维、教学软件、教材选取等方面进行彻底变革。学校应根据新时代背景制定新的教师评价模式,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会计教育工作者应灵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手段,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刘慧凤,姜苏娱.我国会计教育研究文献综述——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会计研究,2015(6).
杨军.“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变革[J].会计之友,2015(18).
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当代财经,2015(12).
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