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财会月刊(36期)
改革探索
基于竞争驱动视角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作  者
万伦来(教授),王文一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

摘  要

    【摘要】基于2009 ~ 2015年我国9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测算Lerner指数来度量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运用似无相关回归(SUR)的研究方法实证考察在竞争驱动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程度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时降低了净利差水平,这种影响效果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有所差异。
【关键词】竞争驱动;非利息收入;净利差;似无相关回归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36-0046-7一、引言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国内贷款利率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利率市场化可通过收入效应、储蓄效应和渠道效应来深化金融市场功能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但同时也会使得银行的利率波动幅度加大,从而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
大量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整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即以净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面临着来自银行同业以及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挑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水平呈现出不断收窄的态势。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探索,积极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以多元化的收入结构逐步取代以存贷业务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从而拓宽利润来源、提高经营绩效。
据OECD(2008)的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银行业的非利息业务都在逐年增长,甚至部分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已经远远赶超利息收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比重也从2007年的9.72%上升到2015年的23.37%。那么,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水平以及净利差会受到影响吗?发展非利息收入是否会对传统的净利差产生冲击?净利差又是否会影响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水平?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关乎到我国商业银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关乎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结构转型和调整升级。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战略、运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现有存贷款业务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非利息业务的经营理念、激励模式等也在各类银行中有所不同。因此,有理由认为当同样面对市场竞争程度的提升时,净利差与非利息收入所受到的影响在几类商业银行中可能存在差异,而目前国内对于分类银行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由此,本文基于竞争驱动的视角,探究各类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在面对竞争程度提升时受到影响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为商业银行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银行市场竞争与非利息收入
国外学者较早意识到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驱动对于非利息收入的影响问题,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现有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市场竞争程度的提升对银行非利息业务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竞争—脆弱”理论来看,竞争加剧时,银行会因此更专注于传统存贷业务,并相应缩小不稳定、高风险的非利息收入业务范围。Hidayat(2012)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竞争力大的银行能从存贷利差业务中获取可观的收益,而因此缺乏发展非利息业务的动力,尤其当非利息收入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波动和更高的金融风险时,这种动力更加不足。而从“竞争—稳定”理论来看,虽然竞争程度提高会加剧贷款组合的风险,但是银行可以通过拓展非传统业务来维持其整体经营权的价值。相比之下,利息收入对利率波动和经济周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而手续费、佣金收入等非利息收入能为银行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Nguyen、Shrimal Perera(2016)指出,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银行具有更大的动力去拓展多元化经营的渠道,以此扩大自身业务范围,从而带来更多收益。同时此类银行可能会通过缩小净利差或贷款利率而更多地从事一些非传统业务,如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中获取非利息收入。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与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并非只是简单的线性相关。Nguyen(2012)利用15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银行的市场化与收入的多元化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当银行的所有权类型和所处区域不同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对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偏低,但随着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和银行业间竞争的加大,这一比重在近几年已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从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这两条线展开。朱卫东(2013)采用我国16家商业银行1997 ~ 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总资产、存款占比、净利息收益率等正相关,而与管理费用、贷款损失准备金负相关。朱波、杨文华等(2016)使用成分预期损失(CES)的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结果显示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日益兴起,银行业竞争加剧,已陆续有学者开始关注市场竞争驱动对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存在何种影响。许坤(2015)利用我国11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市场力量对经营模式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力量越强,垄断地位越明显,竞争程度越弱,则银行通过手续费和佣金业务补贴利息业务的动力越小。申创、赵胜民(2017)研究发现,竞争度的提升同时提高了银行总体和分类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且中小型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对市场竞争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因而会更加积极地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
(二)银行市场竞争与净利差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以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银行的净利差业务受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目前国外多数研究结论显示,银行市场竞争驱动与净利差水平呈负向关系。竞争程度的加剧会缩小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差,从而使依靠传统利差业务获得的收益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收窄。Maudos(2004)利用欧盟国家1993 ~ 200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了银行业净利差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欧盟国家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加大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使得银行存款利率难以降低,这使得传统业务净利差面临着巨大压力。
B.Williams(2007)利用澳洲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此外,Nguyen(2012)同样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银行在资金获取市场中的相对优势受到冲击,同时削弱了银行在贷款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多数银行不得不在非传统业务中寻求发展,以弥补传统业务盈利水平下滑导致的利润空间下降。
我国早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就已形成了全国性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导致银行金融服务的差别定价举步维艰。国内学者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与净利差之间的关系也主要是从净利差的决定因素角度进行探讨,并且多数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当前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净利差存在负向影响。钟伟、沈闻一(2006)研究发现,银行规模集中度、竞争强度与净利差水平均为负相关,因此以大银行为主的区域市场中,净利差往往处于较低水平。王欢、郭建强(2014)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 ~ 2013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我国大型银行数量较少,因此不充分的竞争使得银行能够利用自身的市场力量来获取垄断租金,从而产生较高的净利差。刘莉亚(2014)研究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银行间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金融脱媒现象也愈演愈烈,导致净利差收入大幅收窄。此外,周鸿卫、胥荷香(2015)认为贷款利率的放开会激发银行市场竞争,扩大商业银行议价空间,直接导致行的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但也有少数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如何娜(2009)认为,在金融自由化之后,很多转型国家的利差会显著提高,而较高的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以及高通货膨胀率等被认为是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者已对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鲜有文献关注市场竞争驱动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而且多数学者忽略了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的相互关系,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同时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间竞争、非利息收入和净利差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也不断增强。鉴于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市场竞争驱动怎样作用于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以弥补现有研究领域的不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直至2008年年末,我国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革,且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在2008年前财务报表信息缺失严重,为保证面板数据尽可能完整平稳,本文缩短了样本区间,收集整理了2009 ~ 2015年间的国内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银行层面的数据大多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Bankscope数据库,部分缺失指标通过查阅银行年报进行补充修正。在数据库报告的2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本文借鉴以往研究文献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外资银行;剔除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剔除数据缺失严重和存在极端异常数据的商业银行,最终选取了连续期不低于3年的99家国内商业银行在2009 ~ 2015年间共698个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20家农村商业银行。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的指标描述。
(1)银行非利息收入(NII)的衡量。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汇兑损益、证券投资收益以及其他营业收入等(顾晓安、王鹏程,2015;段军山、苏国强,2011)。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NII)这一指标来衡量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水平。为了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另外采用了衡量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的赫芬达尔指数(NII1),即“1-(净利息收入占比的平方+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平方)”作为稳健性检验指标。
(2)银行净利差(NIM)的衡量。本文采用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除以总资产来衡量净利差(NIM)的水平。这一指标既是盈利性比率又是效率比率,它代表了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传统存贷业务收入的来源。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净利差不仅可以传递银行系统效率的重要信息,而且能够反映银行通过严格控制盈利性资产和寻求最便宜的资金来源,实现利息收入增长大于利息支出增长的能力。本文另外采用净息差(NIM1),即“净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作为稳健性检验指标。
2. 核心解释变量的指标描述。银行市场竞争驱动(Lerner)的衡量。本文采用勒那指数来衡量银行竞争驱动水平。相较于一些测量竞争驱动的其他常见指标,如市场份额、赫芬达尔系数(HHI)、Panzar-Rosse模型、H统计值等,勒那指数在测算银行市场竞争时可以基于更加微观的面板数据,因此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不同类型银行的市场竞争驱动水平。勒那指数的指标定义如下:


其中,i代表银行个体,t代表年份,P代表银行产品的产出价格,MC代表银行边际成本。由式(1)可以看出,勒那指数取值应该在0到1之间,取值越大,说明银行近乎于完全垄断,其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就越强,竞争驱动越小;反之,则表明银行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于边际成本计算,本文借鉴吐克·阿里斯(2010)和芬格库瓦(2014)等的做法,使用单产出、两投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银行的边际成本:
LnTC=a0+a1LnY+[12]a2(LnY)2+     bjLnwj+
        bjkLnwjLnwk+    cjLnyLnwj+θ1Trend+
[12]θ2Trend2+ζTrendLnY+    λkTrendLnwk+εi (2)
式(2)中,TC、w、y分别表示银行的总成本、投入品价格以及产出,w1、w2分别表示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Trend是一个时间趋势项。相关变量的说明见表1。
式(2)两边对y求导,得到边际成本:


 (3)
因此,本文先估计式(2),得到相应的估计系数值;然后代入式(3),得到每家银行在各个年份的边际成本;最后代入式(1),即可得到每家银行在各年度的勒那指数。
3. 其他相关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的影响,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资产规模、权益比率、风险承担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所有变量的符号、名称及计算公式详见表1。
(三)检验模型
鉴于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水平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且二者同时受到市场竞争驱动的作用,这就导致普通的OLS估计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在这种同时期相关性存在时,用似无相关回归估计(SUR)的方法联合估计系统方程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方程所提供的信息,且能对不同方程的参数进行约束检验,从而获得有效估计。相较于普通的单一方程OLS估计,SUR能够提高估计的效率。因此,本文借鉴孟冰岚(2016)、郑志丹(2016)等的做法,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SUR估计方法检验市场竞争驱动如何作用于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本文将所有样本分为四组:全样本组、大型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组、城市商业银行组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组,据此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NIIi,t=∂0+∂1NIMi,t+∂2Lerneri,t+∂3~7Controlsi,t+∂8∑Yeari,t+∂9∑Banki,t+εi,t (4)
NIMi,t=β0+β1NIIi,t+β2Lerneri,t+β3~6Controlsi,t+β7∑Yeari,t+β8∑Banki,t+ηi,t   (5)
其中,NIIi,t和NIMi,t分别表示第i家银行在第t年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净利差,Lerner为市场竞争驱动指标。考虑模型可识别性以及内生性的影响,方程(4)中选择资产规模(Lnscale)、营业费用率(Cost)、权益比率(Equity)、存贷比(D_L)以及管理成本(Lnmanage)作为控制变量;方程(5)中选择资产规模(Lnscale)、交易规模(Lnq)、贷款比例(Loan-R)以及风险承担水平(Z-score)作为控制变量。εi,t、ηi,t表示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即扰动项。为验证结论的稳健性,下文借鉴邦德等的经验法则,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似无相关回归法(SUR)对模型进行估计。回归分析全部使用Stata 12.0软件完成。
四、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Lerner指数的最小值为-1.8475,最大值为0.7867,说明我国整体银行业市场竞争驱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NIM的均值为2.5534,标准差为2.1478,说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作为主营业务的存贷款业务发展稳定,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赚取利润仍是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对于NII这一指标,可以看出波动范围在[-5.58,84.87]区间内,同时均值为16.5888。这反映出非利息收入占比在观测期内波动较大,但在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在整理数据时发现,各个期间内多家银行普遍存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为负值的情况,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常常会出现亏损,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由表2还可以看出,各银行在资产规模、贷款状况以及资本结构等方二)回归结果分析
1. 全样本银行。本文分别采用OLS和SUR的方法对全样本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竞争驱动如何对整体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产生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联立方程模型的R2均大于0.6,且P值均为0.0000,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分析回归结果可知:
第一,两种回归方法结果均显示,Lerner指数与净利差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由于Lerner指数越小,竞争驱动程度越大,由此可知银行的市场竞争与净利差呈反向变动关系,即竞争的加剧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致使净利差水平下降。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各商业银行为维持客源,提高自身在竞争市场的地位,不得不在存贷款市场上进行竞争性定价,在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净利差空间的收窄。
第二,两种回归方法结果均显示,Lerner指数对于非利息收入占比的边际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在竞争驱动下,银行市场竞争与非利息收入占比同向变动。这与许坤(2015)的研究结论类似。竞争水平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银行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因此商业银行会通过收入的多元化来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也就相应地增加了非利息收入。同时为满足流动性要求和盈利目标,银行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以规避管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非利息业务的拓展正是金融创新的结果。
第三,无论采用何种回归,非利息收入占比都与银行的净利差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二者呈负向替代的关系。我国学者郑志丹、刘莉亚等的研究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事实上,国内有的银行通常会牺牲一部分非利息收入(如免银行卡年费、免银行转账费用、刷卡送礼品等),来维持其传统业务的发展。另外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非利息收入与资产规模、管理成本、权益比率和存贷比正相关,而与营业费用负相关;资产规模和贷款比率会对净利差产生正向影响,而交易规模和风险承担水平对整体银行的净利差影响并不显著。

 

 

 

 

 

 

 

 

 

 

 


2. 分类样本银行。如前所述,根据不同银行类型将样本划分为大型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三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
第一,从非利息收入占比回归方程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类型的银行,Lerner指数都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负相关,这与上文研究结论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对比不同类型银行的回归系数可知,农村商业银行竞争程度的提升对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效果次之,城市商业银行最为微弱。对于农商行而言,其大多是由早期的农村合作社改制而来,目前还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够完善、风控能力不高、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缺陷,在与国有、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的激烈竞争下,其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强烈的冲击,迫使农商行转向非传统业务的经营,努力在业务创新与多元化上寻求突破,试图依靠大力提升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以弥补利差空间下降导致的利润急剧下滑;而对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在竞争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要明显高于农村商业银行,“大而不倒”的特权使得此类银行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其传统业务带来的经营收益,因此发展非利息收入的动力相对较弱;城市商业银行不仅在客户基数和营业网点覆盖范围上不如国有、股份制银行,同时在业务创新和融资约束上也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都导致在同样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方面的能力弱于国有、股份制银行。
第二,从净利差回归方程的结果来看,各类银行的Lerner指数都与净利差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具体数值来看,竞争程度的提升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净利差的边际影响值相对更大,对国有、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相类似。上文的分析也已提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稳定性受到了更大程度的冲击。主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其他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技术水平还是政策扶持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所以在竞争度提高的过程中,更难维持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反之,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有着资产规模庞大、客户基数多、营业网点广等不可复制的天然优势,竞争程度的变化并不能撼动其在银行业中原有的优势地位,传统的净利差业务仍然具有强有力的盈利优势,因此,市场竞争对净利差水平的影响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较有限。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规模、人才、业务创新等方面弱于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但近几年其依托本土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小而精”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凭借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与独特的经营理念,近几年来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竞争对其净利差水平的影响也不如农村商业银行那么明显。
另外,从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类型的银行,净利差和非利息收入都互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从净利差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来看,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供给。从自身实力来看,规模越大的银行无疑会在传统业务的盈利中占据更多的优势,从而有足够的能力扩大非利息收入;反之,规模较小的银行在资源约束限制的条件下同时开展两类业务可能会顾此失彼。而从非利息收入对净利差的影响来看,三类银行的影响程度较为类似,且系数均较小,这一点说明无论哪种类型的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开展都难以对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产生冲击。
(三)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上述模型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①不同的估计方法。本文分别采用OLS和SUR两种估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②选取非利息收入和净利差的替代变量。本文分别选取银行多元化经营的赫芬达尔指数、净息差作为非利息收入和净利差的替代变量。③新的样本数据。由于本文的实证结果为剔除了部分极端异常值后的估计结果,为防止结论受到剔除样本的影响,本文借鉴杨俊(2015)的做法,对主要观测变量均进行了1%异常值的缩尾处理,然后重复进行以上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与本文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文借鉴勒那指数的测度方法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驱动水平,进而检验竞争驱动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驱动与其开展非利息收入的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显著负相关。这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环境,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为了维持银行流动性和提高特许权价值,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拓宽业务领域,以培养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促使整个银行业盈利模式发生转变。
第二,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对非利息收入以及净利差的影响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类差异的产生,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风险控制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对于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在依靠传统存贷利差赚取收益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扩大收入来源,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其次,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应理性对待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以及所处区域的经济特征和财政政策,不可盲目扩张和跟风,同时要关注存贷款业务与多元化经营业务的协调发展,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最后,对于金融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继续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努力提高银行进行价格竞争的能力,规范银行间利用隐含利息支付所开展的激烈竞争,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造更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朱卫东,成龙.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13(7).
申创,赵胜民.市场竞争度与银行非利息收入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2017(1).
钟伟,沈闻一.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9).
王欢,郭建强.利率市场化、非利息收入与银行净利差[J].金融论坛,2014(8).
周鸿卫.表外业务是银行应对竞争的交叉销售策略吗?——基于中国51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5(6).
何娜,李泽广.对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9(8).
段军山,苏国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平稳面板协整模型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11(5).
陈一洪.非利息收入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J].金融论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