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王小宁(教授),杨 倩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 要】
【摘要】高校工程投资金额大、专业性强、影响范围广,是高校审计风险高发领域,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度较大。根据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尝试进行工程审计风险指标的选取和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并运用FMEA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分析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管理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度及难检度,对各失效模式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实例将FMEA运用于高校工程审计中,识别关键风险点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对风险事前预防、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改进现有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纯定性的分析方法,发挥数学方法在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FMEA;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管理;失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7)34-0119-5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高校工程项目剧增,对工程审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加之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大多在假期进行,因此,对工程审计的时间要求也较高。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内审工作主要集中在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对工程审计一般采用外审或内外审结合的方式,即全权委托给外审机构,内审人员仅起协调组织作用,或内外审相结合,小型工程项目的审计由学校内审机构组织实施,大型项目则委托给中介机构审计,内审机构配合监督。就目前高校工程审计现状而言,如何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引入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设计理念与评价方法,将FMEA的预防特性与当前高校工程审计的特点和技术相结合,对高校工程审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构建一套简单有效的基于高校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评价的风险控制模型以供风险审计参考,借此提高审计效率,保障高校工程审计活动顺利有效进行。
二、基于FEMA的高校工程审计风险模型构建
FMEA是一种预防型风险控制方法,通过对构成产品的零件、系统以及构成过程的各个程序进行逐一的分析,识别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关键部件,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其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FMEA方法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可用于任何需要严格控制潜在问题出现的行业。
将FMEA运用于高校工程审计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对高校工程工作结构进行分解,目前高校工程项目一般分为决策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以及财务决算阶段五个阶段,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需实施跟踪审计对具体的建设工作进行审计。跟踪审计的具体做法如下:先识别每个阶段审计工作的风险模式;然后对风险点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失效模式,并对每个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难检测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针对高校工程审计风险量化分析结果,找出关键风险控制点,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使风险得到控制。本文借鉴FMEA方法在公共工程风险中的审计应用模型,结合当前高校工程审计的特点构建了高校工程审计风险控制的模型,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风险模式识别
风险模式识别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找出对高校工程审计工作有影响的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模式。影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的风险因素有很多类别,既包括工程本身的也包括审计过程中的,比如资金、决策设计、招投标管理、施工、合同等,而每项风险类别又包含多个风险因素,比如施工类的风险包括项目工期紧迫、进度延后、隐蔽工程、质量事故等。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项目范围,通过对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参考高校主管部门领导、财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结合高等教育所处的大环境,从内外部风险着手,对目前高校工程审计活动所面临的六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列出表1各风险点具体的失效模式。
(二)风险严重度分析
在确定风险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识别,分析当失效模式发生时,工程审计风险对高校工程项目活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估算损害高校利益的严重程度。对于严重度非常大的失效模式不论其风险优先数大小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度,因此本文从审减额损失(C1)、审计效率(C2)、审计成本增加(C3)三方面着手,对其重要性进行加权系数的分配,得到失效模式严重度的分数SN=C1fN1+C2fN2+C3fN3,根据专家的意见,将重要性权数C1设定为0.4、C2设为0.3、C3设为0.3,采用分级方法进行了严重程度的描述,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三)风险发生度分析
识别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各种风险,需要对高校工程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每个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原则上应采用统计数据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但考虑到工程审计抽样会受到审计样本数量的限制以及所含失效模式无法使用通用的评判标准,本文以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的频繁程度作为判别条件,比较合理地确定风险发生度的级别,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
(四)风险难检度分析
失效模式在目前的控制方法下被检测出来的难易程度是影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因素。对于每种检测方法,需要进行评价与分析,根据表4所示的高校工程审计难检度分值表,科学合理地确定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的可探测程度。
(五)风险影响分析
风险影响是指工程某一项风险模式发生时对工程自身、审计结果或审计质量的影响。风险影响分析就是要找出每一项风险模式发生时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合理的分析方法,对影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风险影响程度分级的划分可以采用风险优先数法,通过分析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管理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度及难检度,对各失效模式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计算风险优先数,从而确定高校工程风险的大小,找出高校工程建设中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风险优先数高的风险模式以及严重度大的失效模式,要重点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和预防措施,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优先数(RPN)=严重度(S)×发生度(O)×难检度(D)
在对高校工程项目失效模式的风险度进行计算后用风险优先数RPN表示,RPN 值越大,表示具有风险也越大。为保证风险优先数RPN计算的客观性,要求被调查人员互不干扰,独立打分,另本文选取有效均分作为RPN的计算值,以消除主观人为因素的随机性影响。
F1N表示第N个专家对严重度的打分,其中fN1表示第N个专家对审减额损失的打分,fN2表示第N个专家对审计效率的打分,fN3表示第N个专家对审计成本增加的打分;F2N表示第N个专家对发生度的打分;F3N表示第N个专家对难检度的打分。
三、高校工程审计实例
本文以S高校办理财务决算的建设项目为例。在此项调查中,向S高校审计部门基建审计科、财务审计科、管理审计科及工程造价科相关专家共发放15份风险指标调查表,收回12份,有效的调查表10份。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实际数据对各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度及难检度进行打分,其中项目建设风险选择准备或正在实施的阶段打分。风险大小的排列结果如表5所示。
(一)风险影响分析
由表5可知,高校工程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事件中,资质较低或没有资质的单位通过挂靠大型施工企业参与投标(R2322)带来的风险对高校工程审计活动影响最大。一方面此类风险无法在招投标伊始及时被发现,只有随着项目的进行才能审查出来,另一方面招投标的结果及招投标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造价,同时也决定着后期工程结算阶段工作的质量。合谋舞弊的风险(R2211)对高校工程审计活动影响也较大。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甲方现场代表、材料供应商以及外部审计机构等各方都可能会做出能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高校工程项目涉及的资金量大,一旦出现某方的联合抵触和集体舞弊的行为,势必会严重影响审计结果。工程项目的紧迫程度(R2331)源自高校基建修缮项目季节性施工的特点,由于高校基建维修的申请、审批手续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工程又受到合同签订的工期的限制,为了赶工期可能会出现手续不完善、前期计划不足或是预算多估冒算、漏项等现象。决策设计阶段(R2312)是对项目的整体把握,70% ~ 80%的项目成本在设计阶段已经形成,因此设计不当不仅会造成后期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项目增加,也会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参与审计的人员同被审计单位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容易在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诱惑下违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R1321),损害学校的利益。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目前大多高校对内部控制比较重视,因而内控风险(R11)没有对高校工程审计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根据严重程度判断,一旦内部控制出现漏洞或者高校使用的有关制度与现行的相关制度不相符,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将会受到影响,高校建设无法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也要给予内控风险足够的重视。
相比之下,竣工决算阶段的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条件不符合规定,数据填报不真实、不完整和不准确(R2351)对工程审计活动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与高校目前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关,前期工作没有漏洞,后期的风险一般都能很好地控制,因而专家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风险点。另外,高校在选择外审机构时一般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办法,一般不存在连续聘请同一家外审机构的情形,并且选择的都是信誉较好的外审机构,因此,由委托外审机构合作年限产生的风险(R2221)对工程审计活动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二)改进高校工程审计的建议
1. 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完善规章制度建设。高校审计风险贯穿于建设的每个环节,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督,对于影响工程造价的环节要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查看,更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同时,各高校必须遵守国家及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其他高校成功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相关程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工程审计真正地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规范为准绳。
2. 严查招投标资格,制定合理的招投标管理办法。高校要严格检查参与投标单位的资质,调查是否存在有些资质较低或没有资质的单位,通过挂靠大型施工企业参与投标的现象,组织相应的专业团队参照招投标程序制作规范的招标文件,并采用合理方式进行招标。同时,要尽量避免超标准直接发包的项目,依据学校规定,特殊项目可不进行公开招标,但也可以采取邀请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直接发包表面上减少了时间,但由于没有通过竞争,在确定价格的环节风险很大且未必能够节约时间。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外部审计结果进行监督复核。高校内审机构和外审机构要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防止遗漏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外部审计单位的监督,对有重大影响的审计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复查,做好关键环节的控制把关,采用两审终审制,防止重大的漏洞出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各方在利益上达到均衡,从根本上防止合谋舞弊的发生。
4. 重视事前审计阶段,加强工程审计预防和控制力度。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对开工前的相关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项目是否通过论证、方案设计是否合规、各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且是否落实、年度建设计划与工程实施进度是否一致等。加强高校工程项目工作的计划性,进一步理清职责,明确每个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即使项目紧迫程度大,也能有效避免多估冒算、漏项及概算定额资料不完整的情况出现。
5.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议高校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如某高校基建维修改造项目总造价达2000万元以上,按保守估计,即使不考虑施工质量和项目使用寿命,管和不管、管得好与不好对项目效益仍能产生不小的影响,管得好可以直接降低项目成本。因此,适当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对高校来说是有利的。同时,高校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升自身政治素质,抵御外部的利益诱惑,有效地避免腐败。
四、结语
使用FMEA方法对高校工程进行风险审计,对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对RPN值较大的关键失效模式以及严重度打分较高的失效模式给予特别关注,以此找到工程审计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审计效率,以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保障高校的经济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童燕军.基于FMEA的高校财务风险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5(19).
翟佳琪,田治威,刘威.FMEA技术对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和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3).
刘雷,许长青,王巧平等.FMEA方法在公共工程风险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5).
代莎.高校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潘丽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王东.MEA在IT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