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王东艳(副教授),曾繁祥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64
【摘 要】
【摘要】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实证模型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盈余管理实证模型存在广泛误用的现象,进而追根溯源找出了“真正”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更重要的是,从原理上找出了“正确”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并指出了模型误用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正确而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盈余管理;实证模型;误用;Jones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36-0077-4盈余管理实证模型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基本工具,其正确应用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对比不同论文中的模型,无论是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还是Roychowdhury模型,笔者发现,虽然它们都冠以相同的名字,但模型却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作者的不同论文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选取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原理进行解析,找出“正确”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改变盈余管理实证模型应用混乱的局面,为后续研究者正确使用实证研究工具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模型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采用了实证模型,主要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实证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实证模型两大类。其中,应计盈余管理实证模型主要有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主要有Roychowdhury模型。除上述主要模型,实证中还存在基于对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的调整而形成的其他模型,由于这些模型应用范围较小,所以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只有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三种。本文从中国知网选取了下载数和被引数居于前列的盈余管理相关论文205篇,通过手工统计和筛选,最终获得100篇论文,以其作为样本揭示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应用现状。
下页表统计了三种模型的不同版本,其中Jones模型有2个版本,修正的Jones模型有4个版本,Roychowdhury模型有3个版本。除Jones模型1占88.24%的相对比例外,应用最广泛的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没有一个版本存在明显优势,这说明模型版本选择的差异性已十分显著。如此显著的差异出现在该领域的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中,表明我国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应用存在很大问题。无论哪一个版本被证明是正确的,最后都会有半数甚至更多的错误出现,加上这些错误被逐级引用,错误的绝对数会变得越来越多。
Jones模型两个版本的差异在于截距项α0的有无。Jones模型1中没有截距项α0,对被解释变量TAt/At-1做关于解释变量1/At-1、△REVt/At-1、PPEt/At-1的回归,只得到了α1、α2、α3共3个回归系数,再利用3个回归系数求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而Jones模型2相比于Jones模型1多了截距项α0,所以会得到4个回归系数,再通过4个回归系数求出NDA。
修正的Jones模型出现了4个版本,4个版本间的差异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与Jones模型相同,是截距项α0的有无;另一方面,是回归系数的产生与Jones模型有无关系。修正的Jones模型1与模型2之间、模型3与模型4之间,差异是截距项α0的有无,模型1和模型3无α0,而模型2和模型4有α0,无α0的相对比例占到了87.87%(51.51%+36.36%),有α0的只占12.13%(4.55%+7.58%)。可以看出修正的Jones模型有无α0的比例和Jones模型有无α0的比例十分接近,印证了Jones模型是修正的Jones模型的基础,即便出错,也会错得很一致。修正的Jones模型1与模型3之间、模型2与模型4之间的差异是回归系数的产生方式不同,模型1和模型3回归系数的产生与Jones模型完全相同,而模型2和模型4则是用解释变量(△REVt-△RECt)/At-1替代了Jones模型中的解释变量△REVt/At-1,使回归系数的产生脱离了Jones模型。回归系数的产生依赖Jones模型的相对比例占56.06%(51.51%+4.55%),回归系数独立产生的占43.94%(36.36%+7.58%)。可以看出,在回归系数的产生方式这一问题上,差异十分显著。Roychowdhury模型3个版本间的差异也在于截距项的有无。不同于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只有1个回归方程(NDA的求取等式不是回归方程),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的Roychowdhury模型包括3个回归方程,所以因截距项的有无理论上可以形成多种版本。笔者通过统计发现,实际存在如上表所示的3个版本。Roychowdhury模型1是3个回归方程均有截距项,模型2是3个回归方程均无截距项,模型3是CFO和PROD回归方程无截距项,而DISEXP回归方程有截距项。其中均有截距项的模型1占比48.78%,被使用得最多。
当一个模型出现不同版本时,研究者不禁要问:哪一个版本才是“真正”的模型?解决这一问题的直接办法就是找出原始模型,一比较便知真假。笔者查阅Jones(1991)的论文发现,原始的Jones模型为上表中Jones模型1的形式,即无截距项。笔者查阅Dechow et al.(1995)的论文发现,原始修正的Jones模型为上表中修正的Jones模型1的形式,即无截距项,且回归系数由Jones模型产生。笔者查阅Roychowdhury(2006)的论文发现,原始的Roychowdhury模型为上表中Roychowdhury模型1的形式,即3个回归方程均有截距项。简而言之,调查结果表明表中每个模型的第一个版本才是“真正”的模型。
找到了“真正”的模型并不意味着本研究的结束,反而是研究的开始。研究者需要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模型,而是一个“正确”的模型。“真正”的模型未必“正确”。接下来,本文将对模型的原理进行解析,从而识别出“正确”的模型。
二、模型原理解析
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一个有用的模型不是真实的或现实的模型,而是简洁的、比较合理的和富于信息的模型。本文所涉及模型版本的差异,不是简洁性与富于信息量的差异,而是合理性的差异。以下将基于模型原理的解析,对模型是否合理做出判断,进而找出“正确”的模型。
1. Jones模型原理解析。
“真正”的Jones模型形式如下:
TAt/At-1=α1×1/At-1+α2×△REVt/At-1+α3×PPEt/At-1 +εt (1)
NDAt/At-1=α1×1/At-1+α2×△REVt/At-1+α3×PPEt/At-1 (2)
式(1)中,TAt是第t期总应计利润;△REVt是第t期收入与第t-1期收入的差额;PPEt是固定资产原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εt是残差项;α1、α2、α3是回归系数;NDAt是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式(1)的目的是通过代入多组已知的TAt、△REVt、PPEt、At-1,从而得到回归系数α1、α2、α3。式(2)的目的是通过已知的TAt、△REVt、PPEt、At-1和式(1)求出的回归系数α1、α2、α3得到NDAt。
回归方程的求解经常使用最小二乘法(OLS),OLS有一个重要假定为:出现在总体回归方程中的干扰项具有相同的方差,即同方差。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常遇到异方差,统计学上的解决方法是把每个观测值赋予一个与它的标准差成反比的权重,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Jones构建的模型,是基于At-1与方差正相关的假设,因此在回归方程两端都同除以At-1,以减小异方差的影响。我们可以说,这种同除以At-1的处理是为了求解更精确,但并不影响回归方程的经济含义。现在想更直观地了解Jones模型的经济含义,不妨等号两侧同乘At-1得到其本质形式:
TAt=α1+α2△REVt+α3PPEt+ξt (3)
NDAt=α1+α2△REVt+α3PPEt (4)
其中ξt=At-1εt,其为残差项。
式(3)的经济学含义是总应计利润(TA)可以用收入变化(△REV)和固定资产原值(PPE)来解释。Jones模型的构建者Jones本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总应计利润(TA)包括运营资本账户的变化(如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等),而运营资本账户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收入的变化(△REV);又由于固定资产原值(PPE)与非操纵性折旧费用有关,而非操纵性折旧费用是应计利润(TA)的一部分,因此总应计利润(TA)可以表示为收入变化(△REV)和固定资产原值(PPE)的函数。据此,我们相信Jones模型的经济学含义是合理的。
对比式(3)和式(1),我们还会发现式(1)中1/At-1的系数α1原来就是式(3)中的截距项,这就是不需要再往式(1)中加入截距项α0的原因。在式(1)中加入截距项α0,本质上是为回归方程增加了一个新变量,即t-1期期末总资产At-1,因为At-1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REV和PPE,所以它的加入会使回归方程丧失经济学含义,并造成多重共线性。
那么式(3)中的截距项α1应不应该存在呢?笔者认为应该。任何模型的建立,除非有非常强的先验性预期,否则以采取含有截距项的模型为好。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尽管模型含有截距项,但若该项的出现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则从任何实际方面考虑,都可以认为这个结果是一个过原点的回归模型;第二,如果在模型中确实有截距,而我们却执意拟合一个过原点回归,我们就犯了设定的错误。
综上所述,“真正”的Jones模型是“正确”的模型,不应在Jones模型中加入截距项α0。
2. 修正的Jones模型原理解析。
“真正”的修正的Jones模型形式如下:
TAt/At-1=α1(1/At-1)+α2(△REVt/At-1)+α3(PPEt/At-1)+εt (5)
N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 (6)
上式中,△RECt是第t期净应收款项与第t-1期净应收款项的差额,其他变量的含义与Jones模型中的一致。
对比修正的Jones模型和Jones模型,会发现式(5)和式(1)完全相同,它们的经济学含义也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计算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时,修正的Jones模型用(△REVt-△RECt)/At-1替代了Jones模型中的△REVt/At-1。修正的Jones模型的构建者Dechow et al.(1995)对此的解释是:Jones模型的一个假设是收入是不可操纵的,而实际上管理者可以通过应收款项对收入进行操纵,修正的Jones模型是用来消除存在收入操纵时通过Jones模型推测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偏差。所以Dechow et al.(1995)在计算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时,从收入变化△REV中减去了净应收款项变化△REC。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对修正的Jones模型截距项α0有无的分析,与Jones模型相同,不再赘述,结论是不应在修正的Jones模型中加入截距项α0。
对于式(6)中回归系数α1、α2、α3的来源,除来源于式(5)以外,还有另一种版本,即来源于式(7):
T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εt (7)
式(7)与式(5)的不同,在于把△REVt/At-1换成了(△REVt-△RECt)/At-1,做这样的替换有无道理,Dechow et al.(1995)没有解释,但我们可以试着分析。总应计利润(TA)包含了操纵性应计利润(DA)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按照匹配原则,它对应的解释变量收入变化(△REV)也应包括操纵性收入变化和非操纵性收入变化,即不应从收入变化(△REV)中减去净应收款项变化(△REC)而单纯剩下非操纵性收入。所以回归系数的来源不应该是式(5),而应该是式(7)。
综上所述,“真正”的修正的Jones模型是“正确”的模型,不应在修正的Jones模型中加入截距项α0,回归系数来源应该与Jones模型相同。
3. Roychowdhury模型原理解析。
“真正”的Roychowdhury模型形式如下:
CFOt/At-1=α0+α1(1/At-1)+α2(St/At-1)+α3(△St/At-1)+εt (8)
PRODt/At-1=β0+β1(1/At-1)+β2(St/At-1)+β3(△St/At-1)+β4(△St-1/At-1) +εt (9)
DISEXPt/At-1=γ0+γ1(1/At-1)+γ2(St-1/At-1)+εt (10)
上式中:CFOt是第t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St是第t期销售额;△St是第t期销售额与第t-1期销售额的差额;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PRODt是定义的第t期生产成本,等于产品成本存货增量之和;△St-1是第t-1期销售额与第t-2期销售额的差额;St-1是第t-1期销售额;DISEXPt是第t期操纵性费用;αi(i=0,1,2,3)、βi(i=0,1,2,3,4)、γi(i=0,1,2)是回归系数;εt是残差项。
Roychowdhury在构建上述模型时参考了Jones模型,所以也在方程两端同除以At-1,但他似乎并没有理解Jones这样做的用意。他只是简单地套用这一处理方式,并有意或无地给每个回归方程加入了致命的残差项。
Roychowdhury在构建回归模型(8)时的本意在于:“把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示成当期销售额和销售额变化的线性函数”;在构建回归模型(9)时的本意在于:把生产成本表示成当期销售额、当期销售额变化与上期销售额变化的线性函数;在构建回归模型(10)时的本意在于:把操纵性费用表示成上期销售额的线性函数。这样的建模思路有其合理的经济学含义。但是,Roychowdhury不恰当地在回归模型(8)、(9)、(10)中加入了截距项,使模型表现得不是他的本意。加入截距项实质上相当于在每个回归方程中都加入了解释变量At-1,多加入的变量At-1也会使Roychowdhury丧失原来的经济学含义,并造成多重共线性,原因与Jones模型截距项的分析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按Roychowdhury的本意,他应该构建的模型如下:
CFOt/At-1=α1(1/At-1)+α2(St/At-1)+α3(△St/At-1)+εt (11)
PRODt/At-1=β1(1/At-1)+β2(St/At-1)+β3(△St/At-1)+β4(△St-1/At-1)+εt (12)
DISEXPt/At-1=γ1(1/At-1)+γ2(St-1/At-1)+εt (13)
这个模型与前述表中Roychowdhury的模型2相同,也就是在“真正”的Roychowdhury模型的基础上去掉了截距项α0、β0、γ0,从而模型也有了与Roychowdhury本意一样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综上所述,“真正”的Roychowdhury模型不“正确”,“正确”的Roychowdhury模型不应加入截距项。虽然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个结论,但结论确实是Roychowdhury模型的创始人构建了一个错误的模型。
三、模型误用的影响
基于上述原理解析,现在我们可以说:Jones模型的误用率约为11.76%,修正的Jones模型误用率则达到了48.49%,Roychowdhury模型的误用率更高,达到63.41%。我国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广泛误用,必然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1.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在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中,Jones模型在我国的介绍比较多,但应用较少,而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应用得比较广泛,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都是基于这两个模型。不幸的是,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误用率也最高,所以实证研究结果会有相当一部分失去理论支撑,变得毫无说服力。即便是应用了正确模型的论文,如果引用了使用错误模型的实证结果,也会削弱整个论文的说服力。
2. 对后续盈余管理研究的误导性持续存在。由于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误用广泛存在于下载数和被引数排在前列的论文中,这些论文对盈余管理领域的影响力强大而持久,以至于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错误也会持续误导后续研究者。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种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误用版本还会增加,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误用现象还会层出不穷,毫无说服力的盈余管理实证结果还会大批出现,大量没有道理的实证结果还会持续影响实务界。
3. 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的影响力受到削弱。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是科研成果发布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容纳不同的观点、接受不同的声音,但是不应该允许大量的错误出现。然而,盈余管理研究中互相矛盾的实证模型正是通过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呈现出来。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广泛误用,一方面可以归因于研究者的错误引用导致的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则要归因于论文的评审没有遏制住这种信息失真。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广泛误用,无疑会使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盈余管理实证模型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基本工具,其正确应用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目前我国盈余管理实证模型还存在着广泛的误用现象。因此,本文追根溯源,找出了“真正”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更重要的是,从原理上找出了“正确”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并指出了模型广泛误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原理进行解析,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正确而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使得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得出更可靠的成果、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2. 建议。针对盈余管理实证模型广泛误用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研究者先理解模型含义再应用,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运用错误模型;②论文评审人员应严格把关,避免有事实性错误的论文的发表与传播;③相关期刊、学校应撤销错误论文,避免错误性应用继续流传与扩散。
主要参考文献:
Jones J.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19).
Dechow P. M.,Sloan R. G., Sweeney A. P..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Review,1995(22).
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3).
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
蔡春,朱荣,谢柳芳.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12).
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等著,费剑平译.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