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常冶衡1,刘秋红2(副教授), 龙 珍1
【作者单位】
1.青岛黄海学院,青岛266427;2.山东女子学院,济南250300
【摘 要】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财务风险考验。本文以出口流通型外贸企业LHGF公司2014年部分产品远期结算出口业务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结合美元兑人民币的市场汇率进行分析并建立SD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BSI法并加以修正与反馈、设计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可以有效地消除因美元贬值带来的企业损失,并在风险控制中得到额外收益来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外贸企业;汇率风险;BSI法;SD模型;系统仿真
【中图分类号】F7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21-0061-7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已步入新常态,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外贸企业面临新一轮的汇率风险考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企业将遭受严重的风险损失。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多从企业的现金流量、金融衍生工具和外币债务等方面并结合资本市场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的对冲,来减少面临的汇率风险。同时,多数风险管理机构通过远期合同法进行套期保值,将未来的时间、价格、数量等因素加以确定,即将未来的成本锁定到现在,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事实上,如何将汇率风险计量模型与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系统动力学为视角,以出口流通型外贸企业LHGF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外汇市场的相关数据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重点从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上建立SD模型,找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从搜集相关数据、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以及加强汇率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为管理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二、外贸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本文主要将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流通型企业LHGF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企业采用一般贸易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既没有实际的工厂,自身也不进行生产,主要是通过在国内的采购来出口产品。随着业务的扩展,企业的出口规模整体上大于进口规模,从某种意义来说,其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由于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出口业务,且出口业务利润占据了整个利润的85%,并且以远期为主要结算方式,结算货币为美元。因此,以下将以2014年部分产品远期结算出口业务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为LHGF公司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波兰、亚美尼亚等国家的远期结算业务。其中的产品链锁式接链环出口到美国,结算方式为提单日后30天付款,采用美元进行结算。2014年4月16日合同签订时外汇市场牌价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为6.1589,工厂备货需要两个月,到2014年6月16日正式出口时,当期的汇率下跌至6.1537,经过30天之后2014年7月15日收汇,当期的汇率为6.149,在整个过程中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变化如下:
合同签署时间:602312.25×6.1589=3709580.92(元)
提单时间:602312.25×6.1537=3706448.89(元)
结汇时间:602312.25×6.149=3703618.03(元)
风险损失=3709580.92-3703618.03=5962.89(元)
损失比率=5962.89/3709580.92×100%=0.16%
同理,根据产品弧齿型接链环出口到德国的相关数据,提单时间后60天结汇,在整个过程中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的收账款变化如下:
合同签署时间:412324.68×6.1528=2536951.29(元)
结汇时间:412324.68×6.1137=2520829.40(元)
风险损失=2536951.29-2520829.40=16121.89(元)
损失比率=(16121.89/2536951.29)×100%=0.64%
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计算液压切莲器适配刀头、C级矿用圆环链、气动切割锯等产品的应收账款变化产生的风险损失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分析发现,在不考虑国内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前提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所带来的损失使得出口产品的损失比率达到了0.38%。如果预期未来人民币呈现长期升值的趋势,结算周期越长,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最终企业面临的风险损失就越大。如果企业不采取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降低未来的利润来主动承受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风险,就会因交易风险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从而削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三、系统动力学视角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控制系统设计
(一)建立汇率风险控制系统因果回路图
在上述风险损失相关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笔者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运用Vensim软件建立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 结合外汇市场中的汇率数据设置变量。将对外采购部所发生的30天或60天远期结算出口所发生的合同金额(美元)进行分析与计量,结合当期汇率(签署日)计算出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结合到期汇率(收款日)计算出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最终将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与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两者相抵计算出每笔经济业务的风险损失金额,即变量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同时将其累加设置变量风险损失累计金额(人民币)。此外,为了便于比较汇率变化程度,不妨根据当期汇率(签署日)与到期汇率(收款日)二者之差设计参考变量汇率差值。
2. 根据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的计算结果逐一进行分析:如果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为负数,不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控制;如果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为正数,即产生了出口业务的汇率风险损失,此时风险决策部门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控制。
3. 根据合同金额(美元)来确定借款金额(美元),并结合当期汇率(签署日)采用即期合同法计算出兑换金额(人民币)。接着,将兑换出的人民币进行投资,即变量投资金额(人民币)。
4. 将投资金额(人民币)结合货币市场中人民币的投资收益率水平,计算出投资人民币的收益金额,即投资收益(人民币);同时,将借款金额(美元)与美元贷款利率相结合,计算出利息偿还金额(美元);其次,根据美元偿还利息金额的多少将投资收益(人民币)与到期汇率(收款日)相结合计算出投资收益折算金额(美元);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
5. 将每一期的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投资计提比例纳入下一期用来进行汇率风险控制的投资金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投资计提比率由风险损失比率所决定,而风险损失比率是由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与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两个变量共同决定的。通过投资计提比例计算出的投资金额与即期合同兑换金额(人民币)共同纳入下一期投资金额来进行风险对冲,由此周而复始,既可以规避汇率风险损失,也可以在汇率风险管理控制中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经过上述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图1中整个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因果回路是由汇率风险损失引起的,导致该企业为了规避因美元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利润损失,通过借入与合同金额相同数量的美元,接着根据外汇市场的即期业务兑换成人民币来消除汇率风险,由于汇率风险消除后又会产生货币时间价值的利率风险,因此通过投资收益来抵补利率损失,最终建立了风险收益储备资金并计提下一期的借款金额和投资金额,从而来影响下一期的汇率风险控制系统。整个系统通过“投资金额(人民币)→投资收益(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投资金额(人民币)”的回路来对冲汇率风险损失。
因果回路图设计完成后,为了更好地运用企业的汇率风险控制系统,不妨将其转化成企业的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存量流量图(SD模型)来进行有效性分析。
(二)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设计
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主要反映企业在发生了由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的流量变化,以及采用有效的汇率风险控制所产生的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 在进行汇率风险控制之前,为了对风险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保证数据具有对比性,假定LHGF公司不进行任何汇率风险控制,按照外汇市场的汇率走势并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设置人民币风险损失金额,即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变量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由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与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两个影响变量决定,其中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变量是由合同金额(美元)及到期汇率(收款日)二者的乘积决定,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是由合同金额(美元)与当期汇率(签署日)二者的乘积决定。当期汇率(签署日)可根据外汇市场美元兑换人民币当期的挂牌汇率执行,到期汇率(收款日)来源于表2数据,以上两个变量可以通过Step语句进行相应的编程设置。
同时,为了验证每一笔出口业务汇率风险损失的变化量,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与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两个变量之差即是第N笔经济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通过上述设置来对LHGF公司出口业务的汇率风险损失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风险决策部门对风险损失问题加以合理的控制。具体方程式设置如下:日)-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
折合人民币金额(收款日)=合同金额(美元)×到期汇率(收款日)
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合同金额(美元)×当期汇率(签署日)
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 (人民币)=折合人民币金额 (签署日)-折合人民币金额 (收款日)
当期汇率(签署日)=6.1589+step(-0.0061,2)+
step(0.0117,3)+step(0.0008,4)+step(-0.0183,5)+
step(0.0054,6)+step(0.0129,7)+step(0.0115,8)+
step(0.0123,9)+step(0.0003,10)
到期汇率(收款日)=6.149+step(-0.0353,2)+
step(0.0318,3)+step(-0.0101,4)+step(-0.0159,5)+
step(0.024,6)+step(0.0017,7)+step(-0.0053,8)+
step(-0.0204,9)+step(0.0274,10)
合同金额(美元)=602312+step(-189988,2)+
step(-128868,3)+step(-71102,4)+step(200000,5)+
step(-149100,6)+step(31869.1,7)+step(540526,8)+
step(-171121,9)+step(248726,10)
2. 为了对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进行有效的控制,风险决策部门以每笔经济业务数据为依据,以签署日当期汇率为参考。并且以该笔经济业务不采用汇率风险控制的情况下未来的汇率风险损失数据即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为依据,决定是否采用汇率风险控制。
如果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为正值,说明未来的汇率波动导致该笔出口经济业务产生了风险损失,此时向银行借入与合同金额相同数量的美元,即借款金额(美元),接着通过变量当期汇率(签署日)为依据对借款金额(美元)采用即期合同兑换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即即期合同兑换金额(人民币)。此时,企业持有人民币,无论外汇市场汇率如何波动都不会给企业造成汇率风险损失。与之相反,如果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为负值,则不采用汇率风险控制。具体方程式设置如下:
借款金额(美元)=IF THEN ELSE(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0,0,合同金额(美元))
即期合同兑换金额(人民币)=借款金额(美元)×当期汇率(签署日)
3. 经过即期合同兑换与该项业务相同数量的人民币之后,此时企业离结算日还有一段时间。虽然汇率风险得以消除,但是,一方面为了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通过将货币市场投资获得的人民币收益兑换成美元来抵消因借款产生的银行利息;另一方面,根据美元汇率未来贬值的趋势,风险决策者可以用相对较少的人民币换取更多的美元,从而减少还款成本。根据上述分析,风险决策者首先可以在变量即期合同兑换金额(人民币)的基础上设置变量人民币的投资金额,即投资金额(人民币);其次,根据投资金额(人民币)并调查人民币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本文假设为6%)、付款期限以及到期汇率(收款日)三个数据计算出人民币的投资收益金额,即投资收益金额(人民币)。具体步骤如下:①这里的投资收益率为常数项,本文根据人民币短期投资市场的投资收益情况取其平均值6.00%,付款期限则是每笔经济业务合同签署日到付款日之间的天数。②根据借款金额(美元)、美元贷款利率、收款期限等三个变量计算出美元利息的偿还金额,即利息偿还金额(美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美元贷款取一年以内的利率3.00%,同时按照到期汇率(收款日)折算成人民币,即利息偿还金额(人民币)。③将投资收益金额(人民币)与利息偿还金额(人民币)两个变量相抵,计算出每笔经济业务的风险收益增量,即第N笔业务风险收益增量(人民币),并将其累加计算出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即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
4. 企业的风险决策者根据每笔经济业务产生的风险储备资金按照一定的投资比率和下一期即期合同兑换的人民币数量进行合并再投资,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不断增加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从而为LHGF公司的汇率风险控制建立充足的资金储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投资计提比例是由正常汇率走势产生的风险损失比率决定,根据目前的美元汇率走势来看,风险损失比率越大,则需要计提的投资金额越多。这里不妨设置3.00%的风险损失比率为临界点,如果风险损失比率高于3.00%,投资计提比例按照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计提80%;如果风险损失比率小于或者等于3.00%,投资计提比例按照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计提60%。其中,风险损失比率是由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与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所决定的。此外,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到期汇率(收款日)与当期汇率(签署日)之间的差值设计变量汇率差值。具体方程式设置如下:
投资金额(人民币)=即期合同兑换金额(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投资计提比例]
投资收益金额(人民币)=投资金额(人民币)×投资收益率×收款期限/360
投资收益率=0.06
收款期限=90+step(2,31)+step(0,3)+step(-28,4)+step(-32,5)+step(61,6)+step(2,7)+step(-33,8)+step(37,9)+step(-62,10)
利息偿还金额(美元)=借款金额(美元)×美元贷款利率×收款期限/360
美元贷款利率=0.03
利息偿还金额(人民币)=利息偿还金额(美元)×到期汇率(收款日)
第N笔业务风险收益增量(人民币)=[投资收益折算金额 (美元)-利息偿还金额 (美元)]×当期汇率(签署日)
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INTEG(投资收益金额 (人民币)-利息偿还金额(人民币),0)
投资计提比例=IF THEN ELSE(风险损失比率>0.03, 0.8,0.6)
风险损失比率=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折合人民币金额(签署日)
汇率差值=当期汇率(签署日)-到期汇率(收款日)
(三)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应用
根据上述设计,以下将对SD模型进行心智模型测试来检测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模拟行为,最终对汇率风险控制系统进行综合应用。
在应用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前不妨先进行可行性检验,结合现实的模拟来检验企业出口业务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实用性。以下将结合企业部分产品远期结算出口业务数据,通过采用理论检验,来考察上述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的有效性、适应性与一致性。将LHGF公司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SD模型(图2)中的汇率差值、收款期限、风险损失累计金额(人民币)、风险收益储备资金(人民币)、第N笔业务风险损失金额(人民币)、第N笔业务风险收益增量(人民币)等六个参量作为参考依据,运用Vensim软件中的Graph控件导出以下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如图3 ~ 图8所示:
(c) 出口业务风险损失金额的变化 (d) 出口业务风险收益增量的变化
根据上述分析,收款期限取决于合同签署日与收款日之间相差的天数,而汇率差值又取决于到期汇率(收款日)与当期汇率(签署日)二者之间的差值。根据图9所示,出口产品时,当收款期限间隔时间越长,汇率差值就越大;收款期限间隔时间越短,汇率差值就越小。
2. 收款期限的长短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了汇率差值,汇率差值是否会影响企业出口产品所产生的汇率风险损失,能否采取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对LHGF公司出口业务进行风险控制?为了便于分析汇率差值对出口业务的风险损失及其对风险控制中产生风险收益的影响,本文将图3出口业务汇率差值的变化、图5风险损失金额的变化、图7风险累计损失金额的变化合并成图10,即汇率差值/风险损失金额/风险累计损失对比图。将图3汇率差值的变化、图6风险收益增量的变化、图8风险储备资金的变化合并成图11,即汇率差值/风险收益增量/风险储备资金对比图。
图10显示,总体上汇率差值越大,每发生一笔出口业务因远期结算所产生的风险损失金额就越大。如果企业在出口业务中不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之后每一笔业务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损失就会不断累加,最终会不断地增加风险累计损失金额,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出口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损失,通过上文中建立的汇率风险控制系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并且建立了风险收益储备资金来有效地对冲风险损失,图11可以明显地证实这一方法。整体来看,汇率风险差值越大,风险收益增量也会越大,这样每一笔业务按照该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将风险收益增量进行累加,最终导致风险储备资金不断递增。这说明每发生一笔出口业务,企业通过借入美元、将即期业务兑换人民币、将人民币进行投资赚取投资收益,最后将人民币投资收益按照付款日的汇率兑换成美元偿还银行的利息进行对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美元贬值的趋势来看,美元贬值幅度越大,企业就可以用同等的人民币投资收益换取更多的美元,在偿还银行利息的同时,可能会产生超额的收益。如此来说,通过汇率风险控制,把阻碍企业收益的因素转化成了提高企业收益的因素。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描述并模拟了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对汇率风险控制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使用Vensim软件实现了系统仿真以及心智模型测试。从整体的测试结果来看,该模型较好地吻合了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体系的诸多要素,也说明了系统动力学在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BSI法并加以修正与反馈、建立应收外币账款的SD模型可有效地消除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同时可在外汇风险管理中获得收益。
若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要协调好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通过收集企业财务数据与外汇市场数据来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测机制,并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国际金融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决策。
(二)SD模型设计研究启示
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SD模型中的每个变量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该模型可以对出口企业应收外币账款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产生利润,建立合理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并提出投资决策。根据系统动力模型的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本文得到以下启示:
1. 及时收集企业财务数据与外汇市场数据。收集企业财务数据及外汇市场数据可以把握即期汇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特定的风险控制系统记录与分析企业当前的出口业务远期结算情况,了解汇率变化对企业的收入影响的重要因素,为汇率风险预测和控制打下基础。因此,收集企业财务数据及外汇市场数据是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2. 建立合理的风险预测机制。根据企业财务数据及外汇市场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应收外币款项、即期汇率、银行利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结合当前的经济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分析和预测其汇率的变化及企业未来应收外币账款的变化趋势,邀请专家对整个市场预测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及修正,为风险控制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3. 设计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为出口企业汇率风险控制设计合理的控制体系需要借助一定的系统分析工具进行要素分析、计算和判断,针对未来的变化趋势做出合理的决定。通过系统工具分析可以发现应收外币账款及即期汇率的增减变化,根据其变化趋势提前制定相关的决策方案,并对汇率波动的风险问题提早做出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袁金宇.外汇风险逆转期权组合避险效果分析[J].财会通讯,2015(8).
常冶衡.套利交易的SD模型构建与应用[J].财会月刊,2015(18).
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等.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谭丹.集成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风险分析——基于知识溢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