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财会月刊(15期)
财政与税务
“十三五”规划下的第三产业发展与税收效益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作  者
黄 电

作者单位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  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税收贡献也越来越大。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相关线性分析方法对第三产业的现状、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税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第三产业发展和税收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第三产业与税收建立和谐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税收增长;税收政策;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15-0050-7一、引言
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是“十三五”规划中的一个重点规划内容。因此,研究第三产业和税收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税收增长双赢目标,已成为“十三五”时期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广东省税收进入了飞速增长的状态。税收的增长得益于税收手段的规范以及税收政策的完善,更得益于经济的发展。
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关系,戴杰卿(2007)通过对税收收入和GDP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体现了经济决定税收的原理。关于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其与税收的关系,姚凤民、文生超(2014)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的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广东省的经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广东省的经济以及税收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冯瑜(2011)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和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结构决定税源结构,税收主要源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二、第三产业,主体税种的税基与GDP中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值相对应。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税收收入规模效益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分析。
二、广东省GDP及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产业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程度可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否达到50%来判断。这也表明,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环境下,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46.2∶49.1,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2013年三次产业比重经第三次经济普查后重新调整为4.8∶46.4∶48.8)。
由表1可以看出,从1978年的185.85亿元到2014年的78596.6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加大,从24%到49%,其为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广东省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快会达到甚至超过50%。但是这跟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比,还是相差甚远。2000年后,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上升速度减慢。综上所述,虽然广东省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区发展差异大
正如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一样,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地区发展差异大的问题,表2为广东省各市2000 ~ 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情况。
表2的数据表明,广东省各地级市第三产业均有发展,每年的增加值逐步提高。但是2013年,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不含顺德)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最高的广州市与增加值最低的云浮市相比,差值达到了9756.48亿元。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顺德、中山这几个城市第三产业每年增加值数额大而且发展速度快;相反,梅州、阳江、潮州、河源、汕尾、云浮这几个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数额小而且增加速度十分缓慢。由此说明,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以广州为首的几个城市,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渐加大。
按经济区域划分,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区域,这都凸显了广东第三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反映了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三个经济区域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二)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发展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使得第三产业中的批发与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需求扩大了。从2013年第三产业各行业企业法人单位个数与从业人员人数(见图1和图2)来看,这几个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其他行业落差较大。其中教育行业法人单位及就业人数规模虽然在不断地扩大,但地区间分布的密度却有很大的差异。2001年起,我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摒弃了“农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也就是“撤点并校”。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导致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发生。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山区农村的学校越来越少,少有教育工作者愿意投身到山区农村的教育事业中。
与金融业130%的增长率相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4%的增长率十分低。另外,住宿和餐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人们对这些行业需求的扩大速度。其中,金融保险业和邮电通讯业等营利性服务业的相对生产率较高,而卫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和教育业等非营利性服务业相对生产率较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会计、法律咨询、公共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行业,受惠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大量的优惠政策,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成绩将为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六大行业中,电子及通信、电子计算机、医药制造三个行业的总产值占据全省高新技术产业98.1%的份额,其他三个行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核技术和新能源)几乎是空白。
(三)广东省第三产业地区、内部行业之间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广东省第三产业地区、内部行业之间发展存在差异是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策取向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在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 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广州有悠久的商业发展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其外贸业、旅游业、金融业都十分繁荣。
随着《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珠三角经济区域第三产业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移民城市深圳,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挑战精神,带来了文化及价值观念的革新(张捷,2002)。例如,商品及竞争观念,使珠三角地区具有浓厚的开放思想及竞争的现代意识。
但是相比于珠三角地区,广大的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交通不便,对外界的信息接受慢,观念更新也慢,对一些新鲜事物亦难以接受。
再如潮汕地区,虽然与珠三角地区几乎同时迎来改革开放的机遇,但时至今日,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珠三角。潮汕文化虽然具有不少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比如内部团结、商业意识浓厚,但潮汕文化里的保守性、排外性与社会发展潮流格格不入,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综上,引起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因素。
三、广东省第三产业与税收效益关系研究
美国早期经济学家克拉克继承了配第的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随着国际贸易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作为经济主导部门的工业会在一定时期达到一个最高点,然后逐渐被第三产业所取代。
广东省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13年的4.8∶46.4∶48.8调整为4.7∶46.2∶49.1,产业结构呈现第二、第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格局,并且第三产业逐渐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经济是源,税收是流。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制度日益完善,税收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一) 税负的定义
税负的公式为:
t=T/GDP
其中,T为税收,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由税负的定义可得,使税收T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GDP增长,因为GDP是税收的基础,GDP的增长必然促使税收增长;二是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能够促进税收增长;三是税负提高,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税负的提高,使税源结构得以优化,从而促进税收的增长。
但是,根据马斯顿对税收负担和经济增长之间基本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使公民承担较低平均税负的国家要比使公民承担较高税负国家的GDP增长更快。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税收占GDP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下降0.36个百分点。所以,“税负越高,税收收入越高”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拉佛曲线”表明,当税负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进一步提高税负,人们将会越来越不愿意从事生产工作,于是税基相应减少,从而税收收入也会减少。
(二)模型构建
1. 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来源。在税收收入和GDP指标的选择上,鉴于数据的来源和可获取性,本文剔除了税负极小、对税收贡献极少的第一产业。所有研究数据来自《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省地税总局、广东省国税总局。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94 ~ 2014年,旨在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1994年的税制改革之后,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税收规模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第二、第三产业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将税收y作为因变量,将第二、第三产业GDP作为因变量(x1,x2)。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省税收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94年到2014年,经过20年的发展,税收收入增长了近37倍。2010年税收收入突破10000亿元,其中,广东省地税税收收入已连续17年居全国地税系统首位,广东省国税系统税收收入连续16年位居全国国税系统首位。2014年广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国税收入突破万亿元的省份,达到10152.21亿元,同比增长12.5%,增收1125.46亿元,税收收入总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
2. 税收与第三产业相关性分析。利用Excel表格工具对表3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方程:
y=-580.82+0.1x1+0.4x2
经计算可知,复相关系数R为0.99,表示税收收入的变化99%是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引起的,只有1%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复测定系数为0.99,说明该方程的拟合效果显著。P值偏小,说明结论产生偏差的概率较小。由此可见,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的第三产业,对税收收入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3. 宏观税负与GDP增长率相关性分析。表4为广东省1995 ~ 2014年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分析。中国社科院马栓友博士经过测算得出结论:最优税收规模的宏观税负大约是20%。由表4可以看出,从2011年广东省宏观税负率超过20%之后,GDP及税收收入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12年GDP增长率为7.25%,税收增长率为9.47%,均低于10%。
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宏观税负水平过低,无法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求;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宏观税负保持合理的水平,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税负一方面影响着政府集中财力的多少与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合理界定税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税负的高低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第一产业比重大的地区,宏观税负轻;第三产业比重大的地区,宏观税负重。这主要是因为在现行税制下,我国实行的是第一产业轻税政策,而第三产业含税量高。
图3为广东省1995 ~ 2014年税收增长与GDP增长趋势。

 

 

 

 

 

 


由图3可以看出,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曲线趋势大致相同,这表明税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另外,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曲线不够平滑,这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够稳定。1995 ~ 2005年税收增长率下降了40%,2005年之后,税收增长率波动也较大。税收收入波动大不利于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正常开展。宏观税负逐年提高,但GDP增长率及税收增长率逐年下降。
假定宏观税负为x,GDP增长率为y,利用Excel表格对表4进行回归,得到方程:
y=0.062-0.507x
复相关系数为0.35,即GDP增长率变化的35%是由宏观税负引起的。斜率为-0.507,说明GDP增长率与宏观税负存在负相关关系,宏观税负每增加(减少)1%,GDP的增长率就减少(增加)0.507%。
假定税收增长率为y,GDP增长率为x,用Excel对两者数值做回归分析,得到方程:
y=-0.054+1.78x
复相关系数为0.77,说明税收增长率的77%是由GDP增长率引起的,还存在其他的相关因素。斜率为1.78,说明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GDP每增长(减少)1%,税收收入就增加(减少)1.78%。
税收弹性系数是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是反映经济税收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与经济比例大致相同,当税收弹性系数为1时,是比较和谐的增长形势。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是0.8 ~ 1.2。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征管手段的不断规范,税收弹性系数在1.2 ~ 2.0也被认为是合理的。当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时,税收增长比经济增长慢;当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时,税收增长比经济增长快。由表4可得,广东省税收弹性系数波动较大,说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速度差距较大。税收增长过慢,不利于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税收增长过快,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广东省税收弹性系数大部分时间在合理区间波动。
4. 第三产业税收的基本情况。广东省第三产业的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大,增速也较快。2010年广东省确定了将房地产建筑、药品经销、交通运输和汽车销售等四个行业作为重点进行深入调查,严厉查处税收违法案例,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来自广东省国税局的消息称,2011年广东省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7780.17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现代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税收比重快速上升。2012年1 ~ 11月,广东省地税来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为0.2%、29.4%、70.4%。第三产业税收增速快于全省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占全省地税总税收收入比重超过七成,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17.1%、15.4%、11.8%、11.5%,合计占全省地税总税收的比重为27.3%,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成为重要的税收增长点。
2013年广东省地税局公布的调研报告《从税收结构变化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表明,第三产业的税收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房地产成为重要的主体税源。2014年广东省地方税收收入规模连续21年居全国地税首位,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所占比重为72.4%,保持主导地位。随着全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达到39.8%,成为重要的税收增长点。由此可见,广东省第三产业税收占总体税收的比重大,增速快,有大量的优质税源,且税源越来越广,税收增长点越来越多,这对于广东省税收的增长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贡献也日益增大。
税收收入的增长和构成情况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状况,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也说明了广东省经济增长逐步走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服务业发展的轨道。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广东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税收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税收收入的关系进行探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是源,税收是流,经济发展了,税收才能提高。税收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经济规模的扩大促使税收规模扩大。因此,税收的征收应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2. 税收主要源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负的高低,而过高的税收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合理设定税负,能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可以通过培植税源、增加税收增长点来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比重。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总体来说是健康的,维持两者和谐并进的关系对广东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履行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相关建议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经济效益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广东省税收收入规模的扩大有着很大的贡献,政府利用财政收入发挥职能,又能促进第三产业更快更好发展。根据上文的分析,笔者就二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税法约束力度,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强化纳税者的纳税意识
根据资料显示,广东省每年税收流失严重。税收流失是由税收征管手段不完善、纳税者纳税意识薄弱、税法没有发挥约束作用共同造成的。
1. 强化纳税者的纳税意识,加强税法的宣传。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尽早引入纳税的概念,强化税法的教育,让人们尽早形成自觉纳税的意识。建立双向申报交叉稽查制度,避免地方税务局干预税收执行,防止滋生腐败现象。另外,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纳税人诚实准时申报纳税。把纳税情况与个人道德、个人信贷挂钩。提高稽查人员的素质,进行高度专业化的税务审计和稽核,建立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2. 加强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强化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并提供一流的纳税服务。设立重大项目办税“绿色通道”,在办税服务大厅开设专门窗口,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随到随办”的原则,为重大项目的登记、申报和发票领购等涉税事项办理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落实全程跟踪服务制度,从重大项目立项到设计规划、施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均由专人负责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上门为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办理急、特、难涉税事宜,为重大项目提供特色服务。
要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派出“精兵强将”从事这项工作,充实重大项目税收管理力量;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依据重大项目税源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挂点服务、税收管理员管户、咨询辅导、发票管理、巡查巡管、纳税检查(评估)等税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等纳税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报告、内部督查、特邀监察员、服务项目回访、个人绩效管理考核等考核追究制度。
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科学设置重大项目管理目标,层层分解任务,通过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导、网上监控、巡查通报等方式,对重大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的督查,并严格考核奖惩,确保重大项目税收管理与服务。
3. 在税收征管中普遍使用电子产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行现代化服务,加强地税门户网站建设,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网上辅导,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纳税服务平台。这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强化监督制约机制。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形成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环境和氛围。
(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广东省第三产业存在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改善这一问题,广东省应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对传统服务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的改造和扶持力度。
1.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有以下重大而深远的意义:①能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②能够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能够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落后地区脱贫奔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除了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现在还兴起了“农家乐”热潮。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各地方政府可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 2. 对于外贸经济,加大对技术开发型投资项目的扶持。改变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的局面,将优惠政策扩展到发展潜力巨大的民营企业。例如,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年限可适当延长,对于刚起步的企业适用低税率,以促进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具有时效性的服务外包政策,如实行更优惠的减免税政策等。
3. 解决广东省第三产业存在地区间、内部行业间发展差异大的问题。改善这一问题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各地级市的第三产业主导产业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本市第三产业产值;各地级市要因地制宜,推动本地区第三产业发展。
对于佛山,可以采取与广州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佛山转型的关键。通过近两三年的发展,佛山A级景区和4A级景区在全省位列第一。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行业,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的发展,如佛山在全省比较有优势的产业游——美食、工业游、家具城、玉器街、花卉等线路。
对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潮汕地区,可以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六大行业。
而对于第三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珠三角地区,则可以培养优质的第三产业行业,如外包服务业,从而提升服务贸易比重。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在全省占领先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势显著,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必然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升产业结构。在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时,要鼓励部分地区发展那些占高新技术产业份额较小但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如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等,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
(三)合理调整第三产业税率,优化第三产业税源结构
1. 利用税率杠杆调节收入差距。汇总近三年数据可知,第三产业中,连续三年月薪排在34个行业前十位的“多金”行业有:金融业、咨询与调查业、广电及文化艺术业、法律服务业、职业中介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排名后十位的“少金”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娱乐、体育业,采矿、地质、金属、石油业,居民服务业。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把促进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列入其中。
分级税率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但是,不同的收入层次用不同的税率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一出发点。如两个同样收入为一万元的劳动者,其中一个的收入是五口人的家庭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而另一个是三口人的家庭里最低的收入者,这样,即使是用同样的税率,而第一位劳动者的税负也比第二位重。
要实现绝对的社会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是政府应利用税率这一杠杆调节第三产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这就要求政府花费人力物力,对劳动者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进行追踪。利用税率杠杆调节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另外,要加大对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力度,促进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职能,提高服务质量。
2. 培植优质税源,优化税源结构。广东省税源高度集中,一旦其中一些企业出现减收波动,将直接引发税收大幅度波动。除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三大税收主体,房地产业成为重要的主体税源。相关数据显示,2008 ~ 2011年,广东省房地产业税收占比越来越大,分别为7.1%、8.2%、8.5%、8.9%。另外,山区里的税源十分单一,乡镇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未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因此,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培植优质税源,优化税源结构。
在广东省第三产业行业里,环境保护发展相对缓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东省可结合税收、培养税源来进行环境保护。如对于环境保护税,尽管我国的消费税、资源税和车船税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但依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税。我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立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此,广东省政府可考虑开征环境保护税,将排污收费转为征收排污费,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或企业作为课税对象。丰富环境保护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受益面,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高会带动税源的增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会计、法律,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形成以房地产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体系。通过挖掘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税收比重。

主要参考文献:
安雅丹.广西产业结构与税收关系实证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陈可.第三产业税收分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姚凤民,文生超.广东第三产业现状及税收关系分析[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14(11).
曾国军.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5(3).
李江帆,魏作磊.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及其启示[J].南方经济,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