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姜 玲1,2,张爱宁1,2
【作者单位】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州730000;2.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摘 要】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借助灰色理论对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得出如下结论:R&D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存在不均衡现象,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的多少与企业规模大小成正比;规模大小、R&D资金投入和R&D人员投入是影响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的重要因素;不同规模工业企业在R&D投入以及技术创新方式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2014 ~ 2020年,大型企业享受的R&D税收减免额在波动中快速上升,中小型企业享受的R&D税收减免额较小且增幅不大,政策享受的“两极分化”问题将加剧。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税收激励;区位熵;灰色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11-0077-4推动技术进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共举。在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完善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被认为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这一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我国现行R&D税收激励政策中普适性最强、关注度最高的核心政策之一,始于1996年,自2008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推广实施,政策在调动企业增加R&D投入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本文以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切入点,展开了对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研究,以期提高政策的落实程度和激励效应。
一、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R&D税收激励政策的作用机制、会计处理、政策实施现状及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发现R&D税收激励政策落实中存在“政策门槛较高、优惠力度不够、激励作用受限、政策知晓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奠定了实证分析的基础,为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实证研究方面,Dagenais(1997)、Guellec(2003)等认为,R&D税收激励政策能有效增加研发投入。Hall和Van Reenen(2000)认为,税收激励政策在减少R&D边际成本的同时,不会带来R&D支出的“挤出效应”,从而能有效地激励企业开展R&D活动。国内学者对此也做了重要探索。蒋建军等(2007)、李伟铭等(2007)、范柏乃等(2008)分别采用价格弹性法、结构方程模型、SD模型等对R&D税收激励政策的效应、效果及其对R&D投入、成果产出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在具体政策实施情况的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上,有学者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张玉臣、王兆欢,2015)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赵彤等,2011)的实施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的研究者(王一舒,2013)采用了调研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学者Pierre Azoulay(2012)认为,随机控制试验是一种有效评估创新政策实施情况的新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实证研究多聚焦于R&D税收激励政策效应或效果的宏观分析,在具体政策的微观、量化研究上,多选择调查评估的方法,侧重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估分析,对R&D费用加计扣除等其他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研究较少。评估主体选取不同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效果或多或少会有所差别。由于我国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情况的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监测数据不完全,导致实证研究具有局限性。针对这种“小样本、贫信息”的信息不完全系统,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本文在考虑企业规模对政策实施影响的基础上,以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企业享受R&D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灰色GM(1,1)模型预测企业享受该政策的趋势,以期为政策评估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现状评估分析
根据张玉臣等(2015)的研究,可采用区位熵表征不同规模工业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的情况。税收减免区位熵(Q值)=某种类型工业企业税收减免额/企业税收减免总额/(某种类型企业数量/企业总数量)。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的整体水平等于1,大于1、小于1分别表示高于、低于整体水平。利用区位熵的定理计算出不同规模工业企业享受税收减免额的Q值,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大型企业Q值最高,处于17.97 ~ 42.96的范围,远高于整体水平,实际上大型企业数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例不到5%,但其享受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最多。可见,大型工业企业在争取税收减免的企业中处于比较优势地位。中型企业的Q值从2.88降低至0.53,享受的R&D税收减免额处于降低状态,表明中型工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呈弱化态势。小型工业企业数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80%左右,Q值在0.1及以下,说明小型工业企业享受的R&D税收优惠要远低于整体水平,它们在争取R&D税收优惠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总之,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存在不均衡现象,占工业企业总数约八成的小型企业,实际享受的税收减免份额最小。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额的多少与企业规模大小成正比。
叶林等(2014)研究得出,企业规模是影响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观点,通过区位熵分析发现,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情况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企业规模差异导致了企业自身的战略和技术创新决策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企业在享受R&D税收激励政策的行为上。
三、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的内部关联因素
1. 研究方法。邓聚龙(1990)认为,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灰色关联度来确定系统因素间的影响程度。主要步骤为:①建立灰色关联集,并对原始数据作预处理。母序列为X(0)(t)={x(0)(1),x(0)(2),…,x(0)(n)},子序列为X(i)(t)={x(i)(1),x(i)(2),…,x(i)(n)},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为:X(0)"(t),X(i)"(t)。②计算各时刻的绝对差△(k)=|X(0)"(t)-X(i)"(t)|,进而计算出最大绝对差△max=maximaxk|X(0)"(t)-X(i)"(t)|与最小绝对差△min=minimink|X(0)"(t)-X(i)"(t)|。③计算关联系数ξi(k)=(△min+△max)/(△i(k)+ρ△max),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ρ=0.5。④计算子序列X(i)(t)对母序列X(0)(t)的关联度r0,i=[1NK=1Nξi](K)。
2. 数据说明。为找到影响企业享受R&D税收激励政策的内部因素,从企业R&D资金和人力等内部投入指标着手考察。选取R&D投入X1、新产品开发投入X2、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投入X3、技术改造投入X4、项目投入X5和R&D人员投入X6六个指标为子序列。以企业享受的R&D税收减免额X0为母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应统计指标为基础,数据来源于2010 ~ 2014年《甘肃省科技统计年鉴》。
3. 灰色关联分析。运用DPS软件分别计算出甘肃省规模以上大型、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六个R&D投入指标与税收减免额之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r1 ~ r6),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不同规模工业企业中,大型工业企业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六个因素的平均关联度为0.71。大型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为充足,财务制度更为健全,往往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对R&D税收激励政策的敏感度和知晓度更高,因而能更好地享受到R&D税收激励政策。其中以R&D投入r1和技术改造投入r4与R&D税收减免额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均为0.81,说明大型工业企业注重内部R&D活动的投入,通过进化性的技术创新方式不断地推动技术升级,形成新产品。
小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关联系数为0.69。小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r2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投入r3与R&D税收减免额的关联度最大,为0.75。说明小型企业偏好激进的产品创新方式,通过消化吸收产业核心技术创造具有替代性的新产品,以提高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小型工业企业而言,R&D人员投入对于企业申请R&D税收激励政策时的作用不容小觑,R&D人员投入与R&D税收减免额的关联度为0.73。小型企业在技术改造上的投入与R&D税收减免的灰色关联度较小,为0.52。
中型工业企业享受R&D税收激励政策的情况不佳,平均关联系数为0.56。说明中型工业企业在享受R&D税收优惠时遭遇较多约束因素,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和项目投入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瓶颈。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投入r3与R&D税收减免额的关联度相对较大,为0.66。由于中型工业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等方面相对匮乏,但具有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外源技术存在依赖,更倾向通过模仿性的工艺改良或技术再创新方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企业不同投入指标与加计扣除额的平均关联度均大于0.6,说明这六个因素都是影响工业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的重要因素,其中,以R&D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关联度略大,分别为0.69和0.67,说明它们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影响因素。
四、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趋势预测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GM(1,1)模型是单序列的一阶线性动态微分方程,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灰色序列生成而建立数学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已知部分信息进行建模并预测。因而,本文选择GM(1,1)模型对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情况进行预测研究。下面以甘肃省规模以上大型、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甘肃省科技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以2009 ~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R&D税收减免额为原始数据序列,对2014 ~ 2020年R&D税收减免额进行预测研究。
2. 灰色GM(1,1)模型。GM(1,1)建模过程如下:①对原始数据列作1-AGO,得到X(0)的一次累加生成序列X(1)={X(1)(1),X(1)(2),…,X(1)(n)};②分别对X(0)、X(1)作准光滑检验、准指数规律检验;③求出X(1)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Z(1)={Z(1)(1),Z(1)(2),…,Z(1)(n)};④对GM(1,1)模型X(0)(k)+aZ(1)(k)=b的参数进行最小二乘法估算,其中a和b分别为发展系数和灰色作用量,a=(a,b)T=(BTB)-1·BT·Yn,求出a、b的值,式中:B=[ ],Yn=[x(0)(2),x(0)(3),…,x(0)(n)];⑤求得白化方程dX(1)/dt+aX(1)以及时间响应函数X(1)(k)=(X(0)(1)-b/a)e-a(k-1)+b/a;⑥采用新陈代谢的方式进行数据预测;⑦模型检验,求同规模工业企业的预测结果,判定灰色GM(1,1)模型能够用来解决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情况的预测问题,说明灰色GM(1,1)模型在政策实施情况预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灰色GM(1,1)模型在考虑宏观政策环境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对2014 ~ 2020年甘肃省工业企业享受R&D税收减免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详见图2)。
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4 ~ 2020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享受R&D税收激励政策的情况整体呈良好态势,R&D税收减免额在波动中快速增长,而中型、小型工业企业的R&D税收减免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速度较缓。这表明研发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型工业企业享受的税收减免越来越多,研发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型工业企业享受的税收减免反而很少。如果政策得不到及时调整和完善,那么政策实施中的“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剧,造成受惠企业间的“两极分化”,这就会严重偏离实施税收激励政策的初衷。
结合Q值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甘肃省中小型工业企业实际享受的R&D税收优惠,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没有达到政策允许程度。这也暗示出,甘肃省中小型工业企业在争取R&D税收优惠上存在很大的努力空间。因此,下一阶段,应强化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政策培训和政策服务,增强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敏感度,增加R&D税收激励政策的便利性,使更多企业得到R&D税收优惠。
五、结论及建议
1. 主要结论。本文选取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以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情况为例,对R&D税收激励政策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①不同规模工业企业享受的税收减免额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企业规模越大,享受税收减免的比例越高,而作为近年我国R&D税收激励政策支持重点的小型企业实际享受的税收减免相对较少。在不同规模企业中,大型工业企业处于税收减免的比较优势地位,中型工业企业税收减免优势呈弱化态势,小型工业企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②在企业的各内部因素中,R&D资金投入和R&D人员投入是影响工业企业享受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两个关键因素。此外,企业规模也是影响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的重要因素。③不同规模工业企业在R&D投入以及技术创新方式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大型工业企业偏好进化性技术创新方式,中型工业企业侧重模仿性技术创新方式,小型工业企业偏好激进的产品创新方式。④2014 ~ 2020年,大型工业企业享受的加计扣除额在波动中快速增长,中小型工业企业享受的加计扣除额较少且增速缓慢,政策需进一步加以调整和完善。
2. 政策建议。下一阶段政府部门应重点考虑从这四个环节加强R&D税收激励政策的落实:首先,重视政策设计环节。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需求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需求侧减税政策,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实施“精准减税”,扩大和细化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提高政策的普适性和单个企业的受益度,给企业让渡更多创新的利益和空间。其次,健全政策监督环节。为推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的落实,应继续健全R&D税收激励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用好政策评估工具,充分发挥评估的激励导向、跟踪问效和纠偏改进的功能,推动创新政策的落实。再次,畅通政策执行环节。进一步完善实施R&D税收激励政策的联合推进机制,强化部门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简化政策申报的环节和流程,进一步完善事后备案管理制度,将改革的红利释放给真正创业创新之人。最后,强化政策宣传环节。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借助政策服务团队、机构、平台的作用,加强政策的解读、培训和辅导等,提高中小型企业在享受R&D税收激励政策中的相对地位,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从而解决部分中小型企业不懂政策、不会用政策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Guellec D.,Van Pottelsberghe B.. 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 [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
Hall B., Van Reenen J..How effective are fiscal incentives for R&D?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Research Policy,2000(29).
蒋建军,齐建国.激励企业R&D支出的税收政策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8).
张玉臣,王兆欢.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状况及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5(3).
王一舒,杨晶,王卫星.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